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知识概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基本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O条。一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二三四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自治区“十二五”应急管理规划应急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纲一、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1、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2、《应急管理》的定义5、应急管理的内涵3、应急管理的方针和指导思想6、应急管理的内容4、应急管理原则和目标7、加强应急管理的必要性8、如何才能搞好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研究萌芽时期我国应急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升时期第二阶段发展时期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升时期2008年对中国应急管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年初,南方雪灾、拉萨3·14事件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为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严峻的命题。第三阶段西北油田分公司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是为探索准备阶段。开展了HSE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发布和实施,编制了《分公司应急工作手册》第二阶段:2006年—200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完成了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和15个专项预案的编制,建立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整合了部分应急资源,应急救援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第三阶段:2010年起为完善提升阶段2009年对分公司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7·29井喷事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也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升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应急管理》的定义国家层面定义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破坏、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的活动。就企业而言2、《应急管理》的定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应急管理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应急管理的方针是: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诗经》里有:“未雨绸缪”的告诫。《周易》中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左传》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警句。《孙子兵法》讲得更明白:“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所以孙子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者,不得已而为之。”3.1应急管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预防在应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先哲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思想。中央和有关领导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与指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005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扣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机制。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0月8日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三个理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个坚持一个推动一个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和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个减少3.2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4、应急管理原则及目标4、应急管理的原则和目标4.1应急管理工作原则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协调应对;依法规范,加强管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预案体系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管理体制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4.2应急管理工作目标(7个方面):12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二○一○年七月十九日《通知》第五部分、3条五、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15.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按行业类型和区域分布,依托大型企业,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支持下,先期抓紧建设7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配备性能可靠、机动性强的装备和设备,保障必要的运行维护费用。推进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搜救、船舶溢油、油气田、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国家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依托大型企业和专业救援力量,加强服务周边的区域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16.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涉及国家秘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17.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应急管理工作目标法制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机制应急工作格局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4567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5应急管理的内涵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包括预防、准备(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应急管理的内涵:对四个阶段的简要概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是关键要超前要迅速要全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6、应急管理内容6、应急管理内容应急管理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简单的说:就是“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6.1基本要求安监局各地安监部门是应急预案的编制、完善归口管理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要求要求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来指导应急准备、演练和应急行动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包括:1.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2.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3.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4.确定应急处置技术措施;5.确定各方联络方式;6.制定演练计划;7.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6.2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内容应急预案的编制编制步骤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包括:安全、环保、生产、技术保卫、采购、装备、人事等方面的人员。收集资料:以往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及效果。应急能力评价:现有资源、安全防护设施、应急处置技术措施、应急物资等。内容策划、编写草案。征求意见、讨论修改。领导批准、发布6.3备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预案要报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安监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要报所在地县以上政府安监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中央企业的预案,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报所在地省(区、市)和市(地)政府安监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中央企业总部的预案报国家安监总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怎么备备到哪?6.4预案管理●各级安监部门是预案的编制、备案、审查、演练等工作的监督、监察主管部门。●提高预案质量,做到相关预案相互衔接,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演练总结等,及时对预案予以修订。●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组织预案演练,高危企业每年至少一次。各级安监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高危企业、部门、地方的联合演练。6.5、检查检查的内容主管部门负责应急预案的应日常检查工作。包括:所属单位预案的制定情况、贯彻学习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通讯设施完好情况等。6.6、培训目的(1)熟悉预案内容:职责、物资、联络、措施等。(2)掌握专业救援知识:灭火器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急救常识等。(3)熟悉救援人员集结方式、地点。(4)熟悉人员安全疏散的方式、路线。(5)明确应急演练的时机和要求。6.7、演练目标☆测试预案的充分程度;☆测试应急装置、设备及物资等资源的储备情况及符合性和充分性;☆测试各部门的应急协调能力;☆评价应急处置措施的可行性;☆检查员工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开展应急演练,应制定演练计划,做好演练记录。•——各单位应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现场、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安排计划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内容、时间、地点、经费以及责任人等。•——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性应急演练,所属二级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性应急演练,基层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演练应以相关应急预案为基础,体现和执行应急预案所有环节,确保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应急演练后,要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形成演练总结报告,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具体做法:6.8、评估与改进内容和时机内容:评价预案的充分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时机:演练后、定期、事故处理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6.9、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6.9.1明确机构落实职责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6.9.2理顺关系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应急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合力。发挥各级政府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协调作用。理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与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共同协商,完善体制、建立机制。6.9.3建立协调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哪些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与
本文标题:应急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3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