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课件: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10-5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十第5讲“3法排除”——突破观点推断题(第3题)论述文第3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该题的四个选项通常情况下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甚至有时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来判断。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考生在做此类题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过头推断。常见考法典型考题关键字眼通过复句关系考查对文本的透彻理解(2017·全国卷T3-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如果……就……”“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那么”“为了”“以便”“以”“为的是”“以免”等通过结论表述考查对文意的推断(2017·全国卷ⅢT3-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可见”“说明”“总之”等通过发展趋势考查对未来的预测(2017·全国卷ⅡT3-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启示是”“将会”“还应该”等一看复句类型:比对原文,析关系是否成立选项用复句表述文本的部分内容,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和复句类型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1.假设复句选项用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就……)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意思,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具体内容,二是假设的关系是否成立。如后面[典例](2017·全国卷Ⅱ)A项。2.条件复句选项用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从复句关系和文本内容的角度分析。(1)“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就不可能出现后面的结果。(2)“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它不排除其他条件也会引起同样的结果。(3)“无论……都……”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2017·全国卷ⅠT3-C)选项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原文①公平原则应……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第②段);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第③段)。分析选项有两层意思,“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可“实现代际共享”,“实现代际共享”是“避免‘生态赤字’”的必要条件。实现代际共享是就代际公平而言的,而代际公平的目标要求“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选项正确。一看复句类型:比对原文,析关系是否成立选项用复句表述文本的部分内容,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和复句类型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1.假设复句选项用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就……)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意思,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具体内容,二是假设的关系是否成立。如后面[典例](2017·全国卷Ⅱ)A项。2.条件复句选项用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从复句关系和文本内容的角度分析。(1)“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就不可能出现后面的结果。(2)“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它不排除其他条件也会引起同样的结果。(3)“无论……都……”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2017·全国卷ⅠT3-C)选项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原文①公平原则应……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第②段);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第③段)。分析选项有两层意思,“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可“实现代际共享”,“实现代际共享”是“避免‘生态赤字’”的必要条件。实现代际共享是就代际公平而言的,而代际公平的目标要求“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选项正确。3.目的复句选项用目的复句(分句中间一个分句表述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见的词语:为了、以便、以、用以、为的是、以免、省得)表述文本内容。[例如](2017·全国卷ⅢT3-C)选项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原文①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第②段);②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第③段);③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第④段)。分析以上内容都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二看结论表述:比对原文析“条件”“原因”和“结论”关系是否成立用“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表述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把握选项中的“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文本意思。[例如](2017·全国卷ⅢT3-D)选项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原文①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第④段);②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第④段)。分析“乡村记忆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选项推断正确。三思趋势预测:依据原文,看推断是否合理选项根据文本内容,用“启示是”“将会”等表示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尤其要关注文本内容是否能够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如下面[典例](2017·全国卷Ⅱ)D项。【例】(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①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②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③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解题示范]A项,用假设条件“如果……就……”考查逻辑关系。原文讲“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换言之,“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是“青花瓷崛起”的充分条件。推断正确。B项,用“可见”考查对文意的推断。由第③段前两句话可知,“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体现的是“它(青花瓷)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而不是“社会变化很快”。由第②段可知,成化年间民窑青花瓷崛起,进而成为世界时尚,没有提及“青花瓷兴盛”。C项,用“可见”考查对文意的推断。从第②段可知,“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而这是“明代的世界影响”的一部分,从第③段“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可知,青花瓷对其的作用是重要的。D项,用“由此带来的启示是”考查对文本的预测。青花瓷在明代之所以能引领世界时尚,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这恰恰是带来的启示。[答案]B针对训练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课件: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10-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4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