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肖川序言:“我曾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学生: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不能食”?学生答:因为害怕是“毒米”;老师又问为什么他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学生回答:因为喝的是“假酒”,当然会愁上加愁。有人据此发议论说,现在除了说假话是真的,没有什么是真的了。想一想也是,我们看的是假新闻,读的是盗版书,种的是假种子,施的是假化肥,一个心灰意冷的人喝农药自杀怎么也不能成功,喝酒却使他送了命。…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两个故事。一个说,在去年南京发生的德国商人被杀案中,凶手因杀了德国奔驰公司经理一家四口而被判死刑,但德国人,包括受害者家属却要求为他减刑。他们的要求理所当然地被我人民法院拒绝,他们就正式提出抗议,认为这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文章最后还说,在美国有一个叫受难者家属联谊会的组织,专门为杀死他们亲人的凶手辩护、呼吁、要求减刑。另一个故事更为典型。说在震惊中外的多弗尔惨案中,58个来自中国的偷渡客被人在运送西红柿的集装箱里活活闷死,而中国官方并没有派员参加他们的葬礼。他们除了强烈谴责西方的移民政策外就是加大对国内偷渡的打击力度,这回就没有代表人民出去送葬。但英国的普通民众却大为悲恸,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死难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令人感动的是,有几百个肤色不同的孩子前来参加,他们手拿蜡烛,为这些死在异乡的孤魂祈祷。还有的孩子拿着各种格样的玩具,玩具上写着“中国制造”,他们流着眼泪说,这些死去的人也许就是为我们制造玩具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懂得爱和怜悯,敬畏和悲叹每一个短促而劳碌的生命,那么,寡廉鲜耻、丧尽天良的事一定会少得多。也就是说,赝伪泛滥、道德滑坡、贪污成风、贿赂公行,我们的时代以及个人生活沦落到今天千疮百孔、到处漏水的境地,原因不是个别的,而是全体的;不是枝节的,而是根本的;我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没有了确立短期目标的那个永恒目标;没有了确立具体纪律的那个绝对准绳;没有了构筑一切语言的那个最后词根;没有了临照一切黑暗的那个至大光明。一句话,上帝、耶稣、释迦牟尼、老子、墨子相继去世以后,我们没有了自己的信仰,这才是焦点中的焦点,症结中的症结。“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一词原本是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随着生命教育在全球被逐渐推广和认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教育,例如死亡教育、寒冷教育、孤独教育等。1979年澳洲成立“生命教育中心”(lifeeducationalcenter:LEC),主要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防治等。美国还利用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开设有生命教育和资源网(LifeEducationandResourceNetwork)等。20世纪末期,我国台湾地区将“死亡教育”引入,称为生命教育,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实施,现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将2001年称为“生命教育年”。当前,时逢教育改革的黄金时期,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以不同的名称呈现出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在中国大陆很多地方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领域的小敲小打、缝缝补补虽然对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但是也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原有的根本性东西并没有真正被触及,具体个人的生命状况仍然并不乐观。我们的教育无助于学生生命尊严的提升,却有愧于学生生命尊严的失落。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自为存在的,而动物是自然存在的。自为存在就是人都够真实地感知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状态,能够在这种存在状态中对“我”形成自知。这种自知是生命尊严的基础,自知的程度与人的尊严感成正比,比如智障患者的尊严感就比常人低。所以,我们的教育有责任提升人正确自知的能力。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总的生命质量领域应包括生活体验的全部。生命质量是代表一个人全部生活的术语,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部分,而应该是个人生活的全部内涵。生活水平概念是指自己能控制、改进和维持其生活质量的物质资源和非个人资源。生活质量是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感。可以用主观指标来评价生活质量,也应该用主观生活质量来评价生活质量,但生活水平必须用客观指标来评价。因此,需要同时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来评价生活方式的全部和生活质量的结果。比较典型的是人们在测量总的生活质量和某一特定生活领域(在任何分析层面)时要么用主观指标要么用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大多是基于心理学的反映,如生活满意度、工作是否满意和个人幸福感等;客观指标的测量是基于具体的数量,如生活标准、具体的健康状况和个人的收入等。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更多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而生命质量是一个包含有终极关怀在内的概念,包含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概念,是人作为精神的存在内在关照,因而更多地文化设计和文明的内在品质相关。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首要的意义在于:对人的尊重,必须落在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的尊重。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所谓“圆满”,不管它冠以何种美妙的名字,其正当性都是值得怀疑的。一切以“虚幻的共同体”的名义,对于人作出牺牲的要求都是缺乏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1.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4.责任承担的需要。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几个方面的需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的这些需要为教育中提倡探究性学习,重视过程性目标,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提供了人类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的意义其次在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并不是直接关注学生的,事实上甚至包括学生在内都是围绕着教材等教育中介转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的喜怒哀乐都源于教材。生命教育则要求教育更直接地作用于“生命”,要求教师和学生将着眼点从生命之外的“物”转回到孳生的生命存在、生命成长;而不是仅将希望寄予外界的各种虚幻和诱惑。因而,生命教育的对象首先应该是教师,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再学习,树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关爱生命、呵护生命之花的成长。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之间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型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因此,它理应充分体现人的生命活力美,理应使人的人生美好而高尚,理应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使人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生命之花灿烂开放,生命之火熠熠燃烧,生命之水欢畅奔流,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世界呈现光彩夺目的景象,拥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人生。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的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作为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在生命的根基上确定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度的尊严,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漠视生命,轻贱生命,甚至是践踏与摧残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让人感到生命教育的必要与迫切。生命教育,其现实途径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高扬生命的价值,反复吟唱生命的礼赞,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投入、倾注、热力四射、兴味盎然。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这些领域和主题包括:·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如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火灾和地震演习;·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如青春期教育;·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自尊、自信与直率性格的培养:·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公民的人身权利,文化与社会权利;·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生态环境教育;·国防与世界和平教育等等。每年高考、中考前后,关于中学生自杀的报道便会骤然增多。2005年4月30日,高考在即,北京延庆县一中高三学生郭某因害怕考不上大学被父亲责骂,在学校扎死一名同学后自杀;6月13日,中考前一天,广州某中学初三女生阿珊,忽然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家里喝下致命的药物;6月27日,合肥市一名高三女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哭泣着跳入汹涌的河流……以上事件并非“黑色高考”前后的特殊案例,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中学生自杀”,电脑立即显示出27万余条信息。据卫生部近期上半年公布的调查,15岁到34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并且自杀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自杀,一个就太多了,何况是青春少年!2004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在北京选取了11所有代表性的重点、普通和职业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4622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发现特别想自杀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9%。而且,中学生的自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根据学生自己的报告,导致中学生轻生的前两位原因,分别为学习压力占34%、个人情感问题占30%。众所周知,学习压力大,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推崇生命教育,主张用生命教育超越和提升道德教育,其理由就在于:道德教育是社会本位、成人中心的,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儿童是没有道德或者是不道德的”。因而道德教育强调外在规范,而不是着眼于儿童的内在需求。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标: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生活是人的生命赖以表征展开与充实的形式。儿童的生活,应包括这样几个层面:自然的、自发的生活――表现儿童内在冲动、童真与童趣的活动;非强制性和组织化的生活。教育情境中的生活――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情境与活动,服务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不论是自然的、自发的生活,还是教育情境中的生活,都应努力做到:·远离危险与意外伤害,确保儿童的安全与健康。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都有对儿童进行监护的职能。·主动的、快乐地生活。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自己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理当没有禁锢,没有恐吓,没有强制,没有苛严的规训;它远离功利、拒绝媚俗,服从兴趣,关注当下。·理智地生活。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容易冲动,常常将幻想与现实混淆,是其心理活动的主要特征,让儿童学会计划、规划、设计活动,学会合理的期待和对活动的结果的想像是理智的生活品质的要求,这样才可能使儿童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地生活。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试图去改变,不满足于单调的、简单重复的生活,穷尽可能性,换一种方式,在寻求改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生活总是与对生活的感受相联系的,儿童的生活也不例外。引导儿童接纳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
本文标题: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6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