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吕成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域更新—以延安二道街城市双修规划设计为例2015年3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筹备期间,住建部陈政高部长来到三亚视察城市建设工作,针对三亚突出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念;2016年12月10日,住建部在三亚召开城市双修工作现场会,全面肯定肯定了三亚在城市双修工作中的成绩,并明确未来城市双修工作的六大任务;2017年4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延安赫然在列。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双修试点城市。城市建设步入“双修”时代首批双修试点城市:三亚第二批双修试点名单:福州、厦门、泉州、张家口、开封、洛阳、西安、延安、南京、宁波、哈尔滨、景德镇、荆门、呼伦贝尔、乌兰浩特、桂林、安顺、西宁、银川。全国20个双修试点城市空间分布图高品位、低成本讲实用、易维护能承受、可推广“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原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统筹双修规划工作延安老城区:“三山鼎立、两河交汇”的自然格局;“Y型结构、放射发展”的城市形态延州故城高奴故城嘉岭山故城云梯山故城延安府城延安是一座典型的因军事需要而形成的城市,自秦汉开始筑城,至隋唐时期延安逐渐形成了“五花莲城”的格局,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具有良好的城市防卫功能。随着历史发展,府城(即延安城)成为最为重要的一座城池。战国秦汉晋魏唐宋明清开始筑城,高奴县(今延安城东尹家沟)延安郡开始有防御建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延州总管府,开始修筑府城、肤施城直辖肤施、甘泉、安塞、保安、安定、延川、延长、宜川八县府城面积56.1ha,城墙高10m宽7m,设东南西北四门,其中东、南两门增设一瓮城延安府,开始修筑围城延安府城位于三山对峙,二水襟围的关键位置。坐落于延河与南川河的汇合处的一处台地上,紧邻凤凰山。是当时延安府衙所在地,故称为府城。延安府城是典型的优秀中国传统山水城市,北宋名臣范仲淹对延安府城山水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从选址到营建都与山水格局形成秩序关系。范仲淹诗云:“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延安府城城市格局主动取向于山水环境,其城市选址、轴线定位、尺度控制、城市标志建筑的营建等都与城外风景建筑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周围的山势形成城市的主要空间骨架。山上的人文景观魁星阁、镇西楼、宝塔等均与城内各城门、钟鼓楼等主要建筑形成对景。形成延安特有的城市轴线和山水格局的对应关系。形成城山一体的典型山水城市格局。延安府城中的两条主要轴线都和周围山形有着密切关系。一条轴线从凤凰山的最高点开始,向北经过府城中心位置的钟鼓楼,向北至大东门,一直延伸至清凉山南端的变坡点。府城南北门之间的轴线西北方向对着云梯山的变坡点,东南方向与宝塔山上一条东西向山脊正对。北门位置向北的对景对象是坐落于太和山北部的魁星阁,其向南对着云梯山的顶峰。大东门向东对着延安宝塔,向南只想凤凰山上的镇西楼,向北与清凉山上的天下奇观(庞、范公祠)有明确的正对关系。小东门处与南门处均与延安宝塔有对景关系。历史上的南大街有别于依山借地的窑洞,从历史照片可以看出,延安府城内的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风格。传统型建筑:主要是指瓦房民居,瓦房一般以四合院的形式出现。建筑主要采用当地粘土烧制的青砖青瓦作为建筑材料,整体色彩淡雅、朴实。建筑采用木结构形式,木梁木椽。门窗上常刻有简洁的花饰,内容以反映当地民风民俗为主。建筑层数较低,多为一层,也有个别建筑因使用需要,沿街做成两层。沿街的住宅民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前店后宿、前店后场以及下店上宅三种,这三种形式是延安最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安澜门老城墙南大街圣地会客厅——城市的象征文化展示廊——历史的画卷宜居延展带——生活的舒适产业创新谷——职住的平衡风尚综合城——发展的高低休闲微单元——旅游的延展在总体规划中,二道街区域定位为商业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区域,同时增加广场和绿地,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延安市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对二道街片区定位——圣地会客厅《延安市城市双修总体规划》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清凉山休闲风貌区宝塔山休闲风貌区凤凰山休闲风貌区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万佛洞新华书店旧址延安大礼堂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延安县南区合作社旧址杜甫祠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旧址摘星楼红色旅游景区人文旅游景区自然旅游景区二道街片区是延安的核心,是Y型结构的中心,城市的会客厅,旅游服务中心、交通枢纽形象性:二道街位于城市的核心区,是延安“三山两河”城市格局的交汇处,是城市形象的窗口交通性:二道街所在的区域,联系各个组团的干路交汇处,车流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红色旅游环线的必经之路功能性:二道街地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承担经济职能、城市旅游职能和文化职能。延安,西安对比图,康巴什、济南市政府、佛山顺德区政府,千城一面图片延安的城市变化1940年代1980年代2010年代城市迅速扩张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亟需大量发展用地与完善的交通体系,但河谷型城市先天用地规模有限的缺陷使得延安发展过程矛盾层出、问题重重:城市建设密度、建筑高度及体量愈渐增长,公共开放空间被侵占,交通拥堵不畅,延安城市空间秩序愈加混乱。原有城市以宝塔为核心,三山环峙、延水汇流的城市意象受到强烈冲击,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延河等自然要素之间的视觉通廊几乎被完全切断,延安历史风貌保护压力巨大。存在问题原有城市山城相望的格局不复存在,空间骨架有待修复区域内建筑密度过高,缺乏开放空间。城市密不透气、毫无秩序第五立面风格不一,天际线杂乱抗日军政大学入口(复建)安澜门广场(复建)城墙遗迹老延安标志性建筑缺失,区域内已无历史建筑遗存,使得城市传统记忆难以寻觅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城市现状功能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缺乏二道街片区目前居住、医疗、行政、商业用地混杂在一起,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功能不符,旅游商业中心的功能不突出。尤其现状居住建筑老旧破败,亟须整治。同时,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较为缺乏。医院行政居住商业文化设施存在问题建筑立面缺乏特色,广告招牌驳杂,空调机位随意存在问题交通量大,路网不合理;人车冲突严重,缺少大巴车停车位二道街片区处于延安西北川、南川和东川的中心位置,承担了大量过境交通。南北向交通联系弱,导致大量街道活动集中在二道街主街上由于该街区道路多为单行路,较大的街区容易导致绕行距离过远,增加了机动车在车行道的滞留时间。人车矛盾突出。过街的市民和机动车互相干扰,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抗大旧址缺少大巴停车位。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是很多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目前景点并无配建的大巴车停车位,导致大巴车直接停在道路上,挤占车行空间。存在问题街道活力丧失缺少城市家具,城市设施不完善城市家具缺乏,且布置散乱,公交站牌、路灯、垃圾桶等缺乏特色;电线混乱,影响城市形象;缺少无障碍设计街道活力丧失电线混乱缺乏特色缺少无障碍设施规划目标街道系统定位:城市活力商业街成熟的旅游商业景观品质高步行体验较好街道设施完善风貌定位:古城文化风貌体现本土建筑元素古城文化景观元素展现山水风光丰富的街道设施行人友好的交通环境高品质的商业和公共服务功能适当的开放空间具有特色的建筑风貌宜人的空间尺度规划要求适度更新功能,扩展公共空间挖掘地方特色,整治建筑风貌明确现状问题,提升环境品质打通城市山水关系恢复府城历史记忆第五立面修整疏解城市密度增加旅游服务功能交通完善设施提升人视尺度改造复格局拓功能显特色优品质梳理府城脉络,重塑山水格局设计策略增绿道,通视廊,恢复山水呼应的城市格局打通奥特区域对宝塔山和抗大区域对清凉山的视线通廊,恢复城市和山水之间的对视关系。依托现有的南北向支路设置绿道,在路径上沟通二道街与延河、凤凰山。严控二道街范围内的新建建筑的高度。新建建筑高度应考虑视线影响分析,保证或实现《延安市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视线通廊要求梳理府城脉络,重塑山水格局眺望点复格局增加绿化廊道,打通视线通廊控制建筑高度北门大东门钟鼓楼小东门南门西门恢复府城历史记忆复格局通过“点、线、面”的针灸式设计恢复历史记忆点:将城市历史上存在过的重要建筑如东门、小东门、钟鼓楼、北门等用现代的手段展示出来。形成老城内各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线:定位老延安府城城墙位置,结合城门标识,根据城墙不同现状采取不同措施,限定出府城范围。北段城墙:拆除占用城墙的建筑,沿城墙打开步行路径东段城墙:用景观的手法提示城位置。南段城墙:现状保护面:在各节点、城墙、道路构成空间骨架下,通过分期逐步对现有城区的改造,形成具有一至两个具有老延安历史风貌的街区。近期对中心巷进行建筑风貌改造,恢复传统老街风貌;远期在居住建筑拆除后,新建一组具有老城风貌的商业街区。最终形成具有历史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恢复府城历史记忆复格局点:将城市历史上存在过的重要建筑如东门、小东门、钟鼓楼、北门等用现代的手段展示出来。形成老城内各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线:定位老延安府城城墙位置,结合城门标识,根据城墙不同现状采取不同措施,限定出府城范围。面:在各节点、城墙、道路构成空间骨架下,通过分期逐步对现有城区的改造,形成具有一至两个具有老延安历史风貌的街区。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拆除奥特广场以及抗大两个启动区现状建筑,打造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逐步拆除老旧棚户区,增加旅游服务功能。结合原有的凤凰山革命旧址前广场、凤凰广场,在老城范围内形成均匀分布的城市开放空间,给市民、游客提供空间感受良好的集散场地。并在这些开放空间之间设置便捷的交通联系,改善整个片区的可达性。凤凰广场凤凰山革命旧址前广场疏解城市密度,增加旅游服务功能拓功能将中心巷改造成为具有老延安地域特色的步行街,增加旅游服务功能。南口启动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为城市绿地,将其打造成延安最具特色的城市会客厅,与安澜门、宝塔山形成整体风貌。抗大东侧棚户区分两期,分别打造抗大主题文化旅游区域和延安府城文化街区。棚户区改造抗大广场中心巷步行街奥特广场尽可能地统一从宝塔山看到视野范围内的建筑色彩,打造奥特广场城市客厅,摘除混乱的标识和广告牌,塑造城市风貌改造前改造后第五立面修整显特色重点整治人视尺度空间,根据区段的特色分段整治,提取传统风貌元素,确定风格定位人视尺度改造显特色二道街位于老城区范围内,且一直沿用至今,本次整改主要目标是修整现代建筑同时强调古城文化,凸显延安历史,让到访游客看到延安不只是革命老区,同时更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所以在改造立面时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诠释传统文化。街道空间建筑界面重点整治人视尺度街道空间及底层建筑中心巷步行街更多体现历史文化特色二道街两侧延续现代性完善交通优品质建议:系统思维,多重手段,循序渐进,切勿一撮而就由远及近,逐步弱化其交通功能,近期提出4项改善措施交通组织优化通过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由北滨路、北大街为主承担核心区过境交通,二道街改为双行,适度降低其通过性的交通功能缩减机动车道,提升慢行空间压缩二道街机动车道为双向2车道,同时在两侧新增自行车道(2m)打通支路巷道,形成街区微循环打通附院巷、建行巷两条支路,配对形成单向交通组织,完善核心区微循环系统,分流二道街沿线的到发交通功能;核心区外围设置P+R停车场,逐步减少、抑制小汽车出行需求打通附院巷、建行巷两条支路,配对形成单向交通组织,完善核心区微循环系统,分流二道街沿线的到发交通功能;配合抗大旧址方案设计,在抗大旧址北侧街对面配建大巴车停车场。地下设地下车库;奥特广场地下设置两层停车场;共增加约一千个停车位。完善交通优品质疏通地块内部的步行路径增加了地下车库后,可以将中心巷的沿街停车全部取消,将中心巷改为特色风貌步行街,结合部分地块内部已有的步行路径,构建步行系统,将二道街的人流引入街区内部,形成延安的旅游服务核心区域。新增停车场连续的游览路径重新设计城市家具,将强弱电入地,采用室外电缆管沟,改善街道景观设施提升优品质乡土化城市家具采用
本文标题:延安双修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8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