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第六章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道教
第六章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佛教是舶来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在中国境内传播。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道教也翻山越洋,走向全世界。其中,以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为最盛,建有道坛数百座,信徒近10万人。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1、创立•道教产生于东汉中期。创始人是沛国丰(今江苏丰县张陵,名张道陵.,少年时研读《老子》,曾人太学,通五经。东汉明帝时任郡江州(今重庆)令,因厌倦官场生活辞官隐居,习长生不老之道,朝廷数次征召赛不应命。顺帝年间(126一144),携弟子人今四川大邑鹤鸣山炼丹修道,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经典,撰《老子想尔注》(一说为其孙张鲁著),创立了道教。入教时需交五斗米以济贫困,俗称“五斗米道”。张陵被尊称为天师,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四川青城山老君阁中,雄伟的道祖铜像。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汉灵帝(167—189)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以《太平经(曾流传三种,其中一种为张陵撰,均佚散)为经典,在农良中借治病以传道,创立了另一道教教派---太平道。鼓吹太平社会的理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信徒达数十万人,在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率领众徒举行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但起义失败后,太平道无形解体,残余信徒融入五斗米道。•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张陵之孙张鲁继续传道。初平二(191);张鲁利用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的合法官职,率道徒攻取汉中(今陕西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统洽近三十年。在管辖范围内设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奖善惩恶,鼓励农耕,深受农民欢迎,关西人民迁居此地避难者这数万家之多。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汉武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汉中,张鲁投降后,曹操拜之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意欲以其影响来影响群众。同时,对五斗米教进行瓦解分化,便之失去统一领导,道教濒于消亡。到了东晋、南北朝时,道教文兴盛起来。东晋的葛洪总结了神仙理论和方术,将此与儒家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使道教理论得以发展。葛洪炼丹图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南北朝时期,嵩山道士寇谦之和庐山道士陆修静,依据封建王朝思想与制度,分别对天师道进行改造,称北师道与南天师道。句曲山(今江苏茅山)道士陶弘景用儒释两家思想充实道教内容,构造神仙谱系,开创道教上的清派茅山宗。寇谦之飞升图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寇谦之(365-448年)天师道教徒,后入嵩山修道,得到北魏太武帝支持,道教与皇权结合,于是,道教在北魏盛行,称北天师道。陆修静(406-477年)南朝道士。自少修习儒学,博览强识。又性喜道术,精研玉书。长大後,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居云梦,为搜求道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把天师道与金丹道教结合。广集道经,整理成1200多卷的《三洞经书》,为后世道教经典《道藏》的分类编目奠定基础。陆修静在道教史上是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南北天师道形成,标志道教同封建统治者结合。虎溪三笑(陆修静、陶渊明、慧远)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唐代皇帝十分信崇道教。有位佞臣对高祖李渊说,我在羊角山碰见老子(姓李名耳),他说他是陛下的祖宗,预言姓李的要坐一千年天下,李渊听了很高兴,随即建道观祭祀老子。高宗李治尊老子为“太上玄先皇帝”,下令各州建立道观,把《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创办道教学校。有皇帝的支撑,道教得以迅速发展,南北关师道逐渐合流。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北宋的皇帝都信道教,徽宗赵佶(jí)信到入迷的程度,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南宋偏安,道教内部随之发生分化,计有正一道、全真道、太一道、净明道。金元时代道教再度兴盛,分为全真、正一两大道派,明以后;虽逐渐衰落,但至今尚在流传。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正一道亦称正一派是由天师道演变而成的,崇拜鬼神、道术、画符、念咒。1304年38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一教主,总领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正一派又称三山符箓(lù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作为御制天下的凭证)派)。全真道是由金代道士王重阳(陕西咸阳刘蒋村人)于全真庵讲道时创立的,主张三教(佛教、道教、儒教)合一,不尚符箓、丹鼎,也不奢谈神仙,而是提倡精气神的修炼,他强调出家修真,开道士出家之风。左:镇宅符右:赵帅求财符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一、创立、发展与演变2、发展与演变•全真教极盛之后,天师道为了与之抗衡,遂与茅山上淸、阁皂灵宝箓等派合流。元代统治者对之也很重视,成宗大德八年(1304),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一教主”(意即“真一”、“正道”的教主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其他符箓各派也由正一派统,,统称正一派或正一道,张与材俨然成为南方道观的领袖。正一道允许结婚,崇拜鬼神,常以画符-咒来驱鬼降魔,祈福消灾。第二节道教二、基本宗旨道教虽产生于东汉时期,但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的鬼神崇拜、战战国时代的神仙信仰。古代巫祝的占卜祈祷、方士的求仙候神,均为道教所吸取。儒家主张的伦理道德、礼法仪式,从道教的规戒和仪法中也能明显看出。正如古人所说,“道家之术,杂而多端”。虽然如此,其基本宗旨还是有的,概而言之,就是延年益寿、羽化成仙。前者是初级目标,后者是最高理想。二、基本宗旨佛教认为,世间充满痛苦,地狱阴森恐怖,只有天国才是极乐世界,道教教却认为,世间充满欢乐,人生值得留恋,死亡才是痛苦的,鼓励人们追求长寿,甚至长生不死。汉人所著的《老子想尔注》居然把祖师《道德经》中“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改为“道大、天大、地大、生大”,道教对“天并押在眼里,一反“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世俗观念,认为“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神仙信仰于是乎产生,在道教徒看来,既有资在于渺茫的夭国执掌政事的“神”,也有存在无人间悠闲潇洒的“仙”。这些“神仙”,超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漫游六合(上下东南西北),具有超越凡人的神奇本领,旦能延寿命于无穷,成为道教铎理想的典范与向往目标。。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三、宫观与神像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一)尊神:是道教信奉的主要神灵,主要有三清、四御、三官、日月星宿、四方神等。第二节道教即玉清元始天尊,是为开天辟地的盘古,手持混元宝珠,主持天界;上清灵宝尊神,手持如意,有72变化;太清,太上老君,是为道德天尊,即老子,汉代被尊为神。(1)、三清尊神,这是道教的最高神灵第二节道教玉皇大帝总执天道之神紫微北极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勾陈南极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皇地祗(女神)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之秀(2)四御第二节道教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第二节道教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被称为是万神之王。他管辖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手下许多文武仙卿。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千里眼、顺风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真人,许旌阳真人等,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阁罗等等,因此玉皇大帝被列为四位天帝中的首位。玉皇大帝第二节道教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广州的三元宫。(3)三官第二节道教三官殿天官造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第二节道教(4)日月五星日为大明之神,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月为夜明之神,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五星,古为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五星又称五曜,和日月合称七曜,道教经典中常赞颂这些神明。二十八宿诸星和北斗,也是道教崇拜的星神。第二节道教(5)四方之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第二节道教古代神话谓东方之神为青龙,因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组成龙形,位于东方,属木,其色青,故称青龙,亦作苍龙;第二节道教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第二节道教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第二节道教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第二节道教“老而不死曰仙”,仙又有人仙、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道教神仙的队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娘娘(妈祖)、财神等等。(二)神仙第二节道教传真武为净乐国太子,后在武当山修炼,得道飞升,威镇北方。真武原指黄道圈上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玄武,呈龟蛇形象,为星宿神。宋代玄武被人格化,成为道教大神,龟蛇亦变成真武手下两员大将。神仙:真武大帝(其形象是披发、黑衣,脚踏鬼蛇。)第二节道教因北方在五行中属水,故真武又是水神,有防止火灾之威力。全国著名的真武庙还有:广东佛山祖庙,云南昆明太和宫,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神仙:真武大帝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真武大帝左右有金童、玉女,他俩的身份是听差加秘书,中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神,权力还不小。在南方,他俩俗称周公、桃花。关于金童玉女第二节道教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俗称文曲星)。宋元间道士称,天上文曲星曾于西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功名利禄,遂成为道教大神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崇拜。神仙:文昌帝君第二节道教自元代起全国各地均兴建文昌庙、文昌祠、文昌阁等供奉文昌帝君。七曲山文昌宫(梓潼大庙)是全国文昌庙的祖庙。贵州贵阳文昌阁,主楼是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国内罕见。神仙:文昌帝君第二节道教魁星神仙:魁星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组成斗形的前四颗星。道教称其主文运(“魁”有“首”之意),故与文昌帝君一样,备受读书人崇拜。第二节道教民间最熟悉的神仙群体。八仙传说故事先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代最后定型。神仙:八仙第二节道教八仙指李铁拐(也称铁拐李)、汉钟离(也称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第二节道教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传她生而神异,救助过不少海上遇难渔民和船只,后在福建莆田湄洲岛羽化升天。当地渔民在岛上盖庙祭祀。神仙:天妃娘娘(妈祖)第二节道教道教继承民间传说,把妈祖列为道教女神(海上保护神)。妈祖得到宋元明清历代皇帝褒封。全国沿海城市均建有妈祖庙、天后宫、天妃宫、朝天宫等供奉妈祖。神仙:天妃娘娘(妈祖)第二节道教妈祖信仰也随华侨传至海外。据统计,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500多座妈祖庙。湄洲岛妈祖庙为妈祖庙的祖庭。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和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神仙:天妃娘娘(妈祖)第二节道教第二节道教天后是海上生产作业的保护神,是沿海民间最崇拜的神祗。她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林默的父亲林源,宋初为泉州巡检使,是一个负责沿海治安巡逻的小官;母亲王氏。关于天后娘娘赵朗,字公明,后羿射九日,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独赵公明化为人,骑黑虎,执银鞭,隐居在蜀中。后被张道陵收为守护,故又名赵玄坛。《封神演义》中封为招财使者,正月初五是其生日,故放鞭炮,迎财神。财神第二节道教护法神将:关圣帝君(三)护法天神关帝、门神、土地、城隍等第二节道教门神第二节道教土地神第二节道教城隍神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第二节道教护法神将:王灵官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后成为道教重要护法神将,专门镇守道观山门,镇妖压魔。第二节道教
本文标题:第六章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道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1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