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态势初探
龙源期刊网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态势初探作者:秦铭张智锋郝清泉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城市广场已成为人们评价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城市广场不是要不要建,是不是“过热”的问题,而是如何建的问题。“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建思想顺应了新时代生活发展及需求的态势。关键词:城市广场;发展态势;以人为本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和活力的开放空间,因此常被誉为“城市的客厅”。今天,城市广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人们评价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和建设正迅猛地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它的设计和管理已引起决策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大连、西安、上海等城市在广场建设方面已取得卓越成绩,其城市广场的民众化与丰富的现代广场在城市空间体系中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公众活动空间作用和城市形象的艺术魅力。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反映了现代都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正因为如此,同时也因为以往我国的城市建设在这方面重视不够,所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加强城市广场这方面的工作,符合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以人为本”的城建思想。但是近几年来的“广场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如:全国各地的市政广场越建越大,有些文化古城的尺度与环境被广场破坏,一些广场的维护费高而使用率低,部分城市广场盲目效仿,一些广场图有虚名而无实用价值等等,这些失败的教训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反感和规划设计人员的反思,甚至对“广场热”提出了全面地质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在城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有和城市空间体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作用。1.应重视城市广场建设的定位、定性与定量。1.1对城市广场的定位要准确。广场建设在城市中什么位置及先后次序非常重要。广场不能只作为一种“业绩”仅供观赏,而应该充分重视居民的使用以及和城市总体空间的结构关系。近年来,一些城市随着市政府的搬迁,在政府前建超大规模的市政广场和市民广场,周围荒无人烟,像商洛市的商鞅广场曾经是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秦岭最美是商洛”演播现场,令观者无不流连忘返,可因距离市区较远平时很少有观者驻足;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古城,在古城保护区内拆十几公顷民居,建新文化广场,却称为是城市景观。其中有些项目还得了建设系统的规划设计奖。这些都是只看广场本身设计,而不看广场与城市关系与功能作用的结果。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应该和城市的其它空间形成完善的体系来共同达到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它们包括居民户外活动条件的均好性;城市空间结构与机能的整体性;城市景观龙源期刊网风貌的优美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有特质环境的改善度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城市整体上进行广场布局与定位的原则。而具体到什么广场定点在什么位置,这就涉及到广场的定性问题。1.2对城市广场的定性要科学。广场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诸如按类型分有:城市广场、交通广场、市民广场、市政广场;按活动性质分为休闲性广场、政治性广场、商业性广场、纪念性广场、宗教性广场等。深圳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对深圳市同一性质不同区位的两个广场进行了跟踪调查;同济大学城规系的研究生对上海的人民广场与南京的鼓楼广场进行了对比研究;东南大学建筑系的研究生对南京鼓楼广场与汉中门广场进行了调查对比,其结果都证明同一性质的广场在不同的区位其使用效果完全不同。在什么位置建设什么性质的广场十分重要。定性不当也是以往广场建设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前面所述在历史文化古城中建设大型标志性的市民广场就是定性不当,根据使用与环境要求应该是建小型的市民休闲广场。广场的定性同样应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为依据。定性准确体现了一种科学的精神,减少了盲目性。1.3对城市广场的定量要适宜。这是一个规划与设计的尺度问题。城市规划学家C·西特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广场应具备两个特点:(1)广场部分地区封闭;(2)广场适当开放并与另一城市空间相连。只有这样,广场的空间才能被感知、被认知,才具有积极意义的向心倾向,形成整体性和场所感。尽管相对传统的整体性、中心性和确定性,现代广场的设计向宽容、多元、边缘性和不确定性方向发展,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的活动与参与的原则没有变。因此,广场空间活动的亲合度、可达性、可停留性、文化性、地标性、可活动面积率、历史景观保护率、自然景观优美率、形态形象清晰度等仍然是我们广场设计的评价标准。目前建设中大中城市追求大广场、大草坪、大气势无疑与此相背,造成了有些广场从早到晚几乎都无人,规模尺度之大让人没有安全感、归属感,使人不能停留。小城市广场少而小,拥挤噪杂无休闲感、舒适感。同时可达性差、可活动面积少,大量的面积被草坪占用,周围空旷,围合感差等都是当前广场建设中的通病。定位合适的规模,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法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2.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评价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广场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三维物质空间,而且还是一个深入到人类心理、行为、文化等方面的行为环境,是人类与环境共生的体现,以符合人类环境和人的心理环境这两方面要求。这两方面也就成为我们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来评价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2.1生理方面的舒适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因此如何创造生理方面的舒适感就成为了城市广场设计中第一位考虑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引入“环境舒适程度”这个概念。环境舒适程度就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其中的气候和其它环境因素对人的生理产生影响的一种量化指标。环境舒适程度越大,说明设计得越合理,越人性化,反之则相反。决定环境舒适程度的因素有阳光、温度、湿度、风向、水面、植物等。龙源期刊网阳光据伊娃·利伯门(EraLibermaan)的研究,人们选择去那个广场,首先考虑阳光的,占调查人数的2.5%,考虑距离的19%,考虑舒适和美学因素的13%,考虑广场的社会因素的11%。所以广场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太阳的四季运行,以及已建成或将建的建筑对它产生的影响,争取最多的阳光。西安钟鼓楼广场就因为充分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广场内阳光明媚,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在此享受阳光的沐浴。当然,天气炎热时阴影也是需要的。广州市人民公园种植了许多高大乔木,如榕树等,广场内绿树成荫,平时许多市民汇集于此下棋、拉琴、谈唱,使此成为广场附近乃至整个广州市民聚会、休闲和晨炼的场所。广场即使在风、雨等特殊气候条件下,依然为人提供了遮风蔽雨的环境。2.1.2温度12.8℃以上,人感觉较舒适,适合户外运动;23℃以上则会感觉较热。这将影响中午时人选择座位的位置,以及设计者对阴影的计算。为了夏日遮阳,除了种植树木之外,也可采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以达降温效果。2.1.3水面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的灵魂。“亲水性”是人的一大特点,在广场中设置适当的水面,不但可以增加湿度,降低温度,改善广场的小气候,软化广场大面积铺地所带来的生硬感,而且可以吸引大量市民在此观赏、驻足、徜徉、玩耍。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精美的设计,宏伟的气势,独特的音乐喷泉景观,吸引了一批批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老人、小孩、中年人、手挽着手的青年男女,一群群、一对对这已成为西北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2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要求设计者在广场设计方面具有匠心独运的技术水准。主要表现以下几点:2.2.1安全感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广场设计中为公众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应成为设计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设置围栏、信号灯、禁止机动车通过的矮柱以及建立残疾人无障碍系统等都可达到此目的。另外,广场的可视性如何对增加广场的安全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存有犯罪隐患的空间、死角,在广场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深圳大剧院前区的下沉式广场,由于与人行道连接不够紧密,不方便公众到达,以及可视性差,基本上无人问津。下沉式广场虽然空间灵活丰富,被许多城市所采用,但它存在的不安全性也应被设计者所重视。2.2.2领域感龙源期刊网占有领域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行为特征,也是人类的特殊需要。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尊重他人的领域。而领域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空间的围合。美国建筑师卡米约·希特(CamioiloSitte)提出了广场宽度D和周围建筑高度H之比应在1和2之间为最佳尺度,这时给人的领域感最强。当这个比例小于1时,广场周围的建筑显得比较拥挤,相互干扰,影响广场的开阔性和交往的公共性。当这个比例大于2时,广场周围的建筑物显得过于矮小和分散,起不到聚合与汇集的作用,影响到广场的封闭性和凝聚力,以及广场的社会向心空间的作用,消弱了广场给人的领域感。当然有公共领域,也就有私人领域。可通过环境小品的精心设计,使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在相互调节和补充下自然地达到平衡。2.2.3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对直接容纳自己生活以外的建筑和环境,主要关心的还不是它的物质功能,而是其在城市整体大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与周围建筑的联系,关心其与当地其他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环境、空间、性格与特征,并感受和体验其依存的文化,印证自己的意象,从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今世界的快节奏,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后,市民希望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获得一种轻松、温馨、愉快的心理感受。城市广场就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广场内合理的布局,有特色的、富有亲切感的标志物,或用以界定空间和标志空间的其它处理,都可以使得居民产生有“我们的广场”的观念,有助于市民建立归属感和对广场的认同感。社会交往是现代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们也希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一种“认同感”。这种心理和因此而引起的行为模式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都应予以重视。2.2.4公众参与感1989年、2005年我国在“最佳城市”的评选活动中,对一些市民进行调查发现,民主意识、公众参与意识已成为我国社会心理的一种优良倾向。公众参与也是人们满足自然实现需要的一种表现。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的玻璃桥下,数千条金鱼在水中欢快地穿梭、游戏,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看,他们拿着鱼食、面包高兴地笑着投食,互相交谈着。虽然就这小小的一个场面,充分反映了设计者的精心构思,力图通过公众参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人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主体,也是人类一切活动和发展围绕的核心。尊重并满足人的生理的、心理的及精神上的需求,就成为城市广场设计中关注的焦点。过去由于对物质的过分追逐所造成的对人的价值的轻视,在今天已得到逐步认识和改变,“以人为本”、“高技术与高情商的统一”等价值取向成为今日城市广场设计的主流。3.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几个方向。随着人们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需求的增加与丰富,今日的城市广场在继承传统城市广场空间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许多顺应时代生活发展需要的新的态势,它们在阐释城市龙源期刊网生活和塑造城市空间形象的同时,不断地给城市生活和空间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建设的民众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现代城市广场的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人所想,为人所用。不断向城市环境建设的纵深和广度发展,精心营造出以“爱人、宜人、育人”为目的的丰富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这种充满了自然山水与人和谐共处与均衡的思想是系于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理念和自身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产物。3.2功能的多元化休闲、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以文化、休闲为主,其它功能为辅的多功能市民广场则取而代之。各种年龄层次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广场内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3.3规模的小型化充分利用临街转角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
本文标题: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态势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1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