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魏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魏晋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山水田园诗的特点重点重点教学目标(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萌芽阶段:汉末建安时期,曹操《观沧海》,为汉以前诗坛上唯一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出现时代:魏晋六朝诗人为远离动荡的政治、经济衰退的朝廷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之中。魏末晋初时期,山水田园诗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盛世时期: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田园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高适、岑参等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2、魏晋南朝庄园经济的发展,为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魏晋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1、先秦汉魏诗歌中的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导路先锋。产生原因3、江南山川清幽秀丽之美,激发了文士新的审美欲望。4、道法自然、玄学山水审美观的盛行,为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先秦汉魏诗歌内容《关雎》、《湘君》、《湘夫人》、《观沧海》(最早的一首以写景为主的中国诗歌作品)等,这些都为南朝山水田园诗的描写艺术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道法、玄学内容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其一)“二谢”谢灵运(大谢)谢朓(小谢)陶渊明陶渊明作品《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作品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像世外桃源的光景,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描名词解释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谢朓,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谢灵运•谢灵运是“淝水之战”名将谢玄的孙子,他生长在世族豪门、显贵大地主的家庭里,十八岁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朝廷失宠,宫廷之争失败后,谢灵运身在朝廷,心却在山水之中。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谢灵运常常开山伐木,登山观水。谢灵运谢灵运在归田之后,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惊骇,疑为“山贼”,知是灵运乃安。山水诗内容•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倾耳聆波澜,举目眺瓯嵚。(《登池上楼》)•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初去郡》)•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特点内容他对蕴存于山水云林中的自然美观察十分细致,一草一木经过他的艺术渲染就形成了优美的意境。由于受东晋玄言诗的影响,谢灵运借山水以化其郁结,不免哲理游离于景物之外,形成了“叙事——写景——说理”的写作模式,他的山水诗总是拖着一个“玄言的尾巴”。谢朓谢朓诗歌内容名词解释内容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相呼应,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代表诗人有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等,而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情景交融,即“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魏晋山水田园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2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