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3.1美国装配式建筑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总部位于美国的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其中就包括了装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整个国际上也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的。从1971年的第一版开始,PCI手册已经编制到了第7版,该版手册与IBC2006、ACI318-05、ASCE7-05等标准协调。除了PCI手册外,PCI还编制了一系列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3.2欧洲装配式建筑法国1891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法国建筑工业化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板柱体系,并逐步向大跨度发展。近年来,法国建筑工业化呈现的特点是:(1)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2)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使得生产和施工质量提高;(3)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可达到70%。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发展最快的国家,直至近几年提出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的住宅来实施,这就需要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瑞典和丹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有大量企业开发了混凝土、板墙装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既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这种新建建筑比传统建筑的能耗有大幅度的下降。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故丹麦推行建筑工程化的途径实际上是以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的体系,使部件达到标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需求,所以丹麦建筑实现了多元化与标准化的和谐统一。1975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决定在土建领域实施一个联合行动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消除对贸易的技术障碍,协调各国的技术规范。在该联合行动项目中,委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建立一套协调的用于土建工程设计的技术规范,最终将取代国家规范。1980年产生了第一代欧洲规范,包括EN1990—EN1999(欧洲规范0—欧洲规范9)等。1989年,委员会将欧洲规范的出版交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使之与欧洲标准具有同等地位。其中EN1992-1-1(欧洲规范2)的第一部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则和对建筑结构的规则,是由代表处设在英国标准化协会的《欧洲规范》技术委员会编制的,另外还有预制构件质量控制相关的标准,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等。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FIB于2012年发布了新版的《模式规范》MC2010。模式规范MC90在国际上有非常大的影响,经历20年,汇集了5大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的成果,修订完成了MC2010。相较于MC90,MC2010的体系更为完善和系统,反映了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最新进展及性能优化设计的新思路,将会起到引领的作用,为今后的混凝土结构规范的修订提供一个模式。MC2010建立了完整的混凝土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包括结构设计、施工、运行及拆除等阶段。此外,FIB还出版了大量的技术报告,为理解模式规范MC2010提供了参考,其中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技术报告,涉及了结构、构件、连接节点等设计的内容。3.3日本装配式建筑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在1990年的时候,他们采用部件化、工厂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多样化的需求。而且日本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从一开始就追求中高层住宅的配件化生产体系。这种生产体系能满足日本的人口比较密集的住宅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日本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装配式住宅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标准,同时也形成了统一的模数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这三者之间的矛盾。日本的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国土交通省告示及通令、协会(学会)标准、企业标准等,涵盖了设计、施工等内容,其中由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1963年成立日本预制建筑协会在推进日本预制技术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该协会先后建立PC工法焊接技术资格认证制度、预制装配住宅装潢设计师资格认证制度、PC构件质量认证制度、PC结构审查制度等,编写了《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包括剪力墙预制混凝土(W-PC)、剪力墙式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WR-PC)及现浇同等型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R-PC)等。3.4新加坡装配式建筑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通过平面的布局,部件尺寸和安装节点的重复性来实现标准化以设计为核心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相互之间配套融合,装配率达到70%。3.5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好的城市沈阳:标准配套齐全,引进的技术论证严谨,结构类型品种较多,构件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完成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等9部省级和市级地方技术标准。北京、上海:有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作保证,标准配套基本齐全,部分装配的剪力墙结构的技术成熟。北京出台了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11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上海已出台5项且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工作开展的较早,装配式建筑面积较多,构件质量高,编制了产业化住宅模数协调等11项标准和规范。江苏:结构体系品种齐全,部品的工业化工作同时开展。合肥:近年来政府推动力度较大。
本文标题: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2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