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二)教案-(新版)浙教版
氧化和燃烧主题氧化和燃烧教学内容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2、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2、自然中存在一些氧化反应,请列举出来。3、燃烧是什么?爆炸是什么?一、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2、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缓慢氧化与燃烧二、燃烧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特点:1)发光、发热;2)剧烈;3)氧化反应3、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引起爆炸。【讨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人类对爆炸的利用你认识多少?4、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要有氧气参与;二、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每种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5、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地自发燃烧叫自燃。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得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讨论】怎样预防自燃?三、灭火与火灾自救【讨论】根据燃烧需要的条件,应该怎样来灭火?--消除燃烧发生的如何一个条件:或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1、灭火的方法:2、火灾自救常识:一、如果有避难层或疏散楼梯,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二、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三、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经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四、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五、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格或其它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六、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七、要发扬互助精神,帮助老人、小孩、病人优先疏散。对行动不便者可用被子、毛毯等包扎好,用绳子布条等吊下。1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2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3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4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5诀:明辨方向,迅速撤离。6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7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8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9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10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11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12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13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常见的吸热反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典例解析】例1、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A、都放出热量B、都生成气体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解析:本题是考查不同物质的燃烧具有什么共同点,有些物质的燃烧有火焰,比如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的物质燃烧没有火焰,比如铁的燃烧;有的物质燃烧可以生成气体、有的却生成固体;有的在常温下就能燃烧(比如木炭),有的一定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比如铁)等。但是只要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燃烧,那一定会放出大量的热。答案:A例2、蜡烛容易被吹灭,而篝火却越吹越旺,请分析各自的原因。解析:可燃物的燃烧决定于两个因素:温度和空气。向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吹气,既增加了空气的流通,又降低了温度,前者促进燃烧,后者抑制燃烧,这两种效果是相互矛盾的,最终结果则要看哪种效果占主导作用。蜡烛火焰与篝火大小相差很大,吹气时对蜡烛火焰的降温效果非常明显,而对篝火没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却增加了空气的流通。因此会出现蜡烛火焰熄灭、篝火燃烧更旺的现象。答案:吹气对蜡烛火焰起到了明显的降温作用,从而使温度降低到了着火点以下,因此火焰熄灭。而吹气对篝火没有明显降温作用,却起到了增加空气流通的作用,因此篝火燃烧更旺。例3、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是①;②。【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1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1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思路点拨】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察了燃烧的条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知识,同时考察了实验装置的评价与改进问题。【解析】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白磷和红磷燃烧后的产物五氧化二磷会刺激呼吸道,故实验的改进就是为了避免生成物扩散到空气中,图2避免了这一问题。但是白磷燃烧放热,试管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容易将塞子弹开,图13绑上气球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故压强减小,水进入试管内的体积就是原来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即1/5体积。【答案】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合理答案均可)[拓展与迁移]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5(或乙装置漏气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1.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答案】A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解析】该题是从探究灭火的原理,上面的蜡烛由于缺氧先熄灭启发我们从火灾中逃生的正确方法。【答案】B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思路点拨】本题是考察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生活中,燃料充分燃烧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因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污染。【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欲扬起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扬起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时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扬起的接触面积。故D对。【答案】B4、把下列各项的标号填入以下短文的空格中。A.自燃B.缓慢氧化C.燃烧D.爆炸(1)在人的呼吸作用和食物腐烂过程中都包含着;(2)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会不断放出热量,柴草、秸秆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3)把系在细铁丝上的木柴点燃后,等木柴快燃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4)当空气中混有汽油蒸汽,接触明火时就有的危险。【答案】BACD5、仔细观察右边实验过程,请问哪只试管的白磷能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答:,同时此实验还告诉我们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2)。【答案】3要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6、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3)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验步骤(1):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实验步骤(2):达到一定温度可燃物才能燃烧实验步骤(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结论: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并且与氧气充分接触7、某同学用右图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中盛放的生石灰(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外界空气连通.白磷很易燃且燃烧产物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时发生的现象:,活塞向移动;(3)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后,活塞应停在约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答案】(1)产生热量(提供热量)(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右(3)4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内容,教师点评。1、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着火点低D.火柴梗接触不到氧气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3、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下列各组混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CH4和O2B.H2和COC.CO2和CH4D.CO2和O26、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7、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BCD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
本文标题: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二)教案-(新版)浙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3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