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四章-自然灾害分类与分级.
第四章自然灾害分类与分级第四章自然灾害分类与分级分级就是考虑极端运动强度和灾害破坏程度的大小,以反映灾害强度、规模和损失情况,对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救灾组织与赈灾措施、重建规划与援建筹划等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分类和分级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它关系到对灾害的理论认识、指导灾害科学研究、选择有针对性的减灾防灾和灾害治理措施、建立最有效的监测系统、客观评价减轻灾害之实效等基本问题和基本原则。第一节自然灾害分类自然灾害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尚不统一,原因是我国自然灾害研究是由各部门开展的灾害类型管理部门雪、雨、风中国气象局干旱、洪水、雨涝水利部农业部农业病虫害农业部林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国家林业局风暴潮、台风、赤潮、海冰国家海洋局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国土资源部地震、火山中国地震局l.根据灾害波及范围分类(1)全球性灾害:灾害分布具有全球性,但往往出现在特定地区。如海平面上升致灾、气候灾害、太阳黑子爆炸等灾害等(2)区域性灾害:灾害分布在一定地域,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如水灾、旱灾、台风灾害、沙漠化等(3)微域性灾害:灾害呈点、线状分布,分布范围较小。如地裂缝、地下陷、水土流失等▲2.根据灾害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1)突发性灾害:灾害骤然发生,往往爆发巨大的能力,如地震、火山、崩塌等(2)持续性灾害:灾害一旦发生,持续产生影响,如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等(3)季节性灾害:灾害发生与季节变化有关,如干旱、洪涝、台风等。(4)周期性灾害:灾害发生呈周期性,有一定的涨落周期,如厄尔尼诺,每隔若干年一次。许多季节性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等也具有周期性特点。(5)偶然性灾害:灾害发生比较偶然,不具普遍性,如陨石撞击等。▲3.根据灾害发生的先后关系分类(1)原生灾害由一级致灾因子产生的灾害,一般最先出现。(2)次生灾害是原生灾害诱发的灾害,是从属灾害。4.根据貌类型分类(1)山地灾害:发生在山地,由地形起伏所致,如泥石流(2)平原灾害:发生在平原、盆地,如盐碱化、地面沉陷(3)沿海灾害:发生在沿海地带,包括台风、海啸等(4)其它灾害:发生在上述以外,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5.根据灾害形成和结束速度分类(1)突发性灾害:灾害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形成,如火山爆发、地震灾害等。(2)缓发性灾害:灾害是在致灾因子长期作用下逐渐成灾,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6.根据空间分布分类(1)天文灾害宇宙灾害、太阳系灾害、月球灾害(2)陆地灾害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土壤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3)海洋灾害海流灾害、海温变化、海面变化▲7.根据自然灾害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分类(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1)气象灾害:包括干旱、雨涝、热带气旋、寒潮与冷冻灾害、冰雹等各类自然灾害(2)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海啸和赤潮等种类(3)洪水灾害:包括凌汛灾害、地震水灾、降水洪水、雪融化洪水、风暴潮洪水等种类(4)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沼泽化、土壤盐碱化、矿山地质灾害等种类(5)地震灾害:由地震引发的灾害(6)农作物生物灾害:包括虫害、病害等种类(7)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包括虫害、病害、森林火灾等种类第二节自然灾害分级灾害不管是“运动”还是“破坏”都有大小之分,所以必须进行等级划分,以反映灾害强度、规模和损失情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适用于各类自然灾害分级标准或分级方案。我国执行的是部门等级方案,不同部门所采用的分级指标差别很大,难以统一,部门间的数据不能交流和共享第二节自然灾害分级描述一次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有两个主要因素,即极端运动强度和破坏程度决定灾害的影响程度和破坏程度三部委提出以灾变强度、灾度这两个具有普遍性的参数来界定自然灾害的等级灾变强度:指自然极端运动的强弱程度。以灾变强度来界定极端运动的强弱程度,将各种强度等级或类似的强度指标统称为灾变等级如:台风—用多少级或风速米/每秒表达运动强度地震—用震级或烈度表达运动强度灾度:指一次灾害事件所导致的社会损失程度。以灾度大小来划分损失等级称灾度等级如:用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表达破坏程度特大灾害:人员死亡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1990年)一、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强度等级的划分(一)主要气候灾害灾变等级划分1.洪水(1)根据洪水水情和防洪水平,将洪水划分为:一般洪水:重现期2~l0年的洪水;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的洪水;大洪水:重现期20~50年的洪水;特大洪水:重现期50~100年的洪水;罕见的特大洪水:重现期≥100年(2)根据一次洪水淹没面积,并参考淹没时间,将洪水灾变划分为:等级淹没面积淹没时间(天)(×104平方千米)Ⅰ0.012Ⅱ0.01~0.12~4Ⅲ0.1~14~7Ⅳ1~107~12Ⅴ10122.干旱以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降水距平百分率按下式计算:式中,D-月降水距平百分率(%);B-实际降水量(毫米);x-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4-100%1)BXDX干旱等级一般旱灾重旱或大旱降水距平百分率旱期连续3个月以上-20~-50-50以上连续2个月-50~-80-80以上连续1个月-80以上3.雨涝(2)以不同区域旬降水量至3个月降水量,将雨涝灾害划分为轻涝(或一般涝)、大涝(或重涝)两个等级涝期轻涝(一般涝)大涝(重涝)l旬降水量:东北地区200~300毫米;华南、川西地区300~400毫米;其他地区250~350毫米降水量;东地地区300毫米以上;华南、川西地区400毫米以上;其他地区350毫米以上2旬1个月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华南地区75%~150%;其他地区100%~200%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华南地区150%以上;其他地区200%以上2个月3个月3.台风根据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划分为四个等级:热带低压:最大平均风力为6~7级,即风速为10.8~17.1米/秒;热带风暴: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即风速为17.2~24.4米/秒;强热带风暴:最大平均风力为10~n级,即风速为24.5~32.6米/秒;台风:最大平均风力为12级或以上,即风速达32.6米/秒以上;4.风暴潮根据海面异常升高,分为四个等级:风暴增水:增水值小于1米;弱风暴潮:增水值为1~2米;强风暴潮:增水值为2~3米;特强风暴潮:增水值大予3米。(二)主要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划分1.地震(1)震级(2)根据破坏能力,划分为五个类别:超徽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微震:震级大小l、小于3的地震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3)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Ⅴ度Ⅵ度Ⅷ度X度2.崩塌以一次崩落岩土体体积大小标度崩塌规模,分为四级:小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小于1×104立方米;中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度为l×104~10×104立方米;大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为l0×104~100×104立方米;特大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大于100×104立方米。3.滑坡决定滑坡破坏能力的指标主要是滑坡体体积和滑坡的滑动速度(1)根据滑坡体体积,将滑坡分为四个等级:小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中型崩塌:滑坡体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大型崩塌: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l000×104立方米。3.泥石流根据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的多少划分泥石流灾变等级:小型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小于1×104立方米;中型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为1×104~10×104立方米;大型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为10×104~50×104立方米;特大型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大于50×104立方米。(三)主要海洋灾害灾变等级划分2.海啸根据波幅将海啸划分为四个等级:轻海啸:即1级海啸,波幅2米中等海啸:即2级海啸,波幅4~6米强海啸:即3级海啸,波幅10米极强海啸——即4级海啸,波幅≥30米3.赤潮根据赤潮出现范围,将赤潮分为四个等级:轻赤潮: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中等赤潮:面积为100~1000平方千米严重赤潮:面积为l000~10000平方千米极严重赤潮:面积为10000平方千米以上4.海水入侵根据地下水氯离子含量,将海水入侵划分为四个等级:非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小于250毫克/升;轻微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为250~500毫克/升;中等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为500~1000毫克/升;严重海水入侵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大于1000毫克/升。(四)主要生物灾害灾变等级划分根据成灾面积、发病率等指标划分生物灾害灾变等级(1)农作物生物灾害,根据农作物病害、虫害的成灾面积大小,分为四个等级:轻害:成灾面积达到1-10公顷;中害:成灾面积达到10-100公顷;重害:成灾面积达到100-1000公顷;特重害:成灾面积达到>1000公顷。(4)根据牧畜病害比率多少,分为三个等级:轻害:发病率达到1%-5%;中害:发病率达到5%-20%;重害:发病率达到20%-50%。二、自然灾害灾度等级划分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受灾体损毁程度经济损失一)、受灾体类型和损毁等级划分(一)、主要受灾体类型(13个门类,99个大类)①人②人类劳动创造物质财富③人类生活、生产活动④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二)、主要受灾体损毁等级划分根据各种受灾体因灾价值损失比率(高庆华、张业成等提出的理想划分方案)基本完好:损毁率10%;轻微损毁:损毁率10%~30%;中等损毁:损毁率30%~50%;严重损毁:损毁率50%~80%;毁坏:损毁率≥80%。直观界定灾损等级的一般标志和灾损等级划分方案1.受灾人口、伤亡人口、失踪人口、紧急转移人口(1)受灾人口:指农作物和牧、渔业因灾使生活、生产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和影响的人口。共分三级:一级--轻度受灾人口:收入减产(少)l~3成或房屋损坏达到一级的人口数量(见5);二级--重度受灾人口:收入减产(少)3~8成或房屋损坏达到二极的人口数量(见5);三级--特重度受灾人口:收入减产(少)8成以上或房屋损坏达到三级的人口数量(见5)。(2)伤亡人口:指灾害活动期间,因灾直接造成的受伤、残废及死亡人口。一级--轻伤:指因灾受伤经专门治疗后能痊愈并恢复生产能力的人;二级--重伤:指困灾受伤或致残、因(或)永久失去正常生产能力的人;三级--死亡:在灾害发生时或灾后因灾直接造成死亡的人。3.受灾农作物、农产品损和耕地毁(1)受灾农作物指因灾造成减产、绝收的农作物。根据当年农作物平均每亩因灾减产量与前3年平均亩产量的比值,将农作物受灾程度分为三级:一级--轻度受灾农作物:减产比率为10%~30%;二级--重度受灾农作物:减产比率为30%~80%;三级--特重度受灾农作物:减产比率大于80%。4.生产线工程、产品、物资的损毁指机械、仪器、仪表、工具以及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商储物资等因灾造成的损毁。共分为三级:一级--轻微损坏:价值损失率30%以下;二级--严重损坏:价值损失率30%~80%;三级--毁坏:价值损失率80%以上。5.建筑物、基础设施损毁(1)房屋损毁指各种房屋建筑因灾害直接破坏而造成的损毁。共分为三级:一级--轻微损坏:经一般性修理后即可使用;二级--严重损坏:需专门大修或部分翻修后才能使用;三级--毁坏:无法修复或修复费用相当重建费用。(2)生命线工程损毁指供水管线、排水管线、输变电线路、公众通信系统、供热管线、供气管线、输油管线等因灾害破坏造成的损毁。共分为三级:一级--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仍可正常
本文标题:第四章-自然灾害分类与分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6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