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作者:徐海燕来源:《大观》2014年第10期摘要:《四季》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一组钢琴套曲,其中的每一首乐曲都像一幅风俗画,深刻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与生活。而《六月——船歌》描绘的是夏日的夜晚,全曲旋律优美,音乐素材比较简单,但结构完整,为典型的复三部曲式。关键词:《六月——船歌》;柴可夫斯基;曲式分析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浪漫派音乐的代表,《六月——船歌》是其所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著名钢琴小品。它的旋律温馨甜美、意味深长,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抒发了柴科夫斯基充满明朗乐观、肯定生活的思想感情,深受听众欢迎与喜爱。船歌在最初时是指威尼斯贡杜拉(一种黑色平底、首尾微翘的单桨狭长木船)船夫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称为“巴卡罗尔”,意译为“船歌”。而柴科夫斯基则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对船歌体裁进行了重新处理,并用4/4拍子的节奏代替了原来的6/8拍子,来表现俄罗斯自己的平底船均匀划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其悠长的旋律如同一首俄罗斯民歌,充分刻划出了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俄罗斯人民宽厚而诚挚的性格。《六月——船歌》共99个小节,虽然音乐素材比较简单,但是结构完整,为典型的复三部曲式。A部为完全再现,B部运用了双主题的展开手法,再现部为变化再现。乐曲一开始,由左手在中低音区奏出两小节音型式的引子,非常轻柔,建立在g小调的主和弦之上。由于小调所具有的柔和色彩以及较为舒缓的节奏,使我们感觉到仿佛有一汪清澈、平静的湖水呈现在眼前。随后,旋律声部进入,A部A段开始。前两小节由右手奏出一连串的八分音符,运用了从中音区向高音区级进上行的方式,音响也逐渐增强。随后,旋律在高音区徘徊,音响又逐渐变淡,这些进行始终围绕着g小调的主和弦。随着音区的升高以及音量的变化,造成了一定的起伏感,显得非常悠扬、飘然。之后的三个小节,音区逐渐降低,回到中音区,并且大量运用三度、四度进行,旋律的下降也呈下方三度模进关系,如流水般。在伴奏声部,节奏较原来紧凑,变为一音一拍。旋律声部的进入以及紧凑的和声,打破了原来平静的湖面,仿佛在远处出现一只小船,旋律的起伏线条就像那小船荡起的一圈圈涟漪。A段中,出现了一次离调,它将七级音还原,转到其关系大调降B大调,在短暂的三小节之后又回到本调。然后出现两小节的扩充,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级进下行而组成,在其中还出现两个减七和弦,第二个减七和弦解决到g小调的主和弦,使乐曲充满一种神秘的色彩。随着主和弦的分解下行,B段开始。B段运用了单主题的发展手法,吸取了A段的乐思,大量运用八分音符级进上行,旋律起伏较大,节奏同A段一样,但是伴奏声部却吸取了引子的音型,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相结合。其和龙源期刊网声的特点就是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呈下方二度关系。在A部最后出现再现,旋律、节奏、织体、和声同前完全一样,属于完全再现。B部一开始,调性发生变化,转到同名大调G大调,速度也有所加快。这是一个插部类型的结构,运用了双主题的展开手法。在刚开始的四小节,旋律声部全部运用三度音程,以四分音符为主;伴奏声部则是运用主和弦持续音,但是它同旋律声部交错进行,给人一种不稳定感。随后,旋律音响加厚,在三度音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下方八度音;它的伴奏声部起伏较大,大量运用了八分休止以及连续切分的上下半音进行,使得和声极为丰富,不稳定感又有所加强,仿佛从湖面上吹来一阵风,小船抵抗不住风的力量,不停的在湖面上转圈,摇曳不定。八小节之后,节拍由四拍子变为三拍子,音量加强,旋律主要在高音区。第一拍的八分音符颗粒感很强,而二、三拍运用连线,一松一紧,强调第二拍的重音,并且大量运用附点音符,节奏更为紧凑,而伴奏声部则与旋律呈柱式进行使得音响加厚。由于不规则重音的出现以及三拍子的动感节奏,使人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不安和躁动,又仿佛是一种有节奏的律动,像是湖面上起风,而船上的人又不得不努力划,才能到达彼岸。逆风前进必定有所困难,因而必须掌握好划船的节奏,才不至于随风漂流。在半音进行三小节后,音量有所积聚,但是速度逐渐放慢,出现一连串由低到高的由减七和弦所组成的琶音进行,并且跨越两个八度,这就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如水花、浪花般的流动进行。高潮之后,出现两小节的连接部,它是由左手在低音区强而有力的奏出,速度放慢,节拍重回四拍子。第二小节左手弹奏长音,右手在属和弦的基础上弹奏一串琶音,音量减弱,为进入再现部做好一种气氛的铺垫。全曲的再现部由反向主题动机开始,并且通过属七和弦形成“承上启下”的作用将首部主题引出。再现部同首部无明显差异,只是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对位化的和声织体,属于变化再现。和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加入内声部。内声部是由一连串的八分音符所构成,当旋律声部是长音时,内声部填以和弦分解上行,同旋律声部互相呼应、此起彼伏,和声色彩极为丰富。旋律声部与内声部旋律线条在进行的方向与力度的对比上,犹如两人倾心对话般地相互呼应,主题形象与首部保持统一。再现部主题旋律已不再陌生,因此演奏上应强调左手的中声部,以突出音乐的层次感。再现部之后音乐进入尾声,共分为两个阶段。低声部与高声部主要是体现和声的色彩,中声部是通过音阶的级进下行而形成的旋律线。在第一阶段中,左手的旋律声部运用连续的六度大跳进行,由一连串的八分音符所构成。内声部则是运用连续切分的级进下行。在第二小节,内声部由连续切分变为中音区的级进下行,落于属音之上。随后,接有长音,而左手则低八度重复刚才的级进下行,一唱一和。旋律的第二次重复,音符、节奏完全一样,但是整个音区却下降一个八度,随着音区下降,音量有所减弱,第二阶段开始。在第二阶段中,右手变为连续的八分音符跳音,大量运用八分休止,音区又从低音区逐渐进行到高音区,音响也随着渐强;左手的节奏吸取了B部的因素,运用了一系列的主、属连续切分,最后四小节旋律又由跳音转为主和弦的连续琶音进行,音响减弱,犹如船儿渐渐远去,在微波的拍打声中消失在迷人的夜空中,湖面上的波纹逐渐恢复平静,全曲轻柔的结束。龙源期刊网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六月——船歌》旋律优美流畅,A部、B部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写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对比,表现了一种形象的两个侧面。前者着重写静、轻、柔,是一种优美景致的描写,而后者则着重写动、变,是一种动作的描写,复三部式乐曲的特点在这首乐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参考文献】[1]曹艺峰.解析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王源.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创作艺术特色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3]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2)作者简介:徐海燕:1977年9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河南大学音乐学硕士,现为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本文标题: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之曲式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7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