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通假字的辨识和掌握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通假类型1.同音通假具答之,便要还家。(“具”、“要”——“俱”、“邀”)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师说》“受”通“授”,传授。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副词,通“只”。《狼》2.双声通假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3.叠韵通假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风吹草低见牛羊(见------现)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舍生皆被绮绣被----披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嘱通假字的推断方法一、增加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声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例如“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直”,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可视为通假,给“直”增加偏旁“亻”这样就找出了“直”的本字“值”,意义是价值。这种情况的通假字在文言课文中有很多。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失其所与,不知。知——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免——娩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娶少益耆食,利于身也子耆——嗜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孰——熟奉厚而无劳。奉——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溟距关,毋内诸侯。内——纳二、更换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本字。如:“学而时识之,不亦说乎”。中“说”按字面讲不通,可确定为通假字。我们把这个字的形旁“讠”换成“忄”,就找到了这个通假字的本字“悦”,按本字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确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贴——贴此小大之辩也。辩——辨距关,毋内诸候。距——拒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政——征而摩历之于义。摩——磨因之孺子这游者,无不餔也。餔——哺三、取消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如“廻忆后街之事?”句中“廻”字,去掉“廴”就找到了本字。使臣奉璧,拜送于庭。庭——廷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旨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缦-曼注意通假字是汉字的临时代用现象,它的出现加深了表意汉字的形义矛盾,并不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所以,通假字虽然在古书中十分常见,但随着语言文字使用的日益规范,它们中的大多数都逐渐消失,恢复本字。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透彻的理解通假字,避免主观臆断。常见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阅读练习庞恭与①太子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③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④。今邯郸之去⑤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⑥过于三人,愿王察⑦之。”庞恭从邯郸反⑧,竟⑨不得见。①与:跟随。②质于邯郸:到赵国作人质。质:作人质。③市:市集。④三人言而成虎:三个人说有虎,(即使没虎)也认为有虎。⑤去:距离。⑥议臣者:非议我的人。⑦察:明察。⑧反:同“返”。⑨竟:最终,一直到最后。
本文标题:通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8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