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国内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案例(上)
1国内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案例(上)案例1: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管理模式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的鲁谷社区,以其“小政府、大服务,大社区、高效率”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影响,得到国家民政部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并将其称为“鲁谷社区管理模式”。一、鲁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鲁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即:理顺一个关系、坚持两个依法、构建三个体系、实现两个归位。具体说,“理顺一个关系”就是通过体制改革,在社区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政事”和“政社”分开。“坚持两个依法”就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构建三个体系”就是建立坚强有力的社区党工委,建立精干、勤奋、务实、高效的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代表会议。实现“两个归位”,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归位,把目前街道本不应该承担的各项带有行政审批和执法的职能,经梳理后归位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条块”关系。二是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归位,把原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有关社会事务归还社会,逐步交由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承担,实现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2实施科学有序的高效管理。二、鲁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改革行政派出机构。成立了街道级的大社区,下辖20个居委会,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称之为“社区”的街道。2、建立新的组织体系。在建立社区党工委、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的同时,选举产生了鲁谷社区代表会议及其常设机构鲁谷社区委员会,作为代表鲁谷社区广大居民和社会单位利益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事务,监督政府依法行政。3、精简机构。在机构设置上改革了街道办事处传统的自上而下“一对一”模式,鲁谷社区内设机构由北京市同类街道的17个科室精简为“三部一室”,即:党群工作部、社区事务部、城市管理部和综合办公室,精简了73%。公务员编制由同类街道的90人减少到39人,减少了57%。4、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社、政事分开的原则,将28项管理职能从“街道”剥离出来,分别由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承担。同时,梳理“条块关系”,将公安派出所、城市管理监察分队、统计所、司法所,以及交通安全、消防部门派驻的专业工作人员,均实行职能部门垂直领导,鲁谷社区为其提供相关保障服务。三、鲁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1、在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面第一3次构建了“三驾马车”组织体系,成立了社区党工委、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和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为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并按照此理念精简了行政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了“少养人、多办事”目标。三是实行“大部制”,优化城市基层管理机构设置,促进了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改进和提升。四是设立“一门式”服务大厅,工作方式由“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变,从重管理到重服务,政府工作机构和人员服务方式实现了转变。2、在完善社区自治制度、构建社会公共治理新平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体现在鲁谷社区代表会议及其委员会的成立和作用的发挥上。如建立社区事务征询会、听证会、提议案办理及社区代表联组活动、社区代表视察制度等,给居民提供了层次更高的平台,为社区自治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搭建了新的更大的平台。3、在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新型城市基层社会动员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等,形成加强社会管理的合力。“鲁谷地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有效整合了地区执法资源,初步实现了社区治理责任共担。鲁谷社区党委的建立,将组织关系不相隶属的党组织以地域为单位,按照基层党委的方式进行4整合,实现了活动方式和教育方式上的双重管理,在实践中是对以辖区单位共同参与、共享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大格局的新发展。4、在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其重要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鲁谷社区积极推行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从资源分配和资金投入上给予辖区社会组织极大的支持,拓宽了社会组织的发育空间。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服务中心的改制,实施社会组织孵化计划,地区社会组织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鲁谷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注册的鲁谷义工协会,创办了“银龄港湾”为老服务活动、“亲情陪伴在社区”等品牌活动项目。几年来,社会组织在地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案例2:新加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做法新加坡是一个总人口300万,面积仅600平方公里的岛国,如同一个经济相当发达的大城市。新加坡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思考。一、加大建设和完善配套服务相结合,打造舒适宜人的安居环境解决住房问题,给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存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也是政府十分关注的。新加坡政府用了530年时间,为全体居民规划建造了大批居民住宅大楼区,组屋是这些住宅大楼的统称。这些组屋一般层高为10一15层,结构为二室一厅到五室一厅,占居民住宅的近八成。但使人感触最深的还不仅仅是住房面积,而是为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而建设的一系列社会生活设施。每座组屋的一层均为立柱支撑的敞开空间,除部分安排居委会、幼儿园、医疗门诊部等服务设施外,均为居民自由休息空间,附近设有儿童游乐场,成人健身器械、灯光球场、小型公园等。组屋区由政府的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负责管理有关保安、环境卫生、园林建设及福利事业,工作井然有序。组屋区附近市场、饮食业布局合理,一般在200一300米范围内日常生活所需可以全部解决,再加上方便的交通,良好的保安,使得居民对组屋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很高,均有一种亲切的安定感、舒适感。二、政府投入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新加坡人口密集、地方小、经济发达,每年还有超过700万的游客,如何解决好交通问题是国家建设中重要难题。他们考虑本国特点,摒弃了多数发达国家大量发展私人汽车的途径,提出以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为主,适当发展私人汽车的设想,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新加坡建设了纵贯东西及环绕南北的三条地铁线,闹市区为地铁,郊外为高架铁路,总长约70多公里,起到国内交通的主导作6用。另外,其巴士系统也很发达,全国共有240多条纵横交叉的运行线路,通车线路延伸到每一个组屋区,有效的保障了绝大多数上班及普通居民的交通需要。另外,对私人汽车采用经济杠杆,适度控制发展。以一般中档车为例,除车价外,政府税收约为车价的100%,拥车证亦约为车价的100%,即需用三辆车的代价才能拥有私车。这种政策,有效的控制住了私车的发展,既有利于交通控制,又增加了政府收入,用以改善道路及交通设施。因而全国道路平坦畅通,设施完善,车辆密度适当,很好的解决了堵车问题。三、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新加坡社会服务体系比较发达,其中,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需求都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去解决。新加坡社团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官方社团是政府为了某项事业需要出面组织的团体,其任务由政府规定,资金由政府拨付,负责人由政府任免。民间社团是公众自愿组合的组织,自由度有限。官方社团的任务是服务于政府的大政方针,例如“新加坡人民协会”,是依据《人民协会法令》成立的较著名的官方社团,宗旨是促进种族和谐。人民协会在新加坡全城建设了几十个社区活动中心和居民委员会,通过组织文教、体育、休闲等活动,在不同种族间增进了解和互动,从而加强新加坡的7凝聚力。此外,官方还资助和发起一些志愿组织,旨在联络社会各方面、各行业、各基层的民众,维护新加坡的稳定和统一。这些组织活跃在基层,分布在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对提供社会服务,听取民意,为民服务,促进种族和谐等都起到良好作用。四、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相结合,打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化的国家,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国会和政府制定了一整套的法律、法规和禁令。大到政治体制、经济管理、商业往来、公民权利与义务,小到旅店管理、停车规则、钞票保护、公共卫生,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除了立法完善,新加坡在执法方面非常严格,例如,任何人贩卖海洛因超过15克就要上纹刑架。公共场所打架至少拘留两星期等。新加坡的管理更是出了名的严格,随地吐痰、公共场所抽烟、乱丢垃圾、衣冠不整、涂损建筑物等等,均要重罚。例如,乱丢垃圾除罚款外,还要身穿写有垃圾虫衣服扫街,以示警戒。
本文标题:国内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案例(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