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学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发展性评价方案
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二、评价原则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生活与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三、评价内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2、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4、学习能力。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5、个性与态度。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四、评价方法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即总评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附:综合评价表年级班学生品德综合评价表(--学年第学期)序号学生姓名期末考试100×50%课程学习20分行为表现30分奖励10分总分等级典型表现10不及格23456789101112131415人数00001任课教师总分00000平均分#DIV/0!#DIV/0!#DIV/0!#DIV/0!0.00说明设比例分值项,按百分制录入;设具体分值项,按所设分值录入。等级#DIV/0!#DIV/0!#DIV/0!#DIV/0!不及格优秀人数0000090分以上优秀率#DIV/0!#DIV/0!#DIV/0!#DIV/0!0.00良好人数0000080-89分良好率#DIV/0!#DIV/0!#DIV/0!#DIV/0!0.00中等人数0000070-79分中等率#DIV/0!#DIV/0!#DIV/0!#DIV/0!0.00及格人数0000060-69分及格率#DIV/0!#DIV/0!#DIV/0!#DIV/0!0.00不及格人数0000160分以下不及格率#DIV/0!#DIV/0!#DIV/0!#DIV/0!100.00
本文标题:小学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发展性评价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0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