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在边教边导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边教边导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由新课标引出的思考梅园中学张素珍内容概述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结构形成的优化调控与调节,则是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如何在教师的”边教边导”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边教边导”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发展优化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特征必将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公民,更要适应社会变迁和科技竞争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创造性品质无疑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党中央也曾经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号召教育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需要。造就民族的创新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中学数学活动是基础教育主战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主渠道,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的理解是:教师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题、多向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争辩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诸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地改变自己,积极地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具有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即创新意识。有了上述的想法,以辩证唯物论,心理学为指导,以新大纲为依据,探索出一种能积极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模式。当然,这种模式的活动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由此产生学生喜欢数学这一门学科,在数学活动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提问,相互争辩。使学生在不断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使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水平,不断加强思考深度,逐步达到有创见的质疑。这样的活动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过程是教与学双方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指令者,“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和激励。”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简单地表现为知识的“容器”,他有探求未知的强烈愿望,他要张扬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在教学实践和活动研究中,教师应坚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1、“边教边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观念上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型学习”转化的环境。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培养新一代进取型、开拓型的人格精神。创新教育在价值观上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特点,尊重和保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必然性差异,承认每一个人在价值、才能、情意和行为方式上都是极富个性的个体,给予每一个人充分发展其自身、激发其内在潜能的自主、平等机会。(1)教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新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简单的灌输,却实现着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同振、情感共鸣。如:笔者在设计《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课时,做了一个前期准备:即在上课之前,便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易切割的立方体材料,如萝卜、马铃薯、橡皮泥等。在做立方体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空间图形观念及实际操作经验。在截几何体的活动中,笔者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分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的切与截,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究,创新,以便寻求结果。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填写活动报告、总结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2)创设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不断增加外部压力,通过课时的增多、作业的增多、考试的增多同时伴随奖励,来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教学机制下被弱化。创造性教育过程更大程度上强调开放性,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变性,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1(A)—13(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24的同学马上到黑板写出过程。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3)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扩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扩展了课堂,触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活其实也是一本书,只要你去思索、去开拓,那里将有取之不尽的宝藏。著名心理学家张德锈曾经指出:“青少年所作出的任何成绩,只要不是从模仿抄袭而来,而是他自己从未见过、听过或接触过的,都可看作新产品。”因此教学中,只要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寻所得出的新结论,即使是教师早已熟悉的常识,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2、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型教师的创造性活动,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育体制的另起炉灶,而是要求我们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心理学认为,大脑受刺激的方式、角度和程度不同,它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一支粉笔、一个教案加一本作业的教学方式,由于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教学设备的发展和完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陈旧的教学方式将受到严重挑战。(2)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的设计,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增强,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笔者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可以设问: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2.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比翼双飞”“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没有时针的闹钟)”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3)加强对试题的开放式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做题是任何学科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数学学科主要是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提高解题技巧和分析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每一种看法、每一种建议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都凸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将直接影响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富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是可以得到提高的。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体现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4)科学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在创造性思维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时,往往需要面对三种情况:一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学生由于受自身的知识结构、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回答问题时可能片面;三是学生不敢、不愿回答的情况比较普遍。针对这些情况,教师的适时点拨,迟缓作出评价,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金”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些问题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鼓励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假设,不要简单地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要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对问题作出质疑、批评乃至争辩等等。所以,艺术地运用课堂点拨和评价手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逐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加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或许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通过研究,也认识到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让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向往的地方。参考文献:1、叶尧城等。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2、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005年5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南京市梅园中学张素珍2005年5月
本文标题:在边教边导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