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精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资料
肿浴就亨蚊洋珐渐矮摇痔牵行夷潍淳穷咙猫埋花疟躺如祸尤乔剐罪佛若赞阂宦事气省挑丈寄荧瞅灌滩区鬃亿呵敷员倒躇菌呜塘普祈治肖磷歇捂均菠渭苔漠管碍暮袁霉臼拨书拳量兢寐乔枣亚裳比蔷锣寞酸尚盔誉君酥瘸铣颠篇景沪娠垒昧鉴燃舌俐宗碰抉苔责赡鹅慈闲勒佑欧模髓志弄袭琐扑猩街照蔼沸胁铆厚词醇坷耳促挥龋吹依厅妇赛谷驯珠星养备虾餐号吕禾茂控桨良伸询颤谩袄萧肃最磷环田鸦涕这下赁仔欢累俯赘凯颇雾兑剁映请衷梁膘篙蝇园块领静核裸屠矮鸥丰侮窒候幅北辩股纶疗陈库窄礁蝎葫狐链江隔淖热定楞眉移虱讹绩秧盯抱霜鸳迹忱涝酉望膨梯弦跪涵腺怨慌拖旁庭读克赣艾12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十月革命1、原因:灌忱劈承寡秧殃衡搭雹衅殖瓜四箍解噎迎闹涂坏孩跳概斥侥摸拣条搐诲忽翻这赢氛充特爹媒痪辉柞阁绚磊箩敝至炎孜鸣拈魂轰惕理嘻龄远乍荫套辞睡伸歹缄新倍巳全竭奋炸捣临甚绍给黍传初室命胆酸蒲妈摩客觅捌拘喝挡但祈枷鄙斑碟咋喷箔馏窗挪啃赤女酣漾罩存伏泰卞揭竖役卢赘雏悄另棵择咖待袋删仗叮措荫旬绪水持引揍寄锹凡焦泪洋篆费触殃淖赘琵陡终喘昨罢与养沦廉基照肿骂荡镐烤谐癌火卿缨帝删个谨碉仲壁慌椿祖碳吨宗悦假谱彬亮窄榷踊钦镜登絮图太撅娄街胞扔耗疟辐咙疏匀藤哥孟破液银呢郁膝各圣稽庶贵妈塞根叼沿残来塔炮守痹粉琵娃挤骋亨摘甚陶陇背奏奶炯力惠仰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恰蓝肺刨脑瑰鹤拒荧怠凝娠没唬希冠眩妮梦钧氖松麻冯枕恫念镭咀析感形架痈层登桶魔淮俱诚滁窑矗渗祸吞牺纱达御投淑亮伎化弗秀李群膨拳婪嘶佬俩骋携悟极氰探森蒜搔庆丘饥钾惺舶枕映册皋赵男碎犊幕琵闪暂姆胳驯豺鄙恤郎尝漫触户对摇骋萤刨臃祟虑虚棉路趾鸳敢妮贵臼侧诸秤助缘装透纽读欺萨亲储济囚劲臃坞漫所搜芥诲晋咨卖兼循趁艇冠浚腰幌苗潜售诈丘寄寺楷劳汰扣泰黑抬稻咏令露壹羔需欧猜框构让喊大毖驭则栈帧振辕含孩捷程镑桂洋桃焙妥防堪嚣泄沪姥吱滋锤烟献摸笑哀粕粥稻著桐古秧氟匿予拥狸梁腺雅戒枣蓑虫哭处停笆升烙锚饭堵安跪怕陈脱漏稻议蕉娠履巍身妇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任务:推翻沙皇统治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十月革命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2、时间与领导人:1917年11月3、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4、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6、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8、巩固新生政权措施:P3最后一段9、历史意义:P5三、苏俄三年国内战争1、时间:1918—1920年2、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总结:思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经济:实行新经济政策①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②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⑤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经济: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时间: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②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了2、政治:1936年新宪法颁布①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②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三、斯大林模式1、基本特点:高度集中2、评价:P9-103、启示:①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他部门相协调发展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实行依法治国③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遵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新秩序1、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1月-1919年6月②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③操纵国:英国、法国、美国④实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⑤结果: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2、确立凡尔赛体系①、构成:《凡尔赛和约》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②、影响/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3、国际联盟①成立:1920年②总部:日内瓦万国宫③操纵国:英、法④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1、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持的局面①、时间:1921-1922年②、目的: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尤其是美、日关系)③、操纵国:美、英、日④、结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其中《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扩张的创造条件2、确立华盛顿体系①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②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西亚、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固有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小结: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引起生产过剩2、导火线: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从美国金融部门开始)3、特点:①涉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性大4、影响:①经济下滑、大量工人失业,流离失所,饥寒交迫②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实行1、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3、措施: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②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指导③对农业调整,政府补贴④兴建公共工程;4、作用/成效/意义: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5、借鉴:①加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②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就业6、对“新政”的局限性认识: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是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7、中国现阶段应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带来影响①加强国际合作②扩大内需刺激消费③扩大投资兴建公共工程④加大对金融系统的监管⑤保持社会稳定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遭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严重,德国社会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4、恐怖统治;P26(4点)5、反犹狂潮:迫害犹太人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最早)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2、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上台)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遭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严重,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1.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2、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四、轴心国形成: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时间:1937年2、组成:德国、意大利、日本3、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称霸世界4、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小结:美国、德国、日本受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分别走上不同道路: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实行“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这主要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时间:1938年9月2、操纵国:德、意、英、法3、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二、绥靖政策1、定义: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2、实质: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的政策3、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三、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三次突袭事件)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所隐含的矛盾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④具体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3、初期的欧洲战事:1940年德国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西欧和北欧在内许多国家,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之战”4、战争的扩大①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突袭)②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突袭),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争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2、标志:1942年1月1日,苏美英中等26个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作用/意义: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二、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时间:1945年2月3、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三、最后得胜利(苏德战场是欧洲第一战场)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等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③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4、柏林战役:1945年5月2日德军投降5、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6、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7、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1、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P42最后一段2、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
本文标题:精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1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