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虽有佳肴》过关检测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8、学.学半()9、教学相长.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故曰:教学相长也。5、《兑命》曰:“学学半。”(三)填空。34分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2、“四书”是指《》《》《》《》。“五经”是指《》《》《》《》《》。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等。二、能力提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兑.命》()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3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三、拓展迁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分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其.()此之谓.乎()2、翻译:6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念终始典于学。答案:一、(一)1、即使2、甘美3、最好的道理4、所以5、不通,理解不了6、反省7、自我勉励8、教人9、增长(或促进)(二)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三)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礼记第一篇教育学(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相长二、1、(1)它的(2)这样以后(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教学相长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三、1、明白道理。所以。首先。表推测语气,大概。说。2、(1)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2)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回旋而上。B.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抢:集,着落。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刚才,刚刚。D.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答案】B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B.置杯焉则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可怪也欤【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所”“之”“为”“以”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之”字的用法有: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4.宾语前置标志。5.定语后置标志。二、作代词用: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三、作动词用。“到”“前往”。分析可知,A.之:到、往。25.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A.安能以身之察察B.《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洎牧以谗诛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D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D.例句及选项D均为状语后置。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6.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B.选文最后一段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否定了宋荣子,肯定了列子才真正达到了逍遥的境界,最后点明了全文的主旨。C.“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桎梏之后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但这种绝对自由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的。D.庄子的文章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在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背后,又蕴涵着深刻的含义。【答案】B2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5分)(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分)【答案】(1)背负青天,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打算飞到南方去。(2)如果能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本文标题:虽有佳肴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2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