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课外古诗词鉴赏-PPT精选
课外古诗词鉴赏诗歌鉴赏考纲考题分析鉴赏要求:初步鉴赏,程度较浅。鉴赏内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形式:客观题——1、简答题主观题——2、填空、简答题考试范围:1、古诗2、前人好评、定评之作典型例题:东营市二00四年中考题下面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道理?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小松杜苟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小松长满松针的梢头。始道高:才说它长得高。参考答案:有些新生事物出现时,往往不被人注意,等到他们表现出不同寻常之处,才被人称道。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契合点”语文中考对“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方面的“考查目标”之一:点评——对古诗文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说出自己的体验。要点、考点聚焦正确赏析诗歌,应做好以下几点:1.要了解并牢固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2.要学会在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把握意蕴。3.要学会想象意境,体验感情。做题时审题要清,读题要细,复查要活。常用的方法有筛选法、排除法、比较法、再现法等。•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步骤:•一、写什么?•二、怎样写?•三、为什么这样写?一、写什么?——整体感知古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中的形象1、注意诗歌题目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语的隐含信息3、调动知识积累鉴赏形象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人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鉴赏形象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讲练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例讲练结合周瑜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诗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人物形象雄姿英发人生如梦讲练结合项目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基调感奋感伤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对比当中,感叹自我讲练结合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形象讲练结合诗歌的意象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讲练结合比喻性意象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讲练结合烘托性意象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讲练结合象征性意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讲练结合意象的情感月亮思乡、幽静、美好杨柳离别梅花高洁梧桐凄凉悲伤莲花高洁,爱情意象的情感杜鹃凄凉、哀伤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指代书信意象之情感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讲练结合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讲练结合诗歌的意境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种奇绝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诗人的主旨,意在巧妙曲折地反映自己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其意不留痕迹地蕴含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讲练结合诗歌的意境漫天大雪覆盖大地,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路,竟没有一鸟一人之踪影。“千山”“万径”,广阔无限,而一“绝”一“灭”又无限阴沉、凄凉、孤寂。寒气笼罩又正下着大雪的江中,竟有一只孤舟,一位披蓑顶笠的老翁,任凭周围环境严酷,坚持着自己能做的工作。静中见动,又“孤”且“独”更增添沉寂清冷气氛。诗人用暗示象征手段将自己愈挫愈坚的正气意志完全融含于雪压孤舟的白描之中,其奇绝意境天然而成。讲练结合诗歌的意境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讲练结合诗歌的意境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讲练结合诗歌的意境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二、怎样写?•——局部品析古诗词的语言、表达特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鉴赏语言推敲字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讲练结合重点关注动词修饰语特殊词讲练结合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关注动词讲练结合关注动词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剩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讲练结合关注动词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湿“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疏关注修饰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关注修饰词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忽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关注特殊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叠词、拟声词、颜色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关注特殊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洵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关注特殊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叠词、拟声词、颜色词颜色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练一练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练一练练一练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挂”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景象,“落”字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气势。比喻奇特,如“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又自然,新奇又真切。试说出该诗的用字精彩之处。练一练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练一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全诗清丽自然,意境开阔,含蕴无穷。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练一练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此外还有修辞方法的运用。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借景或借物抒情间接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间接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6、对韩愈的《春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A首句直陈其事:新年到了,还没悠芬芳的鲜花。“都”字透露出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B、二句具体描写:二月还没有花开——只能见到鲜嫩的草芽。“初”字富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C、“惊”字描摹了人们初乎意料的惊讶之情。D、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见雪花二不见鲜花:春迟难耐、白雪飞“花”穿树,装点了一派春色。“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灵性。C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练一
本文标题:课外古诗词鉴赏-PPT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3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