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三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1.一词多义:(1)“卒”:○1卒葬之(2)“文”:①其文漫灭。②独其为文犹可识③文质彬彬(3)“道”:①有碑仆道②何可胜道也哉③传道受业解惑者也(4)“极”:①不得极夫游之乐②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5)“观”: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6)“得”:①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往往有得(7)“夷”:①夷以近(8)“相”:①无物以相之②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9)“胜”:①何可胜道也哉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词性活用:(1)“舍”:始舍于其址(2)“名”:①名之曰褒禅②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3)“穷”:好游者亦不能穷也”。(4)“谬”:后世之谬其传(5)“传”:后世之谬其传……”3.虚词: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无物以相之”。(3)险以远(4)由山以上其:(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其文漫灭(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7)其下平旷(8)问其深(9)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10)其进愈难(11)而其见愈奇(12)然视其左右(13)盖其又深(14)则其至又加少矣(15)既其出(16)则或咎其欲出者(17)而余亦悔其随之(18)以其求思之深(19)其孰能讥之乎(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并翻译划横线的句子。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非常: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学者:三、背诵默写课文第二、三段巩固练习:1.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褒之庐冢也有穴窈然C.则或咎其欲出者而又不随以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灭漫:淹C.盖音谬也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迁移练习:(一)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1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1抚节:打着拍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薛谭学讴于秦青(2)未穷青之技(4)遂辞归:(5)秦青弗止(6)饯行于郊衢(8)响遏行云(9)薛谭乃谢而求反谢:反:(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活面。往往馇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孤儿B.往往馇粥不充馇粥:稠粥C.遂大通六经之旨旨:美味D.常自诵曰诵:背诵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之南都人学舍②遂大通六经之旨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三)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先给上文断句再解释文中加粗的词的意思。戏()闻()善()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答: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答: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答:
本文标题: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3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