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9-2020学年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doc
2019-2020学年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一、教学准备分析【思路分析】充分尊重和体会教材内容,领会课本知识点透射的核心思想,以历史新课标为指导。以“设问引学—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升华—发散思考”为主要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辛亥革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体验历史、主动探究历史和深入感悟历史的能力。【前期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的第二课,主要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爆发、过程、结果及意义,内容较多,结构完整。课标内容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本课第一目“武昌起义”,讲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的全过程。第二目“中华民国的建立”,涉及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熟识的知识;第三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讲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阐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评价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两种不同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肯定它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在专题三中上承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现代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里程碑。今年是辛亥革命101周年,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历史素材也很多,为引起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顺利完成教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史料,成为教学的有利条件。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史实信息,由被动压迫学习向主动自主学习转变,对历史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指导和帮助,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节奏和知识容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过程。2.阐释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临时约法等知识点。3.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查阅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分组合作,互相讨论,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志士的勇于牺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2.领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艰巨和曲折性,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设问法、情节创设、分组学习等方法,由浅入深,由低层到高层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本课知识。学生采取阅读法、讨论法、等积极投入学习。四、教学用具①电脑平台、投影及音响设备;②有关“武昌起义”的相关视频资料,本课的PPT课件。五、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情境创设:101年前,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一声枪响犹如黑暗雨夜中的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王朝,继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主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的土地上不仅结束了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还终结了一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设问:101年前的这声枪响指的是什么?指点迷津:1911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掀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以比喻加概括的旁白创设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上课之初就深深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设问,一方面引起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新课教学一、惊天动地话武昌标题点题:惊天动地话武昌教师设问:辛亥革命爆发已经整整101年,那么革命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设问1、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2、武装起义为什么会发生在武昌?3、武昌起义成功后中国政治将走向何方?材料展示:展示《时局图》和《辛丑条约》文本,分析背后的历史史实,得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打出孙中山简介,介绍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发展。展示“兴中会旧址”、“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三幅图片,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史实。教师讲解四川保路运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答案: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政府卖国,人们不满加强(社会背景)2.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兴起与同盟会的建立(组织准备)【学习思考】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我等之非清朝人矣!”孙中山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清朝人?答案提示:清朝是当时中国的政府,中国是一个国家,因此清朝与中国的关系是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是因为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以这三个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内容,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观看图片材料可以引发学生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状的回顾,落实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系列社会背景。回归课本的“学习思考”,在得出结论的同时,结合课本表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立资产阶级政权。3.革命力量壮大,一系列武装起义(武装准备)4.四川保路运动的发生(历史机遇)、5.革命新军的英雄气魄和胆识(革命力量)知识学习:教师带领学生用讲授法为主,辅助图片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等基本知识点,并注重各事件之间的时间和因果联系。视频播放:播放武昌起义的历史视频,学生再学习本目知识后可以加深印象,更有助于了解武昌起义发展的全过程。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了解武昌起义经过,为自主整理归纳知识奠定基础。二、披荆斩棘创共和图片演示:播放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图片,反映出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历史进程。教师对相关史实进行简要介绍,并给出一张表格,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内容。教师设问: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指点迷津: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机构实权掌握的人员组成,通过的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措施考虑,包括民主政治方面,民族工业方面,文化教育方面。重点突破:从“三权分立”原则的分析阐释,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运用三角关系图向学生展示运作机制,引入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的学习,详细阐释“三权分立”原则下构建的政治体制的运作机制。从而引入到这样行政机制有利于权利的制约和平衡,促进民主的发展,进而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伟大历史意义。【材料分析】材料一:通过图片材料展示,导入到新知识的教学,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认知逻辑。有利于学生加深自主学习的认知。提醒学生注意旗帜使用的历史阶段和时间,避免民国时间概念上的误区,同时讲授如何判断政府的性质问题。通过材料解读结合书本知识,在教师的提示之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六条: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第七条: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第八条: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设问: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材料二: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统率全国海陆军,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邱远猷、张希坡著《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二、设问:《临时约法》构建了怎样的政治体质?指点迷津:一、答: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2、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等多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等权利二、答: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质。图片演示:展示图片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和清帝退位图片,分析南方革命政府,袁世凯集团和清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袁世凯能够成功攫取革命政权并迫使清帝退位。运送三角关系图,就三者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完成革命政权转移史实的学习。学生自主归纳,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最终师生共同合作,教师总结概括学生的回答得出答案。并在两个材料分析完之后对《临时约法》进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将这部分知识及时的理解和巩固。清帝退位是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如何弄清楚中国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段史实的了解有相当大的帮助。教师运用三角关系图,充分的展示和说明了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清帝为什么退位。这既是教师对课本的一次独特解读,也是一次教学的及时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三、创举伟绩树丰碑总结归纳:在学习了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对辛亥革命的性质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这是一场“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教师结合史实对辛亥革命的三项伟大功绩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其伟大意义:一、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三、辛亥革命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发散思维:课件给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段材料,结合“史学争鸣”,学生分组讨论支持哪一种观点,或者是否有自己的观点。【材料展示】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何香凝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地……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athanielPetter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课本“材料与思考”以及“知识链接”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的进步是复杂多变的,是循序渐进的,同时更是充满曲折的。升华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纵横感和使命感,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分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全国高中历史获奖作品-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4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