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15第十五章-朗诵技巧分析
第十五章第一节诗歌朗诵的技巧诗歌,需要凝聚的感情,需要精美的语言,需要高远的意境,需要灵动地表现。古典诗词的鉴赏,强调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这就是诗词的“声”与“色”。所谓“色”,即诗词的文采与藻饰。诗人通过修辞设色,描绘生动的形象,增强言志抒情的作用,将读者引入丰富美妙的意境。而“声”,即诗词的声调和音节,其表现于格律之中,这不是视觉所能接触到的。要领略诗词的音乐之美,就必需用“吟诵”的方式。诗人曼声长吟,抑扬顿挫,就能把诗词的音韵之美和内在情趣及深远意境表现出来,收到感发兴起的艺术效果。吟诗一般都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在语句中加一些衬字,押韵处常有悠长而婉转的拖腔。具体吟诵时又在大致规律下有所变化,根据题材、情感不同的作品运用不同的腔调,做到声合于情。诗歌中的“声音”,体现在音节方面,有大小、长短、快慢、高下、刚柔、断续、抑扬、顿挫。吟诵前要读懂作品的内涵,对诗词的思想情感越能深刻地理解,吟咏起来越能准确而充分地发挥语言的美妙,一唱三叹,其味无穷。格律诗,主要是绝句和律诗,即五言绝句、五律、七言绝句、七律。一、格律诗的朗诵格律诗,每行字数相同,平仄相间,双句押韵,虽有不同的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起承转合以及结构、主旨,但其形式上的要求与表达上的处理,具有明显的共性。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每首诗的精神实质,才能凸现其个性,展现文字形式(视觉形式)相同的基础上那声音形式(听觉形式)上的区别。绝句和律诗自有其严格的要求,但也有许多变通。如果从五言、七言来看,又必须考虑到诗句中的顿挫。《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诵中,不能因声害意。只顾及一般顿挫规矩是会削弱诗意的明晰、诗情的贯通的。要运用朗诵的技巧,既是朗诵符号内容的需要,又要从声韵、格律的角度给以准确地驾驭。韵脚应得到足够的表现,不应淹没在诗行之中,但韵脚很多时候不是重点所在,那就要在不干扰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加以展示,或稍稍加重,或给以延长,使诗的节奏感由于韵脚的回环往复得到强化。诗还讲究节拍,朗诵时要认识到节拍在听觉上造成的疏密、长短的音乐美,次要的词语可密些、短些,重要的词语可疏些、长些,使其随着抑扬的变化,显出疏密、长短的差异。《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绝与七律,从字上看,每句多了两个字但表现力却有了相当强的发展。平仄、对仗等要求更多了,声音上的起伏跌宕也丰富了不少。朗诵者必须以细腻充沛的感情灌注其间,以强烈深刻地体味显露于外,才能造成更为广远的想象空间和瑰丽多彩的意境。《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至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为了具体地表达思想感情,促使语句与语句在衔接、过渡时发生变化,推进语流的行进,吸引和感染听者,我们必须做到:各句的句首避免同一起点,句腹避免同一波形,句尾避免同一落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杜甫)《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古诗词的朗诵《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为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着瓢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谓“爬坡”就是在刚开始播音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起句太高,而是要在播音过程中逐渐逐渐地将语句的情绪推向高潮。作为受众,他的听觉器官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也不是一听朗诵就马上激动了,受众的心理有一个逐渐被感染、被启发的过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在朗诵时首先要有感情的涌动和积聚,不能滥用感情,处处重读。要加强重点和非重点、主要的地方和次要的地方的对比,要敢于强调,敢于停连,这样可将整个文章播得大起大伏,气势磅礴。《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龙成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曹操)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韵律诗的朗诵韵律是诗歌的体态,它有力地抒发激情,恰切地凸现美感,文本在视觉上就给人以婀娜多姿的构架美,朗诵艺术又赋予它听觉上悦耳动听的音乐美。韵律是指现代的、主要是普通话音节构成上的声母、韵母、声调,和语句、章节中词语序列上的平仄、韵脚,包括个别古音今读、古韵今用。由于声、韵、调的变化,平仄、韵脚的规则,共同营造了诗歌韵律的悠远高扬,产生了规整中的错落有致,参差中的有章可循。既有鲜明的节拍乐感,又有鲜活的词语张力,不因格式而单调,也不因自由而失度。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4.手势恰当,准确到位《梅岭三章》(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四、诗歌朗读的基本要求⒈有感而发,有动于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活动,诗歌尤其是这样。“诗是感情的艺术”。它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它的旗帜是抒情。既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托物言志,状物抒情”。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地方、最能烘托主题的地方、最能渲染气氛的地方、最能描绘景物的地方,最能抒发情感的地方,最能直接表达文章思想内涵的地方进行强调,我们所强调的这个重点就是这篇文章的制高点。2.确定制高点找到制高点后,文章的其他地方无论有多少变化,无论有多少重点,都不能高于这个点。要将其他的重音和重点进行淡化。3.读出情感⑴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⑵对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揣摩,达到真正的内化,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①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伤、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②情感载体(杨柳──离别、梅花──高洁、圆月──思念、落叶──失意)③抒情方法(直接、间接)⑶要对诗中的情作具体分析: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的抒情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景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形象,是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4.读出形象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衬景,景也能传情,这便是意境。读出了诗的情感,又读出了诗的形象,也就读出了诗的意境。根据作品提供的条件,在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获得对诗中所反映的生活的形象感受。朗诵的时候,脑海里要“过电影”,不仅有情,而且有形,形神兼备,生动感人。诗的语言是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诗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停顿、轻重和缓急上,平仄和押韵也有一定影响。5.读出节奏五言诗一般是三顿,第一顿时间长。七言诗一般是四顿,第二顿时间较长。五言有二一二的,有二二一的,七言有二二二一的,有二二一二的,读时要注意区别。6.把握基调基调是贯穿全篇作品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也就是一篇作品主导的情感及其强度。朗读中要自始至终把握住基调。确定并把握好基调,重要的是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达到真正的内化。了解作者的情况和风格特点,了解具体的写作背景,对把握基调是大有好处的。《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月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五、朗诵艺术的表现特征1.热情洋溢的表演心态朗诵者的创作心态,是一种当众表演心态。⑴这种表演心态,要求朗诵者把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体验、把握,有的放矢、有动于衷地向听者揭示出来,表现出来。⑵这种表演心态,必须热情洋溢,不应冷漠平淡,不应若即若离。要积极迫切,愿望强烈,要从容自如,感同身受。⑶这种表演心态,要求朗诵者必须尊重文本,不应貌合神离。要出口有据,忠实原作,要突出主旨,真挚充实。⑷这种表演心态,不是扮演文本作者,复制史实,而是强化转述意识,增加历史厚重感。更不是扮演文本中的人物,重现角色,而是站在时代高度,大力张扬美学内涵。⑸这种表演心态,要符合“口耳之学”的由己达人规律,以夸张、渲染的手法,表现出文本的深厚底蕴,充实和丰富文本字里行间的寓意和深情。这里是指朗诵者在用气发声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气息运动,声音响亮,字正腔圆、铿锵有力。2.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这里是指语流的速度,必须有快有慢,不要一快就快到底,一慢就托到尾。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3.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抑扬,应该包含高低、强弱、快慢,这里主要指高低起落
本文标题:15第十五章-朗诵技巧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4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