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1分子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基因的结构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一、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二、基因组(genome)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人基因组3X1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Paradox)。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三、基因家族(genefamily)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gene)经重复(duplication)和突变产生。基因家族的特点:①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因簇(gene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repeatedgenes),如rRNA、tRNA和组蛋白的基因;②有些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因;③有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Ψa1表示与a1相似的假基因.四、超基因家族(Supergenefamily,Superfamily)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一、细菌基因组的特点。1.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2.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也无重叠现象。3.细菌DNA大部分为编码序列。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1.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者DNA,或者RNA;2.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X103一3X106bp;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4.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条双链或单链分子(RNA或DNA),仅少数RNA病毒由几个核酸片段组成.5.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6.有重叠基因.第五节染色质和染色体(二)组蛋白(histone):一类小的带有丰富正电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与DNA有高亲和力.(二).端粒(telomere):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端粒DNA的特点:1、由富含G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长达数kb).人的端粒DNA重复序列:TTAGGC。22、端粒的末端都有一条12-16碱基的单链3’端突出。端粒的作用:防止DNA末端降解,保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功能(三)、复制原点第二章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第一节DNA的复制(DNAReplication)一、DNA复制的基本特性1.半保留性(Semi-Conservative)2.双向复制(一般)复制起始点(origin)+两侧复制叉=复制单位(复制子,Replicon)3.半不连续性(Semi-discontinuous)前导链(leadingstrand)-连续合成,随从链(LaggingStrand)-不连续,由岗崎片段(okazakifragment)连接而成.二、DNA复制必需的成份(真核生物)1.染色体DNA复制必需三种核苷酸序列①复制起点②着丝粒③端粒.2.RNA引物(RNAPrimer)一般8-14nt.带游离3'-OH末端.3.参加DNA复制的主要酶和蛋白质①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真核DNA复制的主要酶DNAPola/δ.功能:从5'-3'方向延伸与模板互补的子代链.②引发酶(Primase)与其他多种蛋白组成多蛋白复合体-引发体(Primosome).催化RNA引物合成和复制起始.③DNA连接酶(DNALigase)催化一个双链DNA的5'磷酸与另一双链DNA的3'-OH形成磷酸二酯键.④DNA解链酶(DNAHelicase),打开DNA双链.⑤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辅助催化前导链合成.⑥端粒酶(Telomerase)末端复制问题。端粒酶负责染色体末端(端粒)复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其中的RNA成分是端粒复制的模板.(因此端粒是逆转录酶)作用: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可用基于PCR的“TRAP”(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法测定端粒与细胞寿命。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具有端粒酶活性但端粒缩短,但也有约5%的肿瘤无端粒酶活性且端粒较长。端粒酶作为新的肿瘤标志和肿瘤治疗靶点.第二节DNA修复(DNArepair)DNA修复是维持基因组完整性的重要机制,在保护基因组避免发生可能导致肿瘤或遗传疾病的突变中起关键的作用。引起DNA损伤的因素:1、细胞内源性损伤因素:DNA复制错误;自发损伤包括碱基互变异构、碱基脱氨(C→U、A→I)和碱基丢失等;氧化代谢副产物如活性氧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攻击等。2、环境中的损伤因素:辐射(含紫外线、X射线)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化学致癌物(氧化脱氨,烷化剂或代谢活化物如苯并芘、黄曲霉素等产生碱基加合物)一、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repair、BER)该途径中最关键的是必须通过一种糖苷酶(glycosylase)先除去变异碱基(如被氧化、烷基化或脱氨的碱基),该糖苷酶催化连接损伤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水解,释放游离碱基并在DNA中产生一个去碱基位点,然后由去嘌呤/去嘧啶(AP)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等利用相对的一条正常链为模板进行修补合成。BER是修复内源性DNA损伤(自发水解、烷基化和活性氧攻击)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降低自发突变的频率、防止肿瘤发生有重要作用。3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repair,NER)首先由多聚体复合物识别损伤,再在损伤的两侧进行切除。随着DNA链被解开,包含损伤的单链片段释放出来,留下的缺口由DNA聚合酶填补,DNA连接酶封闭。该途径包括20种以上蛋白,可以修复紫外辐射诱导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和(6—4)光产物((6—4)PPs),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产生的大加合物。NER可再分为二条子途径:(1)全基因组修复(GlobalGenomicrepair,GGR)途径:修复整个基因组内的损伤,其效率取决于损伤的化学特性、损伤部位的DNA序列和染色质结构。(2)转录藕联修复(Trancsription—coupledrepair,TCR,):特异地修复基因组中具有转录活性(即表达)的基因的被转录DNA链上的损伤,该途径的特点是依赖RNA聚合酶II催化的转录,其中的一些蛋白是普通转录因子TFIIH的亚基。三、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负责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由于错误掺入而产生的错配。四、重组修复(Recomhinantrepair)修复DNA的两条链均受损伤的部位的双链断裂或链间交连。第三节重组(recombination)重组的本质是基因的重排或交换.即2个DNA分子间或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间,通过断裂和重接,交换DNA片段从而改变基因的组合和序列.一.同源重组(Homologousrecombination)指DNA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常发生于两个较长的同源DNA片段或同源染色体之间。可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位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二.转座(transposition)可移动的DNA元件(mobileDNAelements)-转座元件(Transposableelement).它是指那些可在DNA分子内或DNA分子间转移的DNA片段.转座元件的转移过程-转座转座的特点:1.转座后原来位置的转座元件序列仍然保留,但同时又把新合成的DNA复本插入到另外一个位点.2.转座过程需要转座酶(transposase).它催化断裂和重接两步连续的过程(需要M2+)3.转座元件插入位置的两茶有3-12bp的正向重复序列(靶序列),它是由于转座酶错位切割DNA造成的.这种短正向重复序列是存在转座元件的特征.转座元件的分类①转座子(transposon):通过DNA复制而转移的转座元件.②逆转座子(retroposon)或返座子,通过RNA阶段实现转移的转座元件(DNA→RNA→DNA→插入新位点)转座的遗传效应-导致基因重排、插入、缺失。第三章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DNA→m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第一节基因的活化基因的“开关”-染色质的活化一、活性染色质的结构二、活性染色质的结构特点(一)DNaseI敏感性转录活性(或有潜在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对DNaseI更敏感.(二)组蛋白H3的CyS110上巯基暴露,三、活性染色质结构的形成(二)、组蛋白修饰。(三)HMG蛋白结合HMG(highmobilitygroup)蛋白—高迁移率蛋白,如HMG14/HMG17.与核小体核心颗粒结合,有利转录。四、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4(一)、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甲基化(Methylation)(二)DNA甲基化的转录抑制作用。持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是指对所有类型组织细胞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其表达的基因,通常都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存所必须的基因,其表达常保持在固定的水平。又称为组成性基因(Constitutivegene)。(三)甲基化与基因组印迹基因组印迹(genomicimprinting):指基因表达活性只局限于来自双亲之一的基因版本。被印迹(imprinted)的基因.第二节转录水平的调控一、真核基因转录基本条件:特异性基因转录的基本条件包括:①启动子(特别是核心启动子)②转录模板(转录起始点(+1)---终止点)③RNAPolⅡ④普通转录因子(GTFs)(一)启动子(promoter)与基因转录启动有关的一组DNA序列,一般位于RNApoII转录起始点上游100-200bp以内,其功能是决定转录的起始点和调控转录频率.启动子区域包括核心启动子和启动子上游近侧序列:1、核心启动子(corepromoter)是决定转录起始位置的关键序列,也是普通转录因子TFⅡD的结合位点,①TATA盒(TATAbox)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5~-30bp.②起始子(initiator,Inr)Inr是与转录起始位点重叠的短的较保守序列.注:①不是所有基因都含有TATA盒或Inr序列.有的只有其中之一,有的两者都无.②这些核心启动子的序列和它们之间的间隔多变2、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Promoterelement,UPE)位于较上游(-30一-110bp),能较强影响转录起始的频率,如CAAT盒和GC盒.其中GC盒是转录因子SPl的结合位点。(二)RNA聚合酶Ⅱ负责真核生物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有7-10个亚基,最大亚基的羧基末端结构域(CTD)具有7个氨基酸(Tyr-Ser-Pro-Thr-Ser-Pro-Set)的重复序列,其中有多个磷酸化位点.CTD磷酸化对调控基因转录有重要作用.(三)基础转录因子(basaltranscriptionfactor)真核基因转录除RNA聚合酶外还需要许多蛋白因子—转录因子参加,其中一些转录因子是RNA聚合酶Ⅱ转录起始必需的,并且可以维持基础水平的转录
本文标题: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4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