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贸易学》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1学期题目:浅论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及影响学生姓名:姚宇翔学号:20091312153院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3任课教师:徐常萍二O一O年12月21日浅论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及影响摘要: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让有着深厚历史根源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内蔓延,并逐渐产生了新的趋势,其中就包括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当下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还未完全消失,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倡自由贸易,使我国及对外贸易的又好又快发展,保证国民经济软着陆。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自由贸易应对策略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目前主流的自由贸易理论对阻碍自由贸易的因素也有解释。这种理论承认贸易自由化会对一国内部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造成影响,即一部分人会从中获益,而另一部分人则会遭受损失。实际收入降低的群体必然会反对自由贸易,从而形成保护主义集团。因此,要清除自由贸易的障碍,就需要引入利益补偿机制,在一国的不同群体之间进行利益调整,即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使从贸易中获益的群体补偿从贸易中受损的群体,从而实现总体利益的增长。但利益的补偿不应该在贸易伙伴国之间进行,因为自由贸易对每个伙伴国而言都是福利的改进,因此不存在国际补偿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理论不承认目前的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有利益冲突,认为只要在各个国家内部进行一些利益调整,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是这样的理论还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认识到生产过剩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问题一直是文明社会的真问题,我们必须直面这个问题,而不能采取西方主流经济学那种视而不见自欺欺人的态度,或者通过片面的出口导向战略把问题转嫁外国。只有解决了生产过剩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彻底解决失业问题,国际贸易才能达到真正自由的状态,那将是一种自然的、互通有无的、无须人为“导向”的状态。生产过剩实质上是一种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的现象,本来应该是好事。所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怎样利用生产过剩这个有利条件造福社会的问题。消费能力具有稀缺性,而消费能力稀缺会导致生产过剩,就很容易解释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及国际贸易中的种种看似荒诞的现象。因为每个国家的消费能力都是稀缺的,本国的消费能力被外国商品占用,本国商品的销路就会萎缩,失业率就会上升,所以需要对可替代的进口商品设置壁垒。②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因此,自由贸易理论的正确性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各国有限的消费能力被充分满足之前,贸易才会使各国都受益。而当一国出现生产过剩现象、失业问题表面化时,可替代的进口商品就不再受欢迎。这时国际贸易关系就开始扭曲,各国虽然仍以“自由贸易”为旗号,其实都不得不推行老掉牙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重商主义,这实质上是一种企图把失业问题推到国外的“以邻为壑”策略。二.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1.新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主体具有全球性。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国家。而金融危机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由于其外贸份额占世界贸易总额较大,所以不论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采取怎么样的贸易政策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以实施出口导向为主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影响巨大。经济全球化下供应链与物流配送全球分布使得世界经济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抵抗力薄弱。2.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保护的对象增多。传统贸易保护政策主要保护本国刚刚起步、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幼稚工业为主,主要涉及有形货物与农产品。一旦这些产业发展成熟,便取消保护,这是符合WTO的基本原则的。而经济危机下,被保护商品关注点只集中在被陷入产业危机的行业方面,各国处于自身贸易利益的考虑,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促进国内就业,限制对方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随着这一过程的深入和贸易保护主义被各国广泛接受,被保护的商品范围正在迅速增加。3.新贸易保护主义从隐形转向显性。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采取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差异性的国内消费政策、汇率变动等形式,具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低、不易监督和预测。但是本次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采取的非关税保护措施较显性。4.贸易保护主义再次向传统的支柱产业倾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保护本国的夕阳产业。如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法案”明确规定,政府投资主导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使用美国国产钢铁。钢铁产业在美国已经不是新兴产业,而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夕阳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严格控制钢材的进口,实质就是保护本国的钢铁企业。5.劳工标准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问题的焦点。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总是不遗余力地试图把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与此同时,发达主义国家通过设立各种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如碳关税,绿色贸易,使其贸易保护主义合理化。下面我们具体论述关税壁垒这一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方式。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关税措施是在国际贸易市场问题尖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出口产品之所以屡屡遭受欧美国家的非关税壁垒,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商品的品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从而给其他国家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我国出口企业自身在技术标准和绿色标准方面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也是我国陷入发达国家制裁的原因之一。2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反倾销壁垒,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区域经济壁垒。三.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以碳关税为例1.“碳关税”壁垒的产生背景“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税收。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最初目的是希望欧盟国家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以避免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2009年3月中旬,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美国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表示,为了避免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美国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中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2.关于“碳关税”壁垒的性质从环境保护意义上讲,碳关税同碳税一样,其本身也具有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它是通过关税形式抬高进出口贸易门槛,从而达到抑制碳密集产品,如高能耗产品生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的目的。诚然,“碳关税”的提出,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特别是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乃至低碳经济的发展的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其提出背景和时机来看,“碳关税”的提出是不合时宜的,只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已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在违背WTO国民待遇原则和《京都议定书》“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础上,“碳关税”的实施只能引致更多的不平衡。从国际范围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基本渡过了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阶段,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美国高碳商品的主要来源国是加拿大和欧盟国家,而这些国家的碳排放不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人均上都比美国低得多,“碳关税”的开征对他们影响并不大。由此可见,美国的“碳关税”主要针对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在顺应低碳化国际潮流下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既要承担减排的责任,又要承担经济收缩的风险,这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所以说,实行“碳关税”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贸易歧视,是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在低碳经济时代发展经济的,也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气候变化时代的变相体现。尤其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迫于国内压力更加大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力度,以让民众满意,所以必然要找各种理由阻拦国外产品进入本国,“碳关税”就是理由之一。这种带有歧视性的不公正做法对我国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是一大重创。如何积极应对和突破“碳关税”问题。中国最根本的措施是可持续地扩大内需,减少出口依赖度,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依赖度。需要采取防守与进攻两种策略,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进行周旋,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适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新主张,尽力推迟“碳关税”的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国内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应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李斯特提出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之路———注重国内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不论哪一个大国努力的主要目标总是生产力在国内的结合,其次才想到国际结合。”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依靠了国家力量的保护,通过兴办本土工业来加速发展生产力,全力推进经济本土化和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对此我国应该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贸易体制开放,主要有以下几点:1.充分认识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影响首先,对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带来阻碍。保护措施将助长保护主义,如果贸易政策偏向保护主义则会加深经济危机的程度,干扰全球化及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逐渐累积,将加剧国际贸易摩擦,阻碍全球贸易的正常流动,阻碍全球经济活动的持续复苏。其次,造成的损失巨大。虽然有一些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对特定出口商来说就意味着市场的封闭。另外,贸易保护措施从表面上看仅是对某一行业进行限制,但事实上其负面效应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到被制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贸易保护措施实施方也会受到伤害,最终可能累及本国经济的复苏、影响国内就业和民众生活水平,可谓损人不利己。再次,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很可能侵犯公平贸易,扭曲市场竞争条件,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损害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如果各国都加大贸易限制措施的力度,必将部分抵消出口对经济复苏的贡献。贸易限制措施维持的时间越长,从中受益的群体对其依赖性就越强,措施的最终取消也就变得越难。2.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从全球角度看,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坚持贸易开放。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贸易开放是发达国家经济显著增长的核心因素、贸易开放是减轻贫困的重要因素。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的关键时期,各国均希望通过贸易来带动经济发展。积极发挥贸易的作用,维护贸易的开放与透明,对各国经济复苏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一个开放和非扭曲的贸易才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关键。2008年德国有22%的就业依赖于出口,预计2010年出口贸易将为中国和美国分别创造4000万和16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在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恢复增长中,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避免贸易限制措施进一步增多依然十分迫切和重要。第二,加强国际协调。全球化的危机需要全球化的解决方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需要各国达成共识。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世界各国有必要通过协同行动,合作面对全球挑战。这包括,达成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和承诺,各国应反复重申对在全球范围内抵制保护主义的诉求,督促尽早取消已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考虑采用什么贸易政策机制可以将产生的损害限制在最小程度,同时保持相关措施的透明性以及进行有效的监督;积极倡导通过加强合作和磋商来解决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发挥全球引领作用,确保其政治宣言和政策行动的一致性。第三,依托多边体制。多边贸易体制具有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能力。如果没有WTO多边规则的约束和及时启动的监督机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更加严重。抵御保护主义和维护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保持市场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WTO监督各国贸易政策的职权,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6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