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技能一--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2016技能一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相关知识链接•园林绿化树种怎样选择?一个城镇的绿化树种规划与栽植密度设计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园林绿化树种规划是对城镇用树,提出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树种名单。园林树种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择应用园林树种的主要依据。树种规划是在树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明确树种的种类,总结出各种树木在当地的适生环境、生长状况和适应能力等,为科学规划树种提供最基本的科学依据。•每一个城镇都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筛选出一批在当地能较好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树种,供绿化参考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绿化树种应用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可使每一个城镇在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一、园林树种的适地适树•(一)基本概念•所谓适地适树,就是使栽植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树)与栽植地的立地条件(地)相适应,实现“树”和“地”的有机统一,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较高水平。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只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将植物栽植在它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才能充分发挥所选树种的最大经济、技术效益,降低成本。因而,适地适树是园林绿化树木栽培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园林树木栽培中,“树”与“地”的统•一是相对的,两者之间不可能绝对的融洽,•也不可能实现永久的平衡。由于适地适树的•“地”是指栽植树木所处的环境条件,它不仅受到自然力的制约,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因此,即使在初期两者之间实现了暂时的适应,但经过时间的演变,或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很有可能变成不适应。因而适地适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我们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的工作者来说,•掌握适地适树原则,主要是以下两点:•1.首先是协调“树”与“地”的矛盾,尽力做到两者之间的统一;•2.其次,当“树”与“地”之间出现较大矛盾时,能够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矛盾化解到最低限度。•衡量适地适树有两种标准:•第一种是生物学标准,即在栽植后能成活,并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对栽植地段不良环境因子有较强的抗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第二种是功能标准,生态效益、观赏效益、经济效益等栽培目的均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应该说,第二种功能以第一种功能作为基础,如果第一种功能不能实现,树种不活、长不好,其他所有功能都是空谈;但如果只强调第一种功能,忽视其应用的价值功能,也就失去了园林绿化的意义。•(二)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选择•为特定立地条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树种或为特定树种选择能满足其要求的栽植地,前者称为选树适地,这是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最常用也最常见的做法;后者称为选地适树,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如种植珍贵树种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栽植地。•2.改造•当栽植地的立地条件与所选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不相适应时,应采用适当的改造。•一般有两种方式:措施加以•(1)改地适树。即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栽植地段立地条件中某些不适合所选树种生态习性的方面,使之适应栽植树种的基本要求,达到“地”与“树”的相对统一。如整地、换土、灌溉、排水、施肥、遮荫与覆盖等,都是改善立地条件使之适合于树木生长的有力措施。•(2)改树适地。即通过选种、引种、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以适应特定立地的生长。如通过抗性育种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污染性等,以适应在寒冷、干旱和污染环境中生长。还可通过选用适应性广、抗性强的砧木进行嫁接,以扩大适栽范围。二、园林树种的选择与规划原则•(一)树种的选择原则•1.要考虑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主要强调的是树种的适地选择。•2.要使栽培树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与观赏效应的需要。主要强调的是树种的功能选择。•3.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合于综合利用,可狭得适当比例的木材、果品、药材、油料、香料等产品。•4.苗木的来源广泛,栽培技术简单可行,成本相对低廉。•5.树种病虫害容易控制,无安全和污染环境方面的隐患。•(二)树种的规划原则•1.树种规划要基本符合森林植被区的自•然分布规律规划选用的树种最好为当地植被•区内所具有的树种或在当地植被区域适生的树种。如引种在当地尚无引种记录的树种,应充分比较原产地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后再作出试种建议。对配植的树群或大面积风景林的树种,更应参照当地或相似气候类型地区自然木本群落中的树种与结构。•2.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在园林绿化种植设计中,•首选的树种应该是地方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长期历史•选择、地理选择的结果,是•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树种,在园林绿化树种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盲目应用外来种源,乡土树种有被人们忽略的倾向。实际上要营造地方特色,很大程度上要靠乡土树种采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应用乡土树种,并不是排斥外来种源的使用。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选择一些在当地能良好生长并且具有某些优点、特色的外来树种,以丰富绿化景观。如悬铃木在长江流域的许多城市已作为骨干绿化树种应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红花继木也已广泛应用于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的城镇绿化。•3.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配合•我国北方气温较低,冬季绿色少,进行树•种规划时应特别注意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搭配,在考虑骨干树种时,可以选用一些常绿树种;而在南方地区,应注意选择适生的落叶树种,适当加大其比例,逐渐改变常绿植物街景,以丰富季相色彩。•4.速生树种与长寿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生长快、容易成荫,•能满足近期绿化需要,见效快,•但易衰老、寿命短、缺乏长期的•生态稳定性,不符合园林绿化长•期、稳定、美观的需要,如无性•繁殖的杨属、柳属树木及桦木、•桉树等。长寿树种寿命较长,但•生长缓慢,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绿•化效果。两者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能使见效快与效果稳定达•到有效的统一。•5.注意地区特色的体现•在现代园林城市中,要体现每个城市的鲜明特点,园林植物配置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般说来,地方特色的体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当地著名、为人们所喜爱的树种来表示;另一种是以某些树种的运用手法和方式来表示。在树种规划中,应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几种在当地生长良好而又为广大市民所喜爱的树种作为表达当地特色的树种。•例如有刺槐半岛之称的青岛,可将刺槐作为特色树种之一;在北京,白皮松可作为特色树种之一;南京可将悬铃木作为特色树种之一。•6.尽力营造立体绿化景观•在园林树种种植中,应充分注意营造复•层林结构。最上层应用高大的阳性乔木,其下为稍耐阴的亚乔木,中下层种植耐阴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丰富园林绿化景观,使城镇绿化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遵循上述原则,在树种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当地城市绿化的1-4种基调树种,基调树种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的、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由20~30种树组成骨干树种,骨干树种指在对城市形象影响最大的道路、广场、公园的中心点,边界地应用的孤植树、庭荫树及观花树木;一般树种名单由100种或更多的树种组成。通过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大量应用以及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树种等三类树种之间的有机配置,形成本地区的绿化特色。•不论基调树种、骨干树种或一般树种,都应按其重要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在制定具体的树种规划时,要体现出树种之间比例关系,要根据树种的发展速度,制定育苗规划,并制定不同地点与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树种规划。三、确定设计栽植密度的原则•(一)符合栽培目的•园林树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合理安排栽植密度。•如以观赏为主,则要注意配置的艺术要求。欲突出个体美感,以观花、观果为主要目的,一般栽植密度不宜过大,应以满足树冠的最大发育程度(即成年的平均冠幅)确定其密度,使树冠能得到充分的光照条件而体现“丰、香、色”的艺术效果。•以防风为主的防护林带中,其密度要以林带结构的防风效益为依据。一般认为,在较大区域内的防风效果,以疏透型结构为最好。要求组成林带的树木枝下高度要低,树冠应该均匀而稍稀,因此栽植密度不宜太大。•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要求能遮盖地面,并能形成厚的枯枝落叶层,因此栽植密度以大些为好。•(二)符合树种特性•对具体树种的配置密度,应以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由于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它们的生长速度及其对光照等自然条件的需求不同,各方面条件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栽植密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耐阴树种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不高,生长较慢,密度可大一些;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树冠庞大树种不宜过密,否则会影响生长;而树冠较小的树种则可以适当密植。•(三)符合生境条件•生态条件的好坏是树木生长快慢的基本因素。好的生态条件能给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肥,树木生长较快;相反,在较差的生态条件下树木生长较慢。因此,同一树种在较好的生态条件下配置密度应该小一些,而在较差的生态条件下,配置密度应该大一些。•(四)符合经营要求•为了尽早发挥树木的群体效益或为了贮备苗木,可按设计要求适当密植,待其他地区需要苗木或因密度太大将要抑制生长时及时移植或间伐。四、树种混交•树种组成是指树木群集栽培中构成群体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比例。由一树种组成的群体称为单纯树群或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群体称为混交树群或混交林。园林树木模拟自然群落栽培多为混交树群或混交林。••(一)混交的特点•在树木配置组成中,多树种混交与单树种栽•植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通过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地进行混交,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如把喜光与耐阴,深根性与浅根性,吸收根密集型与吸收根分散型,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全期生长型,喜氮、喜磷、喜钾、•吸收利用的时间性等不同的•树种搭配在一起,可以占有•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形•成复层结构,有利于树种分•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2.能更好地改善环境•混交林的冠层厚,结构复杂。首先可以形成优于相同条件下纯林的小气候,如林内光照度减弱,散射光比例增加,分布比较合理,温度变幅较小,湿度大而且稳定等;其次是混交林常积累数量多、成分复杂的枯枝落叶等凋落物,这些凋落物分解后,能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调节水分、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第三是具有较高的防护与净化效益。•3.能进一步增强树群的抗逆性•混交林抗御病虫害及不良气象因子危害的能力明显比纯林强。在混交林中,由于生境的多样化,适合多种生物生活,食物链复杂,容易保持系统平衡。同时由于小气候的变化,一些害虫和菌类失去大量繁殖的条件,某些寄生性昆虫、菌类和益鸟又在新环境下迅速增多,因而混交林中的病虫害比纯林要轻得多。此外混交林抗御风、雪及极端温度危害的能力也比纯林强。•4.提高树木的群体观赏效果•混交林的树种组成与结构复杂,只要配置适当就能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产生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给人以极大的身心享受。例如乔木与灌木树种混交,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以及叶色与花色或物候进程不同的树种混交,一方面可丰富景观的层次感,另一方面也可因生物成分增加,表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观。•(二)树种混交的选择与搭配•1.确定主要树种•主要树种在树木与树木、树木与环境以及景观价值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控制着群体的内部环境。因此,主要树种应首先选择乡土树种,通过选择使它的生态学特性与栽植地点的立地条件处于最适的状态。•2.根据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树种,原则上是要尽量使其与主要树种在生长特性和生态等方面协调一致,以便兴利避害,合理混交。同时要求混交树种能够适应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以保证栽植的预期目的予以实现。•选择混交树种一般应根据以下具体条件:•(1)混交树种具有良好的造景、配景、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化效能,给主要树种创造以某种有利作用为主的生长环境,提高群体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2)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有较大的差异性,对环境资源利用最好能优势互补。较理想的混交树种应生长缓慢,较耐阴,根型以及对养分、水分的要求与主要树种有一定的差别。•(3)主要树种、混交树种相互之间无共同的病虫害。技能实训•园林树木栽植
本文标题:技能一--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7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