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它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2)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2、表示意思的递进。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4、表示语音的延长(1)“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2)“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破折号汇总1、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山传来——沙啦啦,沙啦啦……(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来的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鱼,悄悄地来了。(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3、丁——冬——丁——冬……(4、表示语音的延长)4、它们散居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5、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6、孩子虽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7、我看见一堆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所有的马草。(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8、她是一位老太太,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聋子。(4、表示语音的延长)9、巴拉那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赛特凯达斯大瀑布。(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0、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2、表示意思的递进)12、我的鼻子不禁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1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4、“那怎么——”(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15、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位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人。(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6、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7、我摸了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下一块多钱……(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8、他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爱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19、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0、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21、我又仔细地看了看他的脸——瘦!(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2、我把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23、我要给你们介绍个朋友——它的名字叫猫。(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4、侧耳倾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5、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6、我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帽子下面什么都有。(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7、满满的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那儿比较凉快,放一夜不会坏。(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8、嘎羧哦——哦——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4、表示语音的延长)29、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真可怜(4、表示语音的延长)30、他飞奔回客店,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31、我在母亲肚子里“大闹天宫”——那天母亲唱完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32、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去演戏,像什么话?(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33、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找来各色的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是一种标号,它的作用是:引进对前文的注释、说明,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换等。破折号在文中的应用形式有三种:单用,双用,多用。破折号施用的范围很广,具体用法繁多,现选择一部分常见的加以叙述。一、引入对前文注释、说明的语言。例如:1.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5》)2.我赶到学校上完课,跟孩子们聊了一会儿,再拿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干酪、杏干、苹果,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例1中的“鲜花”是对前文“美好东西”的注解,用破折号引入。例2中的破折号引入了对前文“重了许多”的说明。再如:3.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3》)例1例2中注解和说明的内容是到句尾结束的。而例3则不然,对“雾凇”的解释到“花”这里结束。这就体现了破折号的一种功能──折断原文,引入注解、说明。二、延声作用。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例如:4.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浪花》)5.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小英雄雨来》)例4的破折号,标示海水声音的延续。例5中的破折号,标示读书声的拖长。三、标志说话的中断或停顿。例如:6.“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例6是“我”与“伯父”的对话,“那怎么──”是“我”对“伯父”的话产生了疑问时说的半截问话,原义应该是“那怎么又扁又平呢?”“我”没有这样问下去,中途打住了(中断),用破折号标志“我”的话既没有完,也没有说下去。四、标志转折。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例如:7.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小学《语文》第十册《跳水》)8.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例7先说时间,然后转向“大家”对这“40秒钟”时间的心理感觉,中间用破折号标志话题发生了转换。例8中,提示语是色彩,后文应该围绕“色彩”来叙述,“花”“蝴蝶”都是色彩,然而又转到了蝴蝶的行为上来,话题发生了转换,用破折号标志。五、兼代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相当于冒号的部分用法。例如:9.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10.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老水牛爷爷》)例9中破折号兼代提示下文,例10中的破折号兼代总结上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破折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不是破折号的根本功能。从例9和例10我们可以看出,破折号在这里还有表示转折的作用。如果将例子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或冒号,“转折”功能就无法得到体现。同样,如果我们把“提示作用”当作破折号的本质功能,在有提示的地方就去施用它,那就会犯滥用破折号的毛病。在既要表示提示,又要标志转折(或注释说明或延声)的地方,选用破折号才是正确的。六、标志意思的跃进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1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见199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中《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12.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参《科利亚的木匣》)例11的句意是不断跃进的,第二个“团结”已经超越了第一个“团结”的意义,它是在第一个“团结”的基础上,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达到的团结。例12中,第一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有用”的过程,第二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不管事”的过程;实际上这里的破折号也是标明意思的不断跃进。七、引入分项列举。例如:1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的《关于修改发布〈标点符号用法〉的联合通知》)例13中,破折号引入了对“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列举。这种用法应该归入破折号的注释、说明作用中。八、折断原文,引入插说。例如:1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闰土》)例14第一个破折号折断前文,插入对前文的补充说明,然后又用一破折号引入转折内容,续上前文。九、标志语言的作者或出处。例如:1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义务教育江苏版《语文》第九册《练习4》)16.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摘自《三字经》(义务教育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练习5》)例15中的话是高尔基说的,用破折号标出。例16中的内容摘自《三字经》,用破折号标出。十、用在文章的副标题前。例如:17.我学习语文的良友──致《小学生语文学习》(《小学生语文学习》95年第11期)副标题的破折号不能和正标题写成一行。例如:18.我爱中国──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中国青年》杂志1987年总目录)应改写为:我爱中国──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十一、戏文中用来介绍人物的身份。如:19.斯巴达克──奴隶英雄观众──罗马贵族男女许多人(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奴隶英雄》)破折号的用法很多,除以上介绍的,还有用于解词、用在歇后语中等等。在此不再介绍。这里需要强调几点:第一,破折号的注释作用与后面将要介绍的括号的注释作用是不相同的:破折号引进的注释说明,是文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必不可缺的;括号所引括的注释说明,是为辅助理解文句而加的,可有可无。在阅读中,破折号引进的注释说明必须读出,而括号引括的注释说明可以不读。第二,破折号要与连接号〔—〕相区别。连接号是只占一个字位置的小短横。1979年,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中指出,连接号的“主要用处是表示某一类型的复合词(合两个词为一个词)”。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说连接号的作用只限于“连”,用在词语之间,凝构二词语为一个整体,它没有转折、注释等作用。破折号用在句子中,它的连接作用是为了体现“转折”、“注释”等的关系。第三,破折号标志的话题转换,能使跳跃太大的、看似毫不相连的内容勾连于一体。在内容跳跃太大的地方,如果不用破折号,就会给人散乱的感
本文标题: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7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