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创新创业类先进个人郭栋事迹材料-吉林大学法学院
情牵创新路追逐学子梦2010级郭栋我是郭栋,来自法学院2010级7班。三年前,怀着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梦想,我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从大一进入法学院团委以来,我负责《每周法律论坛》相关工作长达两年,在对各种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探讨中,我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创新性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大一到现在,我一共承担了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挑战杯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这些项目涉及到兼职大学生的权益保护,流浪乞讨现象,群体性事件,高考移民,异地高考问题,信用卡格式合同等问题。2011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法律保障路径研究——以劳动法为视角》获得国家级鉴定成果(项目核心参与人)项目编号:2011A22027个人成果:学术论文:《论法律主体的发展趋势》、《兼职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法律规范适用研究》。2012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权保障与法律治理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获得国家级鉴定成果(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2012A22028个人成果:学术论文:《“乞讨权”的批判——兼论流浪乞讨行为的性质》、《流浪乞讨儿童的教育方式探讨——兼论其受教育权的保护》、《论职业乞讨行为的法律规制——以《救助管理办法》为分析基点》;对策建议《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法的立法建议》提交全国人大法工委、《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权保障及法律治理的建议》提交吉林省民政厅、长春市民政局。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法学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解决机制的研究——以2012年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为分析基点》(项目第二负责人)2012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价值、规范、制度三个层面下的“高考移民”现象法律治理研究》获一级资助(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450060487438(序号08)个人成果:学术论文:《“异地高考”政策的法律分析——兼论教育公平的实现》、《“高考移民”现象法律治理研究述评》2012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国信用卡合同纠纷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获二级资助(项目核心成员)项目编号:450060487438(序号23)合作成果:学术论文:《我国信用卡合同纠纷司法案例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我撰写论文十多篇,其中六篇发表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刊物上。我认为责任、理性、创新是做好创新活动,也是同学们做好学习和工作的三个必备因素。第一,责任。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民族的骄傲。弱势群体、高考移民、群体性事件,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作为以公平正义为己任的法科学生,我们怎能无动于衷呢?正是出于此,我开始了创新项目的研究。第二,理性。面对社会的种种病态,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怨天尤人、盲目批判,否定一切。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如果说80年代文科生更多关注的是文史哲,是顾城、北岛、食指、舒婷;那么自90年代以来,则是社会科学的时代,这以“经济学帝国主义”、“社会学帝国主义”“法学帝国主义”兴起为标志。与人文学科相比,社会科学更多关注的是实证分析,其核心特征就是理性。亚里士多德说:“法律是褪去了激情的理性。”我们要学会把社会现象分解并转化为法学概念,用法律规范去规制和引导社会行为,从而实现法律对社会的控制。在对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研究中,面对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流浪乞讨现象,我们团队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乞讨者分为职业性和生存性两种,进而产生了法律规制和人权保障两条进路;在人权保障研究中我们运用分类救助的思想,对乞讨的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不同的主体采取不同的救助保障方法。第三,创新。创新就是找到新的研究对象,打破原有的分析模式,从而丰富原有的知识体系。创新需要想象力,想象力的发挥需要具备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陈寅恪先生曾为王国维撰写过一段碑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在文革中,马寅初面对红卫兵的批判,他说:“老夫年过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不唯书,不唯上,敢于独立思考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高考移民现象的研究中,我们团队在完成对“异地高考”政策的评析之后,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构想,但我们又不仅仅局限于制度的设计,受哈耶克进化理性主义思想和苏力教授法社会学观点的启发,我们通过梳理“异地高考”政策的诞生中不同主体的互动过程,提炼出三种制度形成的“本质性关系”;最后,从这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了制度如何形成,改革何以实现。无论是文体活动、社会工作还是创新创业都是一个践行梦想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寻梦、逐梦、圆梦三个阶段。这分别对应着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文标题:创新创业类先进个人郭栋事迹材料-吉林大学法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8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