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张艳红
向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学习致敬问题学生分析及教育对策张艳红一、问题学生概述含义那些与同龄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①、问题学生是相对而言,不是一成不变;②、问题学生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和心理方面,并非一无是处;③、只有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理解二、问题学生分类学习问题厌学自信心缺失注意力不集中偏科学业困难不交作业行为问题暴力问题起哄恶作剧说谎称王称霸吸烟喝酒偷窃顶撞老师严重缺失行为规范心理问题代沟迷恋网络孤独自残行为情感问题自杀倾向三、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分析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从根本上说,问题学生的形成都必须具有外因与内因。外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内因是指学生的自我因素,一般包括智力,人格,身体等。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其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家庭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学校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三个外部因素中,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自我因素中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是成熟度。(一)社会方面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2.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4.计算机网络的负面影响。(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1.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2.一些教师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偏低3.低效,无效教学的存在4.课业负担过重(三)、家庭的原因1.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只爱不管型,只管不爱型,不爱不管型。(1)只爱不管型。家长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对学习关心甚少。即使孩子在外边做了错事,少数父母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容易养成了孩子骄横不讲理,任性妄为,自我中心,为我独尊的性格。(2)只管不爱型。父母教育方式的根本特征是简单粗暴,缺少甚至没有说服教育,代之以打骂。孩子稍有差错,不是拳打脚踢,就是棍棒相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逐渐形成。与这种棍棒教育相伴的是训斥教育。孩子略有不顺意,便恶语相加,讽刺挖苦。或者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使孩子生厌,形成逆反心理。(3)不爱不管型。所谓不爱不管其实就是撒手不管。孩子出了问题,听之任之,这对处于成长之中,缺乏基本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是最危险的,容易把孩子引向邪路。2.父母文化背景父母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3.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双亲与孩子的三口之家居主导地位;二是不完全家庭增多。三口之家在教育上所带来的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不完全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亲家庭,一种是留守家庭。4.家庭经济背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偏执,嫉妒,愤世嫉俗等心理。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固执,不容人,养尊处优等不良心理,进取心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5.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后天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气氛,亲密无间的氛围以及与外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变得心胸开阔,充满爱心,具有健康地心理和稳定地心理,反之留给孩子地只能是阴影与噩梦,只能是心理地扭曲与人格地畸形发展。(四)自身原因1.性格的不成熟2.缺乏基本道德判断力3.基础学习能力的欠缺4.同伴关系的失败四、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行为主义的理论分支及主要观点★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反应”公式认为环境主导儿童的发展;只要严格控制环境中能够引发儿童不同反应的刺激,儿童的行为就可以被成人预测和控制。★冲动消退理论:霍尔。冲动消退,当人们遭遇一些生理上的基本冲动时,为不断满足生理需要,他们会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以减轻紧张感。★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反应”的公式认为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的关键。强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义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环境能够促成或消除儿童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可控制的。这意味着A.在强大的外界影响面前,学生的行为难免出现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B.在科学监控问题学生成长环境的前提下,只要教师能够针对某种行为反应,及时地向其提供相应地强化刺激,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转化目标。有助于找到问题学生转化的科学方法及策略行为主义理论为有效矫治行为问题,心理问题尤其是学习问题提供了科学地方法及策略。应用最广泛地是斯金纳的强化。强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运用教学机器,实施小步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强化的效率;将学习的任务与可能的奖励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B控制个体行为。如可以利用微笑,表扬巩固良性行为,利用惩罚消弱不良行为。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1.需要理论:需要-动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动机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4.归因理论:归因-动机5.强化理论:强化-动机学习动机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一)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引发问题学生学习问题地深层原因,找到化解问题地抓手1.学习动机缺乏,无学习动机,对学生地学业进步危害巨大2.学习动机缺乏或无学习动机缺乏有着深层原因3.在问题解决地过程中,应以发展地眼光看问题(二)有助于我们找到科学的转化方式,方法及策略1优化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环境2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明确学习目标3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学习表现与学习结果4常用奖励,慎用惩罚5创设成就情景,增强成功经验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心理健康理论及其价值一、心理健康理论的概念(一)心理健康理论概念与标准1在学习方面: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能够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人际关系方面: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地需要;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积极地沟通;保持自身人格地完整性。3自我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及时正确地归因;扩展自己地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2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2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五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指向健康全面发展二、有助于化解教师危机三、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四、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五、有助于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营造更为广阔的生态化环境六问题学生教育的原则1、相信学生2、建立感情3、降低要求给学生空间(循序渐进)4、允许学生重复犯错误5、集体帮教6、鼓励学生7、无病假设8、因材施教但是,随着一丝光亮的出现….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认识我们的学生语言智慧逻辑-数学智慧空间智慧身体-运动智慧音乐智慧人际关系智慧内省智慧自然观察者智慧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自我探索结构图1喜欢戏剧.诗歌.读书.听收音机.和谈话从书籍.录音机.演讲和听别人谈话中学到很多东西使用丰富的词汇进行流利的。富于表情的谈话善于解释事情喜欢把事情写下来2喜欢逻辑解释喜欢猜谜语和解决问题喜欢在事物间寻找模式和关系以逻辑的.一步一步的方式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3良好方向感观察别人不注意的事情可以在心中清楚地”观察”事物用电影,幻灯和录像带帮助学习可以很容易的使用图标和地图4喜欢自然界的声音对音乐有兴趣喜欢听或演奏音乐有良好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很容易学习和脊柱歌词5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困难对别人的态度和反应特别敏感对别人的思想和感受感兴趣参加俱乐部或社区活动喜欢团体工作,与他人惊醒讨论和合作6喜欢做白日梦.想象和幻想喜欢独立做事情喜欢静静地工作和思考能够了解自己的感受.思想和做事的原因对自己做事是否得当进行沉思.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出结论7喜欢动手处理问题,直接参与,动手来做摆弄东西是很熟练喜欢运动.游戏.体育.锻炼与所看所听的事相比,对于自己所做的事记忆清晰喜欢移动.摆弄和触摸所学的东西8可以认出很多不同类型的植物.树木和花草对环境适宜非常敏感幷积极支持对自然有亲和力,可以把自己想象一个农民或渔夫可以辨认天其特征辨认野生动植物或野兽足迹对于宇宙星球和生命的保持更新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自我探索结构图1语言2数理逻辑3视觉空间4音乐5人际关系6内省7身体运动8自然助人自助原则一是问题学生的转化首先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力二是问题学生的转化最终必须依靠问题学生自己。无病假设原则在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假设这个学生在个体心理方面是没有病的。循序渐进原则1循序认识问题2循序分析问题3循序解决问题4循序重建关系七问题学生教育方法1、暗示法。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行为主体借助语言,手势,面部表情动作或其他信号和暗号,含蓄,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地理解或期待,以对其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地一种教育方式。2、典型示范法。通过展示典型人物或事件地教育价值或成长教训,从而实现对问题学生正面引导地一种方法。要在问题学生身边寻找各种正面典型,树立不同层次地榜样,这样使学生感到典型地可亲可信可学,从而找到改善自身行为地方向。要从媒体,校园生活大环境中寻找反面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警示教育,使学生从反面典型中找到自己地影子,从而认识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地危害。3、案例评析法。通过对性质,情节或结构上与问题学生地问题相近,相仿或相反地案例分析或评价,对问题学生实施诱导地一种方法。案例主要来源有:各种媒体资料;教师总结自身工作经验从而形成地书面案例;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故事。4事例指导法。结合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发生地具体事例,通过对事例地起因、情景、情节、后果、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达成对个中问题的科学归因,进而指导问题学生找到科学的解决策略的一种方法。注意:事例应是客观存在的;事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对事例的关注要全面具体,分析要到位,归因要科学,评价要稳妥精当;教师要表明立场指明努力方向,并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策略。5同伴互助法。有地位、年龄相同或相近的成员形成的学生同伴群体来影响。6实践锻炼法。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发展起来的。问题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他们自己带来丰富的心理体验,这无疑有助于良性心理及行为习惯的不断建构。7心理辅导法。即通过谈心、咨询、讲座、测验等手段,辅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有师生谈心;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测验。8角色扮演法。通过创设模拟情景或表演情景,让学生亲自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现问题发生的部分场景,情节及后果,从而真实地表露自己或角色地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充分地体验问题给自己,他人乃至群体环境所带来地不良影响。9课堂渗透法。即针对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之需,根据各科课堂教学地基本内容及特点渗透相应地心理教育地一种方法。10评价法。根据问题学生指向问题转化的行为表现,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个体努力、转化任务的落实情况及行为矫正、心理转化的效果,作出科学评定、积极评价的一种方法。11试误法。即通过鼓励问题学生在实际交往活动中的尝试错误,不断积累人际经验,从而实现良性人际互动的一种方法。12正强化法。即学生一旦出现所要求的行为,立即进行强化(奖励),以提高该行为发生频率的方法。正
本文标题: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张艳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8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