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中国广告媒体策划纵横谈(1)
1學校經營創新的心理學觀點摘要近五十年來的心理學研究指出,創造力的兩個重要特徵是:原創性(originality)和有用性(usefulness)(Mayer,1999)。因此,就學校經營創新而言,學校經營者其經營理念應該是具有新奇、原創性的,而學校所產出的最終產品-學生應該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受社會肯定的。本研究依據T.M.Amabile(1983;1996)的創造力成分模式(componentialmodel)和其共識評量(consensualassessment)觀點,提出學校經營創新應強調在學校及社會環境下,激發師生強烈的工作動機,結合專業技能、創造力相關技能,營造具創新的校園文化,鼓勵創意的教與學,進而培育具有創造技能和創新的生活態度之學生。關鍵詞:學校經營創新、創造力成分模式、共識評量壹、前言近年來,當企業界在談「知識經濟」、「重新想像」、「藍海策略」經營之道時,基本上都試圖以創新(innovation)、發明(invention)的概念,來提昇國家及企業的競爭力。例如2005年歐洲商業管理學院(INSEAD)的金偉燦(W.ChanKim)與莫伯尼(Ren’eeMauborgne)教授所提出的「藍海策略」即強調,要擺脫企業間割喉式的流血競爭,唯有以價值創新的理念,經由產品創新、資源整合、重新定義顧客群等策略,才能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Kim&Mauborgne,2005)。就學校經營來看,學校就好比是公司,學生就像公司的產品,要開創一個無人競爭的教育市場,學校經營者必須運用創新的經營模式,發展學校特色、整合社區資源、支持教師創意教學,才能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具創造力的學生。學校經營創新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涉及認知與行動,並且涵蓋了歷程與結果的多元觀點(蔡純姿,2005)。吳清山(2004)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乃是創新與經營的結合體,以「創新」為體,以「經營」為用,透過創新的方式,發揮學校教育功能。學校創新經營的內容可從觀念、行政、教學、課程與學習等構面思考。具體而言,主要包括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創新、活動創新、環境創新、文化創新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1997)將學校經營創新的內涵分為目標和功能、組織和行政、角色和關係、課程等四種;其中,目標和功能的創新:係指重新確定教育目標和功2能、教育的新措施、以及學校與環境的新關係等;組織和行政的創新:係指有關教育制度、教育組織、管理程序、行政管理技術、團體間合作型態、參與決策的模式;角色和角色關係的創新:係指重新再定義學生、教師、行政人員、家長和社區、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等的角色、職責,以及重新調整人際互動關係;課程創新:包括「教-學」過程,如教學目標、內容教材、方法和評量等。雖然學校經營創新涉及多元觀點,然而,就教育的目的而言,所有學校經營創新的行動,最終都應回歸到學生的學習。換句話說,學校經營創新的最終目的即是提升教育品質,培育能有效學習與富創造思考的學生。基於此論點,本文僅以心理學創造力的理論,就學校經營創新與學生創造力的培育之關係論述之。貳、從創造力定義談學校經營創新在我們探討學校經營創新的意義時,我們首先須瞭解創造力的定義。回溯創造力的研究,從Guilford(1950)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年會呼籲對於創造力的重視開始,此後五十多年來,關於創造力的研究與討論已迅速發展。而有關創造力的定義,研究者往往因研究興趣或取向的不同而對創造力有不同的定義。觀察這些定義,有的是從「個人特質」(person)的觀點著眼(Guilford,1950),有的從「歷程」(process)的角度來界定(Mednick,1962),也有的是從「產品」(product)的方向來思考(Amabile,1983;Wallach&Kogan,1965),亦有不少學者採取「匯會取向」(confluenceapproach)的觀點來定義創造力的概念。例如,Amabile(1996)提出創造力的成分模式(componentialmodel),認為創造力是工作動機(taskmotivation)、領域相關的技能(domain-relevantskills)、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skills)所組成,在創造的歷程中,這三個成分會不斷的交互作用,進而影響個體的創意表現。Sternberg&Lubart(1999)提出創造力的投資理論(investmenttheory),認為創造力來自六項資源,包括智能(intelligence)、知識(knowledge)、思考風格(thinkingstyle)、人格(personality)、動機(motivation)與環境(environment),運用這六項資源,買低賣高,即可創造出有創意的作品。Csikzentmihalyi(1996)提出創造力的系統模式(thesystemmodelofcreativity),認為創造力的系統中包括符號規則的文化(culture)、將新事物帶進符號領域的人(person)與確認創造的學門(field)專家等三個要素,透過此三個要素的交互作用,創造性的概念與產品方可的產生。而綜括近五十年來創造力的研究,Mayer(1999)從R.J.Sternberg主編之HandbookofCreativity中各學者對創造力的定義歸納指出,原創性(originality)及有用性(usefulness)乃是各學者公認創造力的兩個主要特徵,如表1(Mayer,1999,p.450)。因此,就學校經營創新而言,學校經營者其經營理念應該是具有新奇、原創性的,而學校所產出的最終產品-學生應該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受社會肯定的。基於上述心理學的觀點,學校經營創新可謂:學校經營者在學校及社會環境下,結合學校經營專業技能、創造力相關技能及工作動機,營造創意氛圍、鼓勵創意教學,進而培育具有創造力的學生。3表1兩項定義創造力的特徵提出學者特徵一:原創性(Originality)特徵一:有用性(usefulness)Gruber和Wallace新穎性(novelty)價值(value)Martindale原創性(original)適當(appropriate)Lumsden全新的(new)重要(significant)Feist新穎性(novel)適應性(adaptive)Lubart新穎性(novel)適當(appropriate)Boden新穎性(novel)有價值(valuable)Nickerson新穎性(novelty)有用(utility)資料來源:Mayer,R.E.(1999).Fiftyyearsofcreativityresearch.InR.J.Sternberg(1999).HandbookofCreativity(p.450).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4參、影響學校經營創新之因素影響學校經營創新的因素相當多元,本文僅就哈佛商業學院教授T.M.Amabile等人所提出的理論及研究詳述之。Amabile(1997)結合過去所提出的個人創造力成分模式及組織創新工作環境之研究,提出組織創造力與創新成分理論。她認為個體的創造表現,是個體與工作環境互動的產物,同樣的個人或團隊,在不同的社會環境脈絡下,將表現出不同的創造力,個人的創造力是組織創新的供給來源,而組織的工作環境會衝擊個人的創新表現,如圖1(Amabile,1997,p.53)。圖1組織工作環境對創造力的影響資料來源:Amabile,T.M.(1997).Motivatingcreativityinorganizations:ondoingwhatyouloveandlovingwhatyoudo.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40(1),p.53.就個人創造力而言,Amabile認為影響個人創造力包括三個成分,分別是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skills)、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skills)與工作動機(taskmotivation),個體創造力的產生是透過這三者充分交互作用後所產生,且每一個別要素都受到許多內在與外來因素的相互影響,如圖2(Amabile,1996,p.84),分別說明如下:IMPACTS創造力滋養創新CreativityFeedsInnovation工作環境WorkEnvironment個人/團體創造力Individual/TeamCreativity工作動機TaskMotivation專業知能Expertise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Skills創造力Creativity創新Innovation組織動機OrganizationalMotivation管理者實踐ManagementPractices資源Resources影響51.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skills):包含相關領域的知識、必備的專業技術、領域相關才能。此類技能主要倚賴天生的認知能力、天生的知覺與動作技能、正式與非正式教育。2.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skills):包含適當的認知風格、產生創意點子的內隱或外顯的捷思法、有助於工作的創造風格。此類技能受到訓練、生產創意的經驗以及人格特質的影響。3.工作動機(taskmotivation):包含工作態度、對所從事工作的個人動機的知覺。此成分受到對於工作的內在初始動機、社會環境中是否有明顯的外在束縛、個人在認知上縮減外在束縛的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圖2Amabile的創造力理論三要素資料來源:Amabile,T.M.(1996).Creativityincontext(p.84).Boulder,CO:WestviewPress.Amabile(1996)綜合先前研究進一步修正創造歷程三成分模式,加入社會環境影響因素。她認為個體創造行為產生於社會脈絡中,社會環境因素會最先影響工作動機進而影響創造行為,個人若有較高的內在興趣,則較容易啟動創造行為隨後的歷程。除此之外,在創造的歷程中,工作動機會促使個體去學習與充實領域相關知識與技能,更影響個人運用一般創意時的目標設定或打破成規。在此模式中,工作動機對於創意行為的產生,可說扮演「啟動」、「間接影響」的角色。其模式流程如圖3(Amabile(1996,p.113),共包括五個步驟,說明如下:1.領域相關技能包含:-領域的相關知識-所需具備的技術性技巧-領域相關的特殊天賦決定於:-天生的認知能力-天生的知覺與動作技能-正式與非正式教育2.創造力相關技能包含:-適當的認知風格-創意所需的內隱或外顯的捷思法-有益於創意的工作風格決定於:-訓練-創意產生的經驗-人格特質3.工作動機包含:-工作的態度-對所從事工作的個人動機的知覺決定於:-對於工作的內在初始動機-現存或不存在的顯著外在限制-個人認知能否縮減外在束縛的能力6圖3Amabile的創造力成分理論修正模式資料來源:Amabile,T.M.(1996).Creativityincontext(p.113).Boulder,CO:WestviewPress.步驟1:問題或任務的確認: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個體會產生工作動機進行問題或任務的確認。當個體有較高的內在興趣與內在動機時,較易啟動隨後的創造歷程。步驟2:準備階段:個體試圖找出解決方法的準備階段,深受領域相關技能的影響。此時個體會建立或是活化儲存與此問題相關的訊息,若領域相關的技能較弱時,則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去學習準備,若技能已經很豐富足可立即探索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法,則此步驟可視為熱身階段。步驟3:反應產生階段:此階段決定新奇、創意的解決方法,個人經由蒐尋記憶與探索環境特性以產生反應的可能性,特別是經由認知
本文标题:中国广告媒体策划纵横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