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学语文创新性学习之我见
1小学语文创新性学习之我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样,“三个面向”就成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研究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那么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呢?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乃至于民族凝聚力说到底是个人才问题,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便是教育。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无视国家的需要,不能无视受教育者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固守老化的知识、陈旧的观念、保守的态度和过时的方法,去教育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而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培养出创新性的一代。陶行之指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然而,现行的语文教学实际,在很多方面,传统思想、固有教学动作中无视时代发展的做法还依然刹不住车。其主要表现是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依然以应试教育为核心,以本为主。这必然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及各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全国上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如何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使教育能真正面向未来呢?创2新性学习正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为大力推广实施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创新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和善于探索,不断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主体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并由此逐步养成创新人格的一种学习活动。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的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可以说抓住了“创新”这个关键,把握了“创新性学习”这个切入点,就能更好地深化语文素质教育,围绕“三个面向”培养出一代有用之才。创新性学习是如何深化语文素质教育呢?一、创新性学习有助于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总存在着一种模式。以笔者的亲身感受为例:一方面从我的学生时期到从教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常表现为一种不变的过程。即学字词——读课文——分析讲解。另一方面,我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发现,当你把几位或数十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教案放在一起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教学过程如出一辙,在教程上全部照用前苏联凯洛夫那一套——“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性学习就能突出这种传统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强调了学生自主创新,从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从语文3教学改革的必然性角度变通思考,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手中已有的东西作些放弃,而将年轻一代需要的东西指点给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创新性学习打破至少50年不变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走向一种开放的学习势态,即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在一种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要走向这种开放,要体现出创新性学习的实质,必须做到:l、开放的教学内容即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有层次性、广泛性、可供选择性。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视教材为唯一,而应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往常用应试教育的思想来看教材,人们关注的是教材所具有的知识点、训练点,是它所具有的应试训练价值。在这种思想下看教材,教材就是封闭的、单一的,也无创新可言。而要有创新就要开放教材所蕴含的广泛内容,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因素。例如同样是教《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以应试教育备这一课时,教师们主要是根据课文具体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而现在以创新性学习为目标来备这一课时,要关注的是曹冲称象所体现出来的横向思维,要备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会,注重学生怎样学。并启迪学生会跳出问题固有领域,打破思维定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我们要开放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活动实际和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切忌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使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要的实际。2、转变教学过程曾流行的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每上一课文之前,必反反复复研读之,深思熟虑之,认真分析之,力求把课文解析的又深又透,还要照对教学参4考书,力求使答案标准化一,再齐集于教案之中,至上课时则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一篇分析完美的教案完整地出售给学生。若能售完,则以为大功告成;若没有售完,则犹己之任未尽。这种教学过程是对语文教材的片面性认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必要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学到记住“教师的学习结果”。改变这种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一些具体策略,以营造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实现。(1)在教学中营造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想,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①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也证明:自由、轻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三点: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所有的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激发,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二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三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教师营造创新性教学氛围时,其核心是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前提。(2)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的时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独立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如在上语文5教材第三册第17课《蓝树叶》时,教师可为学生创造一种亲身经历的情景,给足自由的时空。如教师上这节语文课时,要临时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小手工作品或画一张画,这样学生之间必然相互借用工具,教师任由他们自己发展。最后再让参与借东西的同学谈谈借的过程和感受。并与《蓝树叶》这课中的人物相比较,让学生自己评析定论,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实践感受的空间。并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时空,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二、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真正促使学生角色的转变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所传授知识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还是处在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而不是主观“运用”,更缺少“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语文学习应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发现活动上下功夫:培养创新的能力。奠定创造的基础。要切实改变学生的角色,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入手,做到以下几点:l、从抓住语言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②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而儿童的好奇心,尤为突出。如何抓住儿童的好奇心来促进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抓住“语言问题”,来激发6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时时充满好奇,时时带着好奇之心去学习、探索,去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2、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的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新时期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认识的自我意识、主动探求的基础上。这样能使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大很多。会让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真正做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向主体地位的转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会思考的个体。有些事,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想办法解决。这样学生的自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评价的机会,可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对同学的评价(如发言、作文等),甚至还可以评价教师的讲课。这样在强化学生自我意识,突出自主性的同时,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3、创设一种情境转变学生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仅靠“语言提问”和“强化自我意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创设一种情境,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这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时代需求。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也是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创新性学习一定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教师在上语文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一些教学设备,如挂图、录音、录像,为学生创设一种外在的教学情境,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利用教学艺术与技巧来营造一7种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让学生进入一种“探讨式”、“研究式”的教学情境中。使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学生的亲自经历变成自己的能力。如《再见了,亲人》中,在教学“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一句时,先引导学生想象:朝鲜老大娘是怎样帮助志愿军战士缝补衣服的。并用一段话写下来。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在这一教学片断中,通过这样的引导想象(创造性想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使学生充分利用头脑中已存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情节。经过这样的想象,能使学生进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学生能更深一层地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文章所要表现的情感。同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突出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三、注重创新性学习的培养,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教师作为独立的职业已存在数千年,在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以新的姿态接受新时期的挑战呢?这必然要求教师进行一定的转变,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要的问题是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创新意识和勇于改革的勇气。无法想象,一个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具有创新的激情和科学的批判精神,能以自身的行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仅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更新他们的科学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拥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素质,去最大限度地去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这就要求教师这一角色作以下几点转变。81、从传授到指导语文创新性学习中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活动的各种创新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创新学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创新性学习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