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唐诗研究(从唐诗到宋诗)课品
从唐诗到宋诗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第十四章引贝特森语:“我的论点是,一首诗中的时代特征不应去诗人那儿寻找,而应去诗的语言中寻找,我相信,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一、从古诗到律诗——历史的追溯: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饮马长城窟行》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赴广州》: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成皋王传易及子玄易问作诗有“缩银法”,何如?予因举李建勋诗“未有一夜梦,不归千里家”,此联字繁辞拙,能为一句,即缩银法也。限以米香。香及半,玄易曰:“归梦无虚夜。”香几尽,传易曰:“夜夜乡山梦寐中。”…翌日,传易复问余曰:“昨所谈建勋之作,句稳意切,莫辨其疵,无乃虚字多邪?”予曰:“晚唐人多用虚字,若司空曙‘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戴叔伦‘此别又万里,少年能几时’;张籍‘旅泊今已远,此行殊未归’,马戴‘此境可长往,浮生自不能’,此皆一句一意,虽瘦而健,虽粗而雅。盖建勋两句一意,则流於议论,乃书生讲章,未尝有一夜之梦而不归乎千里之家也。(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升庵诗话》卷十一谓晚唐诗:不过五言律,更无古体。五言律起、结皆平平,前联十字一串带过,后联谓之颈联,极其用工,……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所谓‘吟成五个字,拈断数茎须’也。余尝笑之,彼之视诗道也狭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蔡宽夫诗话》:唐末五代,俗流以诗自名者,多好妄立格法,取前人诗句为例,议论蜂出,甚有‘狮子跳掷’、‘毒龙顾尾’等势,览之每使人拊掌不已。大抵即宗贾岛辈,谓之‘贾岛格’。二、宋诗的特点:借用罗曼·雅各布森《语言学与诗学》的理论,把诗歌语言按照它与它涉及的“我”(说话者)、“你”(听话者)、“它”(内容或事物)三个方面的不同“焦距”进行功能分类。当诗歌语言功能焦距集中在“我”与“你”之间时,其目的在于沟通“我”与“你”之间的信息交流。当然,如更偏重于“我”,诗歌的语言功能偏向于抒发自我的感情;如更偏向于“你”,诗歌的语言功能偏向于告诉“你”某件事情或意义。无论怎样,都侧重于沟通“我”与“你”之间的信息渠道,把情感或意义传递给对方,因此,情感或意义传达的明白无误是至关重要的,它使诗歌语言趋向于约定俗成的规范,以便使信息传达的线路畅通无阻。而当诗歌语言的焦距集中于“我”与“它”之间时,诗歌语言便无需顾及交流的畅通与否,而只关心描摹“我”内心中所感觉到的内容或事物,因此,诗歌语言的目的只在于表现“我”感觉中的那个世界。由于它既关心“我”如何说、也不关心“你”如何听,因此,它往往肆无忌惮地破坏习惯的语言规范,诗歌就好象作者的喃喃自语或内心独白。唐代近体诗往往比较偏重于后一种“表现功能”,它既不同于宣泄“我”之感情的典型的抒情诗,也区别于告诉“你”某件事情或意义的叙事诗或说理诗。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唐人作诗,惟适己意,不索人知其意,亦不索人人说好,………盖人心隐曲处不能已于言,又不欲明告于人,故发于吟咏。”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宋人作诗,欲人人知其意,故多直达。”叶适《王椒诗序》云:“争妍斗巧,极外物之意态,唐人之所长也;反求于内,不足于定其志之所止,唐人所短也。”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凡多用虚字便是‘讲’,‘讲’则宋调之根。”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宋人诗文,皆至庐陵而一变,有功于文,有罪于诗”。“诗至庐陵,真是一厄,……开后人无数恶习”。三、以文为诗溯源:“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杖藜叹世者谁焉,泣血迸空回白头”(以上杜甫律诗诗)“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以上杜甫古诗)“破屋数间而已矣”“不从面诛未晚耳”“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以上韩愈诗)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凡多用虚字便是‘讲’,‘讲’则宋调之根。”叶燮《原诗》内篇上:“韩愈为唐诗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休)、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韩)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第四节、周邦彦一、生平:倾向变法派;性格耿直二、创作:——注重思索安排,以思力入胜1.内容:(1)羁旅行役:(2)咏物:2.艺术:(1)章法——跳跃性回环往复式结构: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2)句法:(A)自铸伟词。(B)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同己出。(3)音律:精严
本文标题:唐诗研究(从唐诗到宋诗)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1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