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的设想
头针同步偏瘫训练的思路探讨湖南旺旺医院康复科彭娜2012年8月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论文阅读第二部分头针疗法基础知识o头针疗法概述o头针疗法中医理论依据o头针疗法西医理论依据o治疗偏瘫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头针疗法临床操作第四部分结论与设想第一部分论文阅读题目一: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作者:马朝阳,高光仪,万文俊,熊修安,王鹂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10年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随机分为A、B、C3组各15例。第一部分论文阅读治疗方法:•A组针刺健侧头部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观察指标•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FI)•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以上评定。第一部分论文阅读结果:•3组治疗21d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上肢运动功能积分,B、C组明显高于A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A、C组高于B组。•生活活动能力积分:C组明显高于A、B组,A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C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A、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第一部分论文阅读第一部分论文阅读题目二:头针同步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36例疗效观察作者:李小军一般资料:78例选自2005年10月—2007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部分论文阅读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均在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和体征在48小时内无加重后,即开始进行头针治疗、Bobath技术。•治疗组:采取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Bobath技术。•对照组:采取先头针后技术操作治疗。第一部分论文阅读观察指标•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FI)•首次评定在治疗开始的24小时内进行,以后每3周由同一评定记录者进行再评定。第一部分论文阅读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变化、日常生活能力变化三个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第二部分头针疗法基础理论头针疗法概述•头针疗法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在针灸头部腧穴治病经验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现代刺法。•尤其是脑源性疾病的常用方法。第二部分头针疗法基础理论头针疗法中医理论依据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头针疗法现代理论依据依据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确立相应的头穴线。第二部分头针疗法基础理论定位前神聪→悬厘,分为5等分举例:顶颞前斜线—运动区(中央前回)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面部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THANKYOUSUCCESS2020/4/415可编辑举例:顶颞后斜线—感觉区(中央后回)定位百会→曲鬓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麻木、腰腿痛,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疼痛、麻木,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疼痛、偏头痛、颞颌关节炎。定位玉枕穴向下刺二寸主治平衡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头晕、脑干功能障碍导致的肢体麻木、瘫痪。举例:枕下旁线头针疗法对脑血流和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杜氏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刺前后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发现,针刺后颈动脉血流量恢复正常,血流速度加快,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特性阻抗也有改善。•李氏发现针刺后脑血流图的波幅、流入容积速度明显加大,使脑循环改善,提高氧分压,促进脑组织恢复。•孟氏等证明了头穴针刺可减轻溶栓再灌注损伤,有保护脑组织的作用。第二部分头针疗法基础理论头针疗法对调节血生化代谢的影响:•邢氏等发现,针刺头穴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变,改善了血液的“浓、聚、凝”状态。•刘氏等研究发现,针刺百会透曲鬓,使急性脑梗死病人TXB2(血栓烷素)水平下降,6酮-PGF1a水平升高,说明针刺具有防止血栓继续加重和扩张血管的作用。第二部分头针疗法基础理论一、操作方法1、针具28─30号、25─50毫米长2、体位站、坐、卧位3、针法针尖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少,将针与头皮平行,沿刺激区刺入0.5-1.5寸。如推进过程中针下有抵抗感,或患者感到疼痛较剧时,应立即停止推进,后退改变角度或重新进针。第三部分头针疗法临床操作头皮分层皮层皮层下帽状腱膜层纤维组织紧密联系针刺时阻力大、疼痛宜迅速通过帽状腱膜下层(蜂窝组织层)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阻力小,为针刺部位骨膜层感觉局部:酸、胀、重、痛、热,以痛胀多见。肢体:热、胀、麻、凉,肌肉跳动或抽动。全身、同侧、对侧、片状、带状二、针刺反应第三部分头针疗法临床操作•只捻转不提插。左右快速旋转达200次/分左右。一般可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又有静留针和动留针之别,时间有时可达6~12小时之久。一般而言,刺激时间越长,则有效刺激量越大,反之则有效刺激量越小。•于致顺等观察中风病人肌力改变在针后2小时30分钟左右是产生发展期,4小时30分钟后进入衰减期,接近7小时各项指标多失去显著性,说明合理地延长留针时间,增加有效刺激量能提高疗效。三、行针及留针时间第三部分头针疗法临床操作四、起针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如紧涩难出,可徐徐捻转出针。注意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第三部分头针疗法临床操作五、注意事项•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不易及时发现。因此,必须作到针前严格消毒,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感染。•头针在治疗时刺激较强,故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防止晕针。•出针后应清点针数,防止遗漏。•高热、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以及婴幼儿囟门尚未完全闭合者,不宜采用头针。血压过高时,应待稳定后方可行头针治疗。第三部分头针疗法临床操作头针运动偏瘫第四部分结论及设想头针疗法可直接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区氧和血液的供应,发挥即刻的脑保护作用,同时针刺可调整血脂、血液流变、神经生化的异常,间接地改善缺血氧和能量的代谢,发挥脑保护作用,从而使脑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减轻,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实现脑功能的重组,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第四部分结论及设想运动疗法则是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训练来加强患者对正确运动模式的输入,促进侧支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刺激大脑半球的运动功能的代偿、重组和支配,实现脑功能的重组。二者都试图通过对中枢的良性信号输入来获得偏瘫肢体的重新控制。头针运动偏瘫尽量延长头针留针时间,可至2小时以上,采取动留针,即同时结合康复训练。针对长时间针刺治疗的偏瘫患者,头针与体针交替使用,避免穴位产生疲劳耐受性。尤其是偏瘫痉挛期患者。脑梗塞患者头针刺激时间越早越好,前提是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后。第四部分结论及设想THANKYOUSUCCESS2020/4/430可编辑
本文标题: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的设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3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