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职业形象与礼仪》说课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设计的背景课程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程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历史沿革本门课程最初是学院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基础课程,覆盖面比较有限。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院深刻意识到礼仪教育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高职学生而言,礼仪教育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学院于2013年9月正式将课程由《商务礼仪》更名为《职业形象与礼仪》,成为学院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二)课程定位1.本门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备的日常生活礼仪与职场礼仪两个维度出发,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阐述不同场合(个人形象、语言交际、会面、交往、办公、专题、涉外礼仪等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礼仪。2.力求突出职业素养特色,理论够用,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3.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以期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礼仪这门交际技术,为其立足社会并求得良好的奠定夯实的基础。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三)课时设置本课程遵循高职高专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变”的原则,有效依托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优秀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重要目标,突破了以往《商务礼仪》的传统授课方式。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结合教学培养目标,将原本由一位主讲老师单独完成64课时,设计为3个互为依托、紧密衔接的模块(造型模块、服装模块、礼仪模块,平均每个模块16课时,共计48课时)均由经验丰富的专职老师担任主讲。同时,在课程(理论课、实训课)设计与课堂教学中,严格遵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和各专业岗位要求所需,灵活调整3个模块的课时,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在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的前提下,避免重复教学造成的浪费。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四)学生情况分析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律向自律过渡聚焦问题学院各专业大一学生授课对象热衷于案例教学对理论缺乏兴趣愿意参与实践学习现状对规范礼仪的意识相对薄弱对礼仪课程的学习的认知度不够,存在某种偏见存在不足(五)教材使用一、课程设计的背景李晓红张晋江于兰主编王雨婷张馨元谢里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教辅选择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二、课程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人际交往和职场活动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技巧;2.了解一些常见专题、涉外活动的流程和与之相关的礼仪规范。技能目标素养目标1.在团队协作中,逐步形成倾听与理解他人的意识;逐步形成依据不同的情境正确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团队取得有效沟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并自我反思的意识;2.通过校内外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经历在礼仪认知上“自律—自愿—自主—自然”的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良好礼仪形象影响并改变他人。1.塑造良好的仪容和仪表2.能在模拟社交活动的场景中,按照角色定位展现规范的礼仪。二、课程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掌握标准形象礼仪;(2)掌握谈吐技巧;(3)掌握日常交往礼仪、职场礼仪的基本要求及正确规范;(4)了解专题礼仪与涉外礼仪要求及注意事项。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不同场合(日常交往、职场)的规范性,即强调人际交往时待人接物的标准做法、标准化要求。当然,所谓的“规范性”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是要结合现代交际的新思维、新发展。(一)内容的规范性(二)依据岗位所需以“学以实用”为度,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有所创新,力求缩短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距离。三、教学内容的选取(三)具体内容划分(造型模块)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学时分配学时皮肤的认识与保养及色彩基础皮肤常识及保养23色彩基本知识1生活妆范妆与讲解讲解生活妆的特点及要求1.56示范生活妆1.5学生练习3职业妆范妆与讲解讲解职业妆特点及要求1.57示范职业妆1.5学生练习4合计16(服装模块)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学时服装概述与人物风格人物风格鉴别——教师确定一个人物,学生鉴别分析人物风格,以PPT形式展示。4学时人体体型与服装款型人体体型鉴别与搭配——结合1.1的人物训练,学生鉴别分析人物体型,并搭配适合的服装廓形,以PPT形式展示。3学时人物色彩季型与服装色彩的配搭人物色彩季型与服装色彩的配搭——结合人物训练,学生鉴别分析人物色彩季型,搭配适合的服装,以PPT形式展示。3学时服装材质与服装风格材质鉴别与风格搭配——结合1、2、3的训练,小结应选择哪种材质和服装风格与之配搭,以PPT形式展示。3学时不同职业、场合服饰风格表现职业、场合服饰风格表现——结合1、2、3、4的训练,总结人物的职业场合服装配搭,以PPT形式展示。3学时合计16学时(礼仪模块)教学内容按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岗位所需进行内容的选取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学时大学生校园礼仪1、收集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2、收集大学生的不规范礼仪,详细分析,并谈谈心得体会。2学时仪态礼仪1、站姿的基本要求、站姿的注意事项;2、坐姿的基本要求、规范的坐姿注意事项、入座和离座要求;3、行姿基本要求、速度、步位、步度;4、蹲姿的基本要求、蹲姿的类型、蹲姿注意事项;5、鞠躬的基本要求、错误的鞠躬方式;6、目光礼仪(交往中的注视范围、注视角度、注视的时间);7、笑容礼仪。4学时日常交往礼仪—会面礼仪1、会面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2、称呼、问候、寒暄、介绍、握手等日常会面的简单原则和注意事项3、会面礼仪的规范和要求。4学时(礼仪模块)教学内容按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岗位所需进行内容的选取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学时日常交往礼仪—馈赠礼仪1、馈赠的时机把握、地点确定,馈赠时的礼品选择;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品赠送相关礼仪。1学时日常交往礼仪—电话礼仪1、打电话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2学时日常交往礼仪—名片礼仪1、正确的名片保存、递送、索取。1学时日常交往礼仪—宴请礼仪1、中西餐宴请准备事宜;2、中西餐引领礼仪;3、中西餐座位的安排及区别;4、中西餐餐具使用礼仪;5、中西餐点菜事宜及禁忌;6、用餐社交礼仪的注意事项。5学时语言交际礼仪1、交谈礼仪常识;2、语言交际在不同场合的运用技巧。4学时(礼仪模块)教学内容按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岗位所需进行内容的选取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学时会议礼仪1、会议基本流程;2、会议中应恪守的礼仪规范。1学时专题礼仪—谈判礼仪1、谈判的基本概念、特点、流程;2、谈判的礼仪要求。2学时专题礼仪—新闻发布会礼仪1、新闻发布会的基本概念、特点、流程;2、新闻发布会的礼仪要求。2学时求职面试礼仪1、在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2、应聘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3学时涉外礼仪1、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2、涉外工作常用礼仪;3、涉外礼仪禁忌。2学时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每个教学任务的教学目标,自行创设不同的场景,以自编自导自演互评的方式将礼仪的知识掌握落在实际的运用中。(一)角色扮演法(二)案例教学法每个案例都有它的价值。选取的案例首先要与学生们的认知、感知形成一种对接或对应;其次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实用性,比如专家讲座视频、经典影视作品节选、历届学生作品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礼仪规范的理解与掌握。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学生从多种感官同时感受刺激,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身临其境”、再配以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三)信息化教学法(四)教学练结合法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再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实现了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四、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根据本课程的设计思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各专业岗位所需、各专业实际学情,将每个模块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将“教”、“学”、“训”融为一体。“任务驱动”教学过程要包括交待任务名称、描述目的、技能学习、模拟训练、任务考核5个环节。(五)教学组织五、教学评价以往《商务礼仪》的教学评价采用的是传统的期末试卷+学生出勤的方式。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将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基于此,《职业形象与礼仪》将教学评价改良为过程考核,并且在依据教学目标设置考核项目的同时,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团队、教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堂笔记、课堂表现、模拟实训)。(一)制定标准五、教学评价(二)具体执行考核项目分数课堂笔记10课堂表现学生出勤10互动20模拟实训团队互评20学生自评20教师点评20五、教学评价1、造型模块与服装模块的过程考核参照此表,两个模块的分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参考分值;2、礼仪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希望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礼仪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所以不能仅仅局限于48课时的学习中。因此,对于一些愿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可适度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即:最终学习成果呈现为具有研究性的文章或个人对礼仪认知与感知的质变,并能够用自己的良好礼仪形象影响并改变他人。(三)备注事项感谢聆听敬请指教
本文标题:《职业形象与礼仪》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4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