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2019河南省郑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9河南省郑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2.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3.新生儿的心理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周岁以后发展速度相对变慢。这表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A.连续性B.整体性C.不均衡性D.高速度4.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5.以下对内部学习动机描述不正确的是()A.满足于学习活动之内B.学习是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C.是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D.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起6.“学到老,活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普及性B.长期性C.终身性D.公共性7.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信息加工B.人本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主义8.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合作法C.实践法D.行动研究法9.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生的学习方法11.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A.忧愁感B.习得性无助感C.抑郁感D.焦虑感12.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是()A.比较B.抽象C.概括D.变式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4.在解决困难问题时,专家型教师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与新手型教师相比()A.更长B.更短C.一样D.说不清1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习方式的是()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接受学习16.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分散17.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的是()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1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小组教学1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桑代克20.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出现忽高忽低或停顿的现象,称为()A.起伏现象B.高原现象C.过度学习D.中止现象21.某小学根据当地太极拳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在该校开设了太极拳课程。该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A.随机安排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D.交错安排23.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应该采取的策略是()A.取法乎中B.取法乎下C.取法乎上D.无法即法2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B.公共关系C.行政D.安全25.“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形象地体现了()的内涵。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26.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那么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准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2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6岁的孩子属于()阶段。A.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自主性对羞怯感C.主动感对内疚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28.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学手段B.教学方法C.课程D.管理体制29.按照归因理论,“努力”属于()因素。A.内部—可控B.内部—不可控C.外部—可控D.外部—不可控30.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二、判断题31.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必然现象。()32.教师在工作中履行了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33.效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34.幼儿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是一个此长彼消的过程。()35.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依据是教育目的。()36.追求整体性课程目标是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37.不能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38.3~4岁的儿童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以有人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为“国际公民”。()39.教师公正,教育必然公正。()40.我国传统教学的严重弊病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真题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霍尔的代表观点,霍尔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遗传决定论的掌握。★★【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记忆混淆。2.B【解析】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解。★★★【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D项,考生需准确区分阶段性与个别差异性规律的内涵,不要混淆。3.C【解析】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的理解。★★★【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考生要理解题干所表达的意思。4.D【解析】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例如,对孩子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之类的。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无异于火上加油。【命题立意】考查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错因分析】题目难度较小,考生要准确掌握各种控制情绪的方法。5.C【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活动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如报酬和奖赏,也能产生荣誉感。【命题立意】考查内部学习动机的内涵。★★【错因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依据内部学习动机的内涵可将A、B、D项排除。考生要准确识记内部学习动机的概念。6.C【解析】终身教育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学到老,活到老”正是终身教育的典型表现。【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特点的理解。★★【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7.B【解析】人本主义的基本教学模式有:(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2)开放课堂模式;(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解。★★【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8.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概念。【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行动研究法的理解。★★【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9.C【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解。★★【错因分析】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中,平行管理是常考点,考生需准确区分四种模式的内涵,并有重点地掌握。10.C【解析】A、B、D项均属于主观条件,只有C项是客观条件。【命题立意】考查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牢固识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1.B【解析】习得性无力(助)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命题立意】考查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12.D【解析】变式是指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命题立意】考查变式的概念。★★★【错因分析】变式的概念是常考点,本题难度不大,考生需要准确识记。13.D【解析】教学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正是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巩固性原则的理解。★★【错因分析】教学原则的体现是常考点,结合《学记》或者古代教育家的名言出题是常见的出题方式,考生需准确识记,不要混淆。14.B【解析】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实际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专家型教师表征问题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命题立意】考查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表征问题的时间长短。★【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楚。15.D【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识记。★【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三种学习方式的内涵,不要混淆。16.D【解析】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注意的分散的理解。★★【错因分析】如果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容易混淆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分配这几个概念。17.D【解析】年长儿童认识到,犯错无须从外部施加强制性惩罚,因为过错行为本身就为社会或群体不容,会被同伴嫌弃。犯过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命题立意】考查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关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18.A【解析】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识记。★【错因分析】记忆混淆。19.C【解析】略。【命题立意】考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混淆了人物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20.B【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高原现象的认识。★★【错因分析】考生没有准确识记高原现象的概念,容易误选A项。21.C【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题干中学校开设的太极拳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校本课程的理解。★★★【错因分析】本题易误选B项,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内涵是考生需要区分的知识点。题目中的学校根据当地的情况,由学校开设太极拳课程,这体现了学校对当地课程资源的利用,体现的是校本课程的内涵。22.D【解析】课程表的编制应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编制课程表的认识。★【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23.C【解析】所谓“取法乎上”策略,指的就是教师的人格修养以价值和人格理想的确立为前提,高处着眼进行修养。【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策略的理解。★★【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24.A【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要坚持以教学为主。【命题立意】考查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错因分析】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与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易混点,考生需准
本文标题:2019河南省郑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5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