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关于《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春秋》三传左丘明《左氏春秋传》公羊高《公羊春秋传》谷梁赤《谷梁春秋传》史书体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解题郑伯克段于鄢主人公事件地点(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故事背景: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一、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厌恶()寤()生亟()请虢()叔祭()仲义暱()廪()延自毙()wùwùqìguózhàinìlǐnbì二、通假字: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2、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啎,倒着的意思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6、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无使滋蔓,无,通毋,副词。反过来,毋也可通无。8、无生民心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的意思。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10、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寘,通“置”,放置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通“掘”,即挖.12、孝子不匮,用锡尔类锡,通“赐”,赐给三、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为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4、夫人将启之。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动词5、段不弟,故不言弟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6、既而悔之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悔。动词7、闻之,有献于公。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用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8、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遗”是一个动词,念wèi,意为“赠送”9.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为动词,指挖隧道。10.公入而赋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四、一词多义虚词——焉:•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君何患焉•焉,句末语气助词•心不在焉•此•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代词,相当于“之”•且焉置土石•在哪里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且焉置土石?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相当于“之”。哪里,怎么。什么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代词兼词助词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非再至,焉知其若此?今其室十无一焉。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犹且从师而问焉。相当于“于之”、从这里面。哪里,怎么。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作词尾“......的样子”。相当于“之”,他们,指五人。特殊句式(1)姜氏何厌之有:(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3)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姜氏有何厌”。厌:通“餍”,满足。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也”,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吗”。(4)君何患焉:(5)其是之谓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君患何焉”,译“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其谓是乎”。其:句首语气词,表示猜测,大概。是:代词,这件事。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件事吧”。参考译文: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随后,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把心理后悔的事告诉了他。颖考叔说:“君王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隧道去见面,那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去做。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和睦了。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克段前克段时克段后(1-5)(6)(8)评议克段(7)评议考叔(9)姜氏厌恶郑公偏爱共叔段郑公放纵共叔段违制扩张郑公一举击败共叔段叛乱批评段之不弟郑公之失教郑公弃母考叔使和好如初赞考叔爱其母且施及郑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左传》非常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在本文中你认为哪个人物性格最突出?
本文标题:郑伯克段于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5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