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一道综合题贯穿必修1、2、3和选修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目前,博斯腾湖已有天鹅、麻雁、白鹭、水鸭子等各种鸟禽达120多种,每年春季它们都来到美丽的博斯腾湖,在这里繁衍生息。湖水、芦苇、各类水禽鸟类与大自然形成了完美和谐的自然景观。1.说出博斯腾湖湖盆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8分)(1)特点:湖盆西部、北部缓,东部、南部陡。依据:不同时期湖泊水位线东部、南部密集,西部、北部稀疏。(8分)一、等值线图的判读博斯腾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2.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月份并分析原因。(8分)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博斯腾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月份,并分析原因。(8分)答案:冬季(2分)①冬季博斯腾湖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②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③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较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④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任答对3点6得分)博斯腾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3.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6分)三、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博斯腾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3.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6分)答案:①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②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陆地升温快;③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阔水深),湖面升温慢;所以夏半年昼间湖风加强,陆风减弱,陆风转湖风时间较早。4.分析博斯腾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较东岸多的原因。(9分)答案:①(湖泊)西侧地势较平坦(坡度较小),浅滩面积广(3分)②(甲)河流注入,携带泥沙(有机质)多,土壤肥力高(3分)③西侧河流有进有出,(淡)水资源丰富,湖泊盐度较小;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3分)④光照较为充足四、地理环境的差异性5.简析每年春季博斯腾湖畔成为候鸟繁衍生息的原因(9分)答案:①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草地露出,饵料丰富;②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③该湖泊位于候鸟春季向北迁徙的途中;④人口稀少,对候鸟的影响小;⑤当地各族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的不断提高。(任答3点,得9分)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指出该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答案:夏季。(2分)博斯腾湖水量来源于天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2分)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最多,且大气降水也最多。(2分)六、水循环--湖水的补给博斯腾湖盛产各种淡水鱼,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每年博斯腾湖冬捕活动从1月中旬持续到春节前后。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推断冬捕队在博斯腾湖冬捕可能遇到的困难。(6分))8.一支冬捕队在湖泊南部捕捞收获甚微,而另一队在湖泊西北部收获颇丰。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1)纬度较高,深居内陆,大陆性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严寒;(2)可能遭遇冰层之间挤压出现冰面裂隙,危及生命安全.(1)西北芦苇面积广,落叶进入湖中,河流从西北注入湖泊,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2)南岸与沙漠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支流少,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9.有人提出把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你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赞同理由:(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3)品质好,市场广阔;(4)能够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赞同理由:(1)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2)加剧水资源紧张,湿地萎缩;(3)生物多样性减少;(4)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八、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10.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8分)答案:①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任答对2点得4分)②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2分)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2分)九、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11.分析博斯腾湖发育为淡水湖的原因,答案:①该湖有充足的淡水水源(天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2分);②河水由甲河注入湖中,后从乙河外泄,从而形成淡水湖。(2分)12.并简要说明该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6分)①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甲河)水量减少(2分);②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2分);③气候变暖,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积累(2分),(湖泊盐度逐渐升高)。十、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其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1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池盐层的形成过程。(6分)答案:①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2分)②该区域降水少,无径流汇入和流出,而蒸发旺盛,(2分)③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2分)十一、地质剖面图及水循环博斯腾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十二、城市化的影响15.有人提议在该区域建设一大型造纸企业,也有人提出反对,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赞成:(6分)①该地(芦苇)(造纸)原料丰富;②水资源丰富。③该地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较低;④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赞成:(6分)①交通不便;②距离东部市场较远;③易产生水污染及生态问题。(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十三、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推冰”是博斯腾湖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每到冰雪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在风力作用下涌向岸边形成小型冰山,有时高达几米(如下左图)。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16.试推断“推冰”发生的季节及主导风向,并说明发生在这一季节的原因。发生的季节:春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原因:①博斯腾湖冬季寒冷,冰层较厚,冰量较大;②春季气温升高,冰体融化,形成大量浮冰;③当风力较大时,大风吹动湖水和浮冰向下风向湖岸(迎风湖岸)堆积,形成“推冰”现象三米多高的“冰山”吸引游客拍照留念十四、河湖水文特征17.为实现博斯腾湖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①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分)②利用独特的沙漠气候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2分)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分)④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分)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分)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博斯腾湖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資源。博斯腾湖水体在博湖县境内,但湖滨的岸地则由博湖县与和硕县管理,其中和硕县境内的金沙滩、银沙滩以水上娱乐、特产美食为主;博湖县境内的大河口、莲花湖、阿洪口、扬水站、白鹭洲等景点以观光游览为主。下图示意博斯腾湖主要旅游景点分布。18.推测目前博斯腾湖景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答案】①旅游资源单一,游览项目少,重复开发;②以娱乐和观光为主的两类景点距离较远;③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易遭破坏;④游览的季节性强,旺季需求过剩,淡季供给过剩;⑤交通不便,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⑥博湖县和硕县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十六、【选修三旅游地理】
本文标题:一道综合题贯穿必修1、2、3和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6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