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新时代下对十大关系的解读——《论十大关系》读后感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围绕一个基本方针——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用诙谐的语言论述了十大问题。结合建国初期的时代背景来说,这十大关系的提出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国初期的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是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毛主席通过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和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也就是中国所面临的十大矛盾,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它的提出让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少走了一些弯路,使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知道,任何真理都有其时间或空间的局限性,即使是伟人的观点也一样,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对现今的中国仍然适用,只是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提炼出对我们解决现代中国的问题有启发性的部分。产业建设中的问题: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这个观点延续至今仍然适用。关乎民生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在当今时代,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仍不能得到解决。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其他产业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农业上的问题越来越尖锐。虽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农业产值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农业的产业结构有大幅度的调整,但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日益减少。由于土地的限制,我国很难像美国那样实行规模性、集中性的机械化农业生产。面对这样的状况,国家对农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如取消农业税,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减少的问题。农民工问题的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试想,如果农民能通过务农得到良好的生活,那么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和孩子呢?因此改善这种状况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此,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是否要抬高粮价来提高农民收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都知道,提高粮价必然引起更多的矛盾,因此这是不必的。国家应给农民提供一定的补贴和生产指导、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才是稳定提高农民积极性的措施。此外,各产业分布不均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缩小沿海与内陆的差距,其实就是像毛主席提出的要调整产业的分布。我们不能压制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而是要大力发展;至于内陆的产业发展,毛主席建议把大部分新工厂建在大陆,以促进工业布局的平衡发展。其实多年来,这一措施已逐步落实,一些沿海地区甚至已成功转型为第三产业。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仍旧继续,贫富差距仍在逐步加大,国家至今更需关注这个问题。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协调问题:经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实未等到邓小平在十一届三2/3中全会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主席已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加强经济建设的问题。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当时提出的经济建设是为了通过经济建设带动加强国防建设,而今我国的国防实力在国际上已能占有一席之地,经济建设的目的更多地落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面。然而,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不协调。经济与政治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腐败问题。腐败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然而到了现代中国,腐败问题成为了让政府和百姓都十分揪心的大问题。虽然许多百姓都像等待看戏似的期待着下一个贪官落马,并没有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但是一次次的贪官落马其实都在无形中动摇着老百姓的心。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将会使百姓对政府、对党失去信心。不仅在国内,我国的腐败问题导致我国在政治上受到一些国家的歧视,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习近平的上台给了我国人民一丝新的希望,人民都在期待其在反腐上的新举措,都期待着中国政治出现崭新的局面。过往我们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化的发展。在国际上,中国人在很多的外国人眼里表现为有钱没素质。素质的缺乏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的缺乏。当今的教育制度基本是适应国情的,但其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强硬的应试制度使很多学生不堪重负,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于是,没经济能力而且学习成绩不够突出的学生选择了早日踏进社会;家庭条件好或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了出国。文化的不发达导致大量人才的外流,削弱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所以文化的不发达将导致一个个恶性循环,大力发展文化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丢掉经济,经济与文化是互为动力的,因此我们要协调发展这两个方面。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的两大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对正确处理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作用。中国的民族矛盾一直存在,尽管国家采取了建立自治区的方式扩大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了尊重与维护,但仍无法避免民族间的矛盾。民族矛盾主要出现在汉族与藏族和维吾尔族两个少数民族之间。藏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处理民族关系中的一块最大的心病。前不久西藏出现的打砸抢烧事件,根源就是一些藏独分子为了个人利益而叫嚣。西藏问题久久不能解决根本还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在计划生育、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政策方面,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少数民族,享受着更加优惠的政策和待遇,这使西藏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然而达赖集团却以民族不平等一次又一次地企图宣布独立。历史一次次地表明,姑息只能养奸,政府必须对西藏问题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措施。然而藏独问题才平息不久,又出现了最近引起网民热议的湖南岳阳的天价切糕事件。切糕事件之所以引起网民的热议是因为政府在处理民族矛盾上采取了屈服的态度。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这一退,另一个民族的尊严将受到践踏。毛主席说我们不能搞大汉族主义,但似乎现在情况是反了,开始搞“小汉族主义”。各民族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俯视其他少数民族,也不应仰视他们。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是化解民族矛盾与冲突的最好方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政府给了新疆自治权,不代表失去了对其管辖的权力。政府在民族矛盾的面前应表现得公平公正,民族自治不代表可以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若然政府再次在民族矛盾面前表现得如此懦弱,将引起人民更大的不满,将使民族矛盾越演越烈。3/3要正确处理好这两大关系,才能促进民族团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总而言之,《论十大关系》的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都不能抹杀。历史上,这十大关系的提出犹如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指引着我国的前进方向。几十年来,这些关系,或者说矛盾贯穿了中国发展的整个进程。毛主席说:“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我想,这张白纸的开篇便是这十大关系。在这十大关系的启发下,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在现代,中国面临的许多重大矛盾都与这十大关系的处理脱不了干系。《论十大关系》中透出的思想与哲理仍在指导着中国解决日益暴露出来的矛盾,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化,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着,体现着。我相信,这些实事求是、遵循着马克思普遍真理的思想将不会腐化,将警醒和启发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本文标题: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6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