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如何整体推进区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如何整体推进区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钟绍春主要内容整合的现状与问题;整体推进区域整合的关键;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整合方法体系;谢谢大家!一、现状与问题(一)现状1、十五期间主要目标是普及。2、绝大部分教师尚处在摸索阶段。3、大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电子黑板。4、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应用较少。5、在教学反馈、教学测评方面应用较少。6、在学科教学上缺乏可持续性的应用,有相当数量教师存在厌烦情绪。(二)主要问题1、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及方法体系,即可操作的规程。2、多数教师主要集中在一节课或某一专题思考应用问题,缺乏对学科整体的把握。资源与软件设计方法不够科学,过于注重网络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资源和软件,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3、缺乏有引导性的评价体系,如什么样的课是好的整合课。4、更重要的是工作思路存在偏差,缺乏从源头开始的研究。返回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要抓住整合本质;要选择合适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整合方法;要建立整合课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建设有效的体系化支撑资源和软件;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工作体系;二、整体推进区域整合的关键返回系统研究整合方法体系,为区域其他中小学教师开展整合提供系统有效的具有引领性的可操作的规程。–整合区域骨干教师及教研员,分工协作,以学科为单位,准确把握学科脉络,找出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困难,挖掘技术优势解决困难,通过系统科学研究,形成各学科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法体系。系统研究区域共享资源体系架构、区域资源共建模式、区域资源共享模式、区域资源应用支撑体系模式。建设有自己区域特色的支撑资源和软件及典型应用案例。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工作实施体系,将所研究的方法体系、资源及软件、典型案例推广到全区域,全面推进区域整合工作。建立区域间有效的交流研讨,叠加智慧、高速推进。(一)区域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返回–整合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学科脉络---学科教学安排应是合理的、优化的,在此基础上要找到学科当中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困难;–整合的基础---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的关键---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学科当中的困难,不是信息技术简单地应用到学科当中,而是要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思考教学问题;–整合需要一个过程---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专家整合在一起。–“整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1,2,3,4,5,6,7,8,9(二)整合的本质返回途径一,从学科出发。基本方法如下:–准确把握学科脉络»规范教与学的过程。»寻找传统教学手段所存在的困难。–系统研究信息技术的优势及特点。–利用技术优势解决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形成整合模式和方法体系,以及相应资源与软件的体系架构。途径二,从信息技术出发。基本方法如下:–系统构思不同信息化环境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系统研究支撑资源与软件体系架构。(三)选择合适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整合方法返回学科内容类型–语文:阅读、写作、古诗词、拼音、识字、复习、模拟训练–物理:讲解、实验、习题、模拟训练、竞赛等–英语;返回1、学科内容类型教学模式分类依据–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自主、辅助、主宰–在教与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独立、协作–在教与学活动中学习内容引出方式:认知、探究。教学模式分类–教师驾驭:认知讲授式、探究讲授式;–学生自主:自主认知、探究,自主协作认知、协作探究;–教师辅助:主体认知、探究,主体协作认知、协作探究;–以上方式的组合方式。在探究式中,根据内容不同,可以采用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法、计算法、对比分析法、实验法等。有些模式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是很难完成的,如独立探究、主体探究等。信息技术为这些教与学的模式提供了有效支撑。2、学科教与学的模式研究性学习,一种有效的探究模式–未知信息的获得,新的规律、方法的总结等学习任务的: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研究方法获得新的未知内容。–研究性学习模式»验证式研究:确定主题、提出假设、搜集信息、验证假设、交流质疑、成果评价、成果共享»推导式研究:确定主题、搜集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交流质疑、提炼升华、成果评价、成果共享返回(1)明确方向:–学生学习动力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和好奇心;–培养内容为能力、素质、信息。知识是能力中所涵盖的规律、方法、概念等。(2)系统研究影响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年龄:年龄不同,基因不同,学习方式区别很大。小学要通过直观感知规律,初中是学有背景的逻辑,高中则主要是学习符号逻辑。–信息形式:五大感官系统,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觉,最有效的信息形式是生动鲜活的画面;(3)让明白为什么学:–从心理学和教育的角度,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使之与学生的生存本能需要或好奇心吻合;3、如何规范教与学的过程(4)使学生明白学什么: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体系。(5)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从生理学和教育的角度,安排合理的教与学过程及方式。(6)使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学:营造有效的环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7)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每个学科到底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缺乏明确的标准。–中高考训练到底测什么,应该如何出题,缺乏系统研究。–缺乏来龙去脉,缺乏逻辑性。–缺乏系统、连续、变化、多学科交叉思想。»语文春雨、祝福,数学圆公切线,三角形;–教师运用学科知识解释问题存在着不准确现象。返回–如何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支撑体系–抽象问题如何形象讲解–非正常观问题如何正常化–如何建立学科内容体系及学科间的动态交叉–如何动态实时获得、发布教学信息–如何动态实时获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反馈–如何高效、动态实时与外界交流研讨–教师之间动态共享信息、交流研讨4、教学中传统手段普遍存在的一些困难返回–教学改革遇到的困难»学习个别化需求与“一齐化”教学形态的矛盾»内容广泛性与学生活动范围有限性的矛盾»间接知识的抽象性与直接经验贫乏的矛盾»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与教学功能的片面性的矛盾»教师学科能力局限性和教学实际需要系统性之间的矛盾返回»对信息化环境分类;»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特性;»系统分析影响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因素;»研究不同信息化环境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5、系统研究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返回信息化环境分类–电脑+显示设备(电视、背投、投影机)–计算机教室–学校计算机局域网络–互联网络(学校网站+家庭+社会场所+其他网站)返回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1)信息技术的主要优势–交互性;独立使用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正常;虚拟、模拟性;–展现过程;零距离性;–快速传播性;记录性;–实时性;丰富性;–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传承方法;整合智慧;(2)信息技术的多种作用–教和学的支撑工具(函数、不等式、几何),–教和学内容的有效载体及动态呈现手段;–教与学理论、思想及方法的传承手段;–教学效果动态获得的有效手段;–交流研讨的有效途径;–实现平等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手段;–拓展学习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及教师的学习对象;返回系统分析影响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因素–学习目标与内容:目标、知识、方法、过程、研究能力、情感、素质,不同内容学习方式及理论可能不同。–教与学的方式:认知方式和探究方式。–学生情况。–教师情况。–教学场地情况。–教学设备情况。返回研究不同信息化环境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1)多媒体教室;(2)计算机教室;(3)校园网络;(4)互联网络;返回研究不同信息化环境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1)多媒体教室–比较适合的学习内容:知识认知学习,方法及过程的讲解。–比较适合的教与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要模式,媒体作为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手段,在部分问题上,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参与媒体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支持的学习步骤:情景创设、讲解、引发思考及讨论、归纳总结、拓展思维、学科间交叉、学科体系化、系统训练、中高考模拟。–需要的支持条件:教学资源库、备课及讲课平台。返回(2)计算机教室–比较适合的学习内容:知识认知、探究学习,方法及过程的讲解与探究、运用与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比较适合的教与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协作、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模式,网络既作为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手段及来源,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研讨、动态测评等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支持的学习步骤:学生间的交流研讨、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研讨、动态实时测评与反馈、学生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景创设、讲解、引发思考及讨论、归纳总结、拓展思维、学科间交叉、学科体系化、系统训练、中高考模拟。–需要的支持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库,备课及讲课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协作学习平台,教学测评、评价及反馈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主题性学习网站等。返回(3)校园网络–比较适合的学习内容:知识认知、复习、巩固与拓展、知识的探究学习,方法及过程的巩固、探究与拓展、运用与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等。–比较适合的教与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空间,巩固学习内容,完善学科体系,开拓视野。–能够有效支持的学习步骤:学生间的交流研讨、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研讨、反馈、巩固提高、拓展思维、学科间交叉、学科体系化、系统训练。–需要的支持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协作学习平台,教学测评、评价及反馈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主题性学习网站等。返回(4)互联网络–比较适合的学习内容:知识认知、复习、巩固与拓展、知识的探究学习,方法及过程的巩固、探究与拓展、运用与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等。–比较适合的教与学模式:学生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空间,巩固学习内容,完善学科体系,开拓视野。–能够有效支持的学习步骤:开放的学生间交流研讨、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研讨、巩固提高、拓展思维、学科间交叉、学科体系化、系统训练等。–需要的支持条件:互联网络主题性学习网站、论坛、交流研讨的支持工具等(;;)返回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库信息库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共享系统信息共享系统城域、互联网络学习支撑系统教学支撑系统教研支撑系统家校互通系统管理政务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五)整合的支撑资源及软件(学校)知识结构库词条库课标教材1课标n题库专题学习库公共资料库电子图书馆教学规律库学习规律库教材库教案库试卷库学案库资源体系结构学习引擎特征信息提取个性化学习学习效果测试交流互动特征学习方案学习规律学习资源题库过程数据测评数据学习计划制定方案制定计划规律挖掘学习支撑系统结构图学科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公共服务基础框架内容学习网络交流自主训练作业/考试智能诊断策略选择教学工具控件库物理学习网站授系统化学学习网站语文学习网站英语学习网站资源选择资源层框架层中间件层应用层…学习资源网站题库学科学习网站群学习支撑系统层次结构图教学支撑系统引擎备课考试评价博客素材库教案库教学策略学习资源题卷库教学日历电子图书教学计划实施编辑引擎搜索引擎制作工具组卷考试批卷分析多媒体教室工具网络教室工具教学支撑系统结构图动画工具:专向工具、二次开发工具,如:解不等式平台解方程组平台化学编辑平台四则运算平台化学知识平台动画工具数学函数训练几何讲解化学实验训练物理光学平台物理电学平台历史活动地图学科资源制作工具的研究与开发返回–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教学实施及评价平台;–学习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让全社会了解学校的平台;–教师培训、教科研平台;–家长、教师、学生、管理者互动平台。最大限度地营造有效的教与学环境返回研究性学习平台架构及其作用作用与目的:为研究性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撑环境和管理手段教师功能–为学生发布信息、学习内容等–管理学生选择的研究题目–管理学生协作小组–管理学生搜集的信息、形成的结论–管理学生相互交流过程、相互评价结果–帮助学生将研究结果发布–管理学生进一步讨论的过程及结果学生功能–组成小组、选择题目、搜集信息、组内讨论、发布成果、交流研讨、相互评价、深入讨论等的
本文标题:如何整体推进区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