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B.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C.“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D.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1)D(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故选D。(2)“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而从注释“诗人被贬黄州期间”可知,诗人此时是被贬之人,而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展示了诗人此次春游的欢聚畅饮,诗人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这表现出诗人的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故答案为:⑴D;⑵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注释】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3)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参考资料: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答案】(1)B(2)C(3)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解析】【分析】(1)B项,“三至六句……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错误,这几句主要是说战争不断导致自己和亲人不能相见,没有体现“阴阳相隔”,“商参”只是用夸张的手法写相隔之久;且这几句诗表达的应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选B。(2)A项中,通过“不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战士的思归之情;B项中,通过“离思”、“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伤;C项中,阮籍的《咏怀》表现的是战士为了国家利益征战沙场的忠肝义胆,和本诗中体现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思乡之情不相符;D项中,通过“鸣悲”、“凉风”和“寒无衣”,天气寒冷,蝼蛄悲鸣,将士独自在外没有过冬的衣服,表现出将士对亲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婉。故选C。(3)先看手法上,两首诗都是通过昔日和今日的对比表现前后的变化之快和时间之快,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是今昔对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今昔对比。再看内容上和情感上,两者都是在表现战士内心的悲伤,但《采薇》中,还有战士在回乡之时对亲人团聚的期望。故答案为:⑴B;⑵C;⑶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⑶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包括: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至于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杜鹃花得红字①真山民②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释】⑥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传说为蜀王杜字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直接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的遗憾寄予眼前的芳丛。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2)诗歌颔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了杜鹃鸟,杜鹃鸟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答案】(1)C(2)诗歌颔联的意思:杜鹃鸟声声叫着“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不同:①本诗颔联由虚到实,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哀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解析】【分析】(1)C项“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的说法有误。颈联手法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故选C。(2)本题注意“归心”指思归之心;“白”指倾诉。第二问是诗歌形象的比较阅读。首先要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找出关键词句,结合背景体会形象特点;再从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等角度体会形象意义;最后归纳不同点组织答案。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在结构上,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使得诗歌内涵极为丰富;在情感上,宋朝灭亡后,很多遗民诗借杜鹃之典寄托亡国之恨,家乡之恋,一时成为风气。诗歌借杜鹃花,抒情言志,表达故国之思,更加渲染出杜鹃哀美的特点。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展现出诗人被贬后的内心的凄怆与悲凉,突显出诗人的郁闷悲伤,同时也衬托出环境的恶劣。故答案为:⑴C;⑵诗歌颔联的意思:杜鹃鸟声声叫着“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不同:①本诗颔联由虚到实,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哀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蝶恋花(北宋)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①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注释】①终了:纵了,即使写成。(1)全词抒写________(之情)。用词典雅精致,如下阕为避免直白重复,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指代书信。(2)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请从上阕赏析词人是如何抒写伤心语的。【答案】(1)相思离别之苦;尺素;浮雁沉鱼(2)
本文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7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