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一节返回目录视频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31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的加剧,社会矛盾激化1905年1906年1907年1908年1909年1910年10399188112149226清末群众起义斗争(次数)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清末群众的反抗斗争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慈禧在西安以光绪名义下诏变法,“新政”由此开始。从1901年下诏变法到1911年清朝覆灭,清政府先后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政府派出考察团赴各国考察立宪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清末“新政”及其破产清末新政的内容改革官制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改革军制裁撤绿营,建立新军改革教育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改革经济制定商法,奖励工商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行预备立宪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6年,清政府被迫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破产。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代表团与西人合影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孙中山:(清王朝)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在发展,这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他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视频视频孙中山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刊登孙中山《上李辅相书》的《万国公报》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秋,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会员入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商人工人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学生会党农牧业总计963925126178兴中会会员构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视频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出版了《革命军》陈天华出版了《警世钟》《猛回头》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我中国今日欲摆脱满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黄兴1904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张继等留日归国学生及谭人凤、周震鳞等人,组织成立了华兴会,提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政纲。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团体时间领导人地点兴中会1894孙中山檀香山华兴会1904黄兴、宋教仁长沙光复会1904蔡元培、陶成章上海日知会1906刘静庵武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有统一的革命纲领1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2主张采取武装斗争手段推翻封建统治3有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4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三民主义基本内容基本任务缺陷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民族革命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没有提出推翻地主豪绅阶级的统治民生主义平均地权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分化与对立,达成社会革命的目的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缺乏社会基础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视频辩题改良派革命派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革命招致内乱外患只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没有民主共和能力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中国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要不要社会革命反对平均地权只有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革命还是改良的问题,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划清了革命与改良间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意义“数年以来,革命论盛行于国中,今则得法理论、政治论以为之羽翼,其旗帜益鲜明,其壁垒益森严,其势力益磅礴而郁积,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而身行破坏。”——《新民丛报》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二节返回目录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时间起义名称11895广州起义21900惠州起义31906萍浏醴起义41907潮州黄冈起义51907安庆起义61907惠州七女湖起义71907安庆起义81907钦廉起义起义91908云南河口起义101910广州新军起义111911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武装起义“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武装起义“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方声洞:《禀父书》“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与妻书》一、封建帝制的覆灭1911年,清政府借“国有”名义出卖路权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机“劫夺”商股,激起湘鄂粤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尤以四川最烈。保路风潮一、封建帝制的覆灭视频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革命党发起武昌起义,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随后,各地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武昌起义一、封建帝制的覆灭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帝制终于覆亡。一、封建帝制的覆灭视频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誓词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革命派在政权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它所颁布的各项政策,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政治方面保障人权平等,允许女子参政,禁止买卖奴婢,禁止刑讯等经济方面鼓励实业发展,保护私人财产和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文化教育实行教育改革,提倡男女同校,改学堂为学校,废止旧教科书社会习俗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社会陋习临时政府的颁行的政策措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具有民主性、进步性。中华民国主权在民;国内各民族平等1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2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3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2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3推动了社会变革,促使经济、思想和风俗发生积极变化4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5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三节返回目录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4页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到以袁世凯为主的北洋军阀手中,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时代。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孙中山请辞袁世凯掌权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政治方面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经济方面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文化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外交方面出卖国家主权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视频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由于北洋军阀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最终失败。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掀起护国运动。次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护法运动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本文标题: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8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