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扶贫开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龙源期刊网扶贫开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者:刘国栋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年第02期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科学制定扶贫举措,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方式,经过30多年的努力,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骄人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历史使命。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对未来五年的扶贫攻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并将扶贫开发的目标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明确要求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扶贫开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初,就着眼于彻底“推翻使人们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了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其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基于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社会财富不会再像以往的阶级社会那样由少数剥削阶级占有,而是由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界定,将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不发达的现实,面对还有几亿中国人仍处于贫困的生活状态,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并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高度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探索和认识,为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扶贫开发的力度,将扶贫开发作为解决我国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扶贫开发实现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要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将扶贫开发任务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了改革发展的成果。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龙源期刊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打赢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让我国仍处于贫困状态的人民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举措。扶贫开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和解放。从人的解放的历史规律考察,这一过程要经历人摆脱艰险繁重的劳动的阶段、摆脱阶级的剥削与压迫的阶段、摆脱自然与社会的奴役的阶段,人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阶段。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摆脱了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开始踏上摆脱自然与社会的奴役、实现人人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人的解放为宗旨,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面对不发达的国情,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因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导致的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在享受发展成果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还有部分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2,虽然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但仍然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0.4这一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贫困人口基数仍然很大,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虽然较2014年减少1442万人,但仍然有5575万的贫困人口。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高于国际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数量很大的贫困人口,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是改革不到位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身固有的问题,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要解决也必然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多次提及要提高扶贫质量,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收入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戮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扶贫开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既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期盼,也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扶贫开发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龙源期刊网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十三五”期间能不能打赢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在当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建设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贫困人口无疑成为社会整体发展进步的一个“短板”,补足“短板”,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才能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这个“全面”的含义既体现为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全面发展,也体现在“小康生活”覆盖社会群体的全面,即不分地域、区域,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站在这个战略高度考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我们要完成扶贫开发的任务,在中国社会彻底消灭贫困人口。再次,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为扶贫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目标导向,而扶贫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提供支撑。当扶贫开发任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分享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过程中,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万众一心、和衷共济,为早日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作者系内蒙古大学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责任编辑:康红波
本文标题:扶贫开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9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