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题(含答案)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2.1979年,傻子瓜子经营者年广九因为生意兴隆雇了十多个工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却说:“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第二年又有人将年案上报到邓小平那里,他只批了六个字:放一放,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A.非常看重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B.用迂回战术解决国内的重大分歧C.思考问题充分考虑群众的想法D.希望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A.农产品产量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C.“左”倾错误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4.下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A.走向改革开放B.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5.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试卷第2页,总11页A.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一五”计划实施D.工业化基本实现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A.改革市场体系B.改革资源配置方式C.改革贸易体系D.改革人才体系7.下表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百万元)》年份182018701913195019731998中国2286001897402413442399037400483873352中国占世界份额(%)32.917.28.94.54.611.5对上表内容理解正确的是()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居于世界重要地位②鸦片战争前中国已开始工业化进程③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下表是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表。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A.公私合营B.计划经济C.国家援助D.抗美援朝9.现代中国某时期江苏省出现了“百万人会师田头”、“踢翻老历本,三麦赶水稻”、“一天等于二十年”、“产量翻一番太少是右倾分子”等生产口号。据此推断,这是()A.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刺激了劳动积极性B.农业集体化,合作社农民生产热情高涨C.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思潮的典型表现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赢得广泛认可10.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D.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12.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195719505164.0419.61189.3195820000196.9477.01563.1195917000170.9410.41214.7196014350106.3194.1985.519611475080.0181.4506.5A.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C.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试卷第4页,总11页D.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13.下表为湖南省宜章县195-196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年份计划产量实际完成为计划的百分比1958年22.13万吨7.1763万吨32.4%1959年42.25万吨7.1841万吨17%1960年19.33万吨5.944万吨30.7%A.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B.我国忽略农业的基础地位C.我国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D.我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14.1984年春天,福建省55位厂长和经理敢为天下先,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轰动全国。厂长和经理们“呼吁”的背景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B.平均主义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C.“南方谈话”解放人们的思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5.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口号,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特区,中国开放的大门②十五年内超过英国③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④中国圆梦,百姓有福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16.1961年中共中央规定,在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该举措()A.是“左”倾错误泛滥的表现B.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顺应知青上山下乡运动D.缓解了粮食紧张局面17.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18.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分析下图,在A年代出现投资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中国投资事变化图(单位:%)A.一五计划的实行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运动19.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例55%33%8%3%1%A.土地改革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20.中国的资金积累率由1952年的11%上升到1957年的20%,这种罕见的积累率使中国可以进行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是()A.土地改革B.过渡时期总路线C.双百方针D.大跃进21.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22.我国某部宪法规定:“国家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它们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下内容与该部宪法出台处于同一时期的是()A.中共七大的召开B.“调整”八字方针的提出C.参加日内瓦会议D.成功研制原子弹23.有史学家认为:连接每个时期独领风骚的城市,就是一部历史的缩影。与下列表述相吻合的城市是()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试卷第6页,总11页24.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25.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而1978年以后,大量的农民工却可自由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体制变革的结果B.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D.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二、简答题26.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基础。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史的问题:(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2)鸦片战争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出现怎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的历程?(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确立起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1958至1961年我国开展了哪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的是哪一次会议?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与现实》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现代工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更生结合的发展方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材料中所说的“两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4分)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2分)试卷第8页,总11页28.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0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