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现浇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批:XXXXXXXXXXX公司2016年08月1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混凝土被广泛应用,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墩身混凝土施工中尤为突出。墩身混凝土施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商品混凝土的原材、制作、运输、现场灌注、养护以及模板的施工工艺工法等一、混凝土的运输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浇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2、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的纵坡不宜大于15%。3、用吊斗运输混凝土时,吊斗出口承接面间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吊斗底部的卸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4、用机动车运输混凝土时,应选择平坦的道路,且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厘米。5、混凝土在倒装、分配或倾注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或漏斗等金属器具。当采用木制器具时,应内衬铁皮。6、采用泵车输送时,入泵前坍落度控制在120-200mm。二、混凝土的浇筑1、在浇筑混凝土前,地基面应予清理,并应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基面,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积水。2、浇筑混凝土前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摸板、支(拱)架、钢筋骨架、预埋件及梁支座等加以检查。当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2作记录。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施工的预留拱度。(2)、模板、支架、支撑、支柱等结构的可靠程度。(3)、拆卸支架器具的装备状态。(4)、钢筋骨架的安装位置。(5)、脱模剂的涂刷情况。3、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木模板应用水湿润,但不应留存积水;当模板油缝隙和孔洞是,应予堵塞,不得漏浆。(1)、抗渗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要有可靠的止水措施。(2)、在抗渗混凝土结构中有密集管群穿过处、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预埋大管径的套管处、预埋面积较大的金属板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3)、混凝土灌注应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自由侵落高度不宜超过2m,如因超高而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采用串桶、溜槽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串桶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4)、混凝土应从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灌注。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完毕。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3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5)、结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钢筋密集以及其他特殊部位,必须事先制定措施,施工中加强振捣,不得漏振。4、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厘米。(2)、表面振捣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捣部分的边缘。(3)、附着式振捣器的设置间距和振捣能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4)、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气泡,表面呈现浮浆现象为度。(6)、结构施工缝应留置在受剪力或弯距最小处,并符合下列规定:墙体施工缝留置位置:水平施工缝宜留置在底板上300mm以上,垂直施工缝同板施工缝距预留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7)、施工缝处连续灌注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按设计安置好止水带或膨胀止水条;②、已灌注混凝土强度:水平施工缝处不低于1.2Mpa,垂直施工缝处不低于2.5Mpa;③、施工缝的处理,须在旧砼表面100%凿毛、清洗,在灌注混凝土前须铺同一标号的砂浆;④、施工缝处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4(8)混凝土灌注地点应采取防止暴晒和雨淋措施。(9)、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端头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杂物,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10)、底板混凝土应沿线路方向分层留台阶灌注,混凝土灌注至标高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在作压实、收浆、抹面。(11)、结构变形缝设置嵌入式止水带时,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止水胶带接口应用粘胶剂粘为一体,以防接口渗漏。灌注前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修补好;②、顶底板结构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振实,将止水带压紧其表面上后,方可连续灌注混凝土;③、边墙止水带必须固定牢固,内外侧混凝土均匀、水平灌注,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12)、墙体和顶板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并符合下列规定;①、墙体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灌注,至顶板交界处间歇1~1.5h,然后再灌注顶板混凝土;②、顶板混凝土连续水平、分台阶由边墙、中墙分别向中线方向进行灌注。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析水时,应采取措施施予以消除,但不得扰动已浇筑的混凝土。5(2)、作好混凝土浇筑记录。三、养护1、混凝土浇筑后应根据气候条件,最迟不超过12小时即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操作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2、当新浇的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相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直至混凝土获得50%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并不得少于7d.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临时防护措施应延续到混凝土获得75%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并不得少于10d。(1)、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生,结构混凝土养生期不小于14d。混凝土养生可采用养生液或塑料薄膜、草垫、湿麻袋、草袋、砂覆盖等,不允许在无覆盖情况下直接在砼表面浇水养护。(2)、抗渗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差不得超过15oC。(3)、顶板浇筑完混凝土后,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支顶。①、当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人、堆放机具或架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四、拆模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6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2)、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拆除。2、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应减少模板损伤,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除、吊运模板。3、当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部件时,应采取措施,混凝土不得受损。4、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5、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获得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6、混凝土结构的防裂措施主体结构顶、底板及侧墙是一种厚壁结构,一般情况下,其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为防止开裂,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合理确定分段长度,一次施工节段过长,容易出现裂纹,主体结构分段施工,目的减小混凝土的总收缩量;(2)、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在满足强度、密实性、耐久性、抗渗等级和泵送砼的和易性(即塌落度及其损失)要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控制砼的水泥用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以及采用双掺技术,掺入20%左右的优质粉煤灰,并按设计强度、抗渗等级通过实验确定最佳配合比。另外,水灰比是对抗渗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水灰比不应超过0.5。(3)、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夏季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应超过30℃,7冬季浇筑混凝土不能低于5℃,严格测试;(4)、在混凝土中添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双掺”技术;(5)、防止模板松动变形,振捣密实,初凝前安排混凝土抹面作业,进行混凝土表面的提浆、压实、抹光,有助于防止表面裂纹的产生;(6)、加强养护,①在使用养生液膜养护时养生液膜上适当喷水吸收水化热。②做好基坑的排水措施,基坑内不得形成积水。③在炎热的天气下,基本养护前应进行早期养护,一般在砼密实成型后进行30分钟早期养护。④不允许在无覆盖情况下直接在砼表面浇水养护。五、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现场调度按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及时调整施工安排和布置防雨措施,减少降雨对施工的影响。2、当灌注混凝土时遇到降雨,应及时根据砂石料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施工完毕及时覆盖,防止雨水冲刷表面,尽量避免在大雨时灌注混凝土。六、冬季施工保证措施1、提前做好冬季混凝土及外加剂配比试验,提供合理可行的配合比,并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工作。冬季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2、水及骨料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的加热温度。首先加热水,其温度不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8至80℃以上,但要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拌匀后再投入水泥。当加热水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不高于60℃;水泥不能直接加热,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预热。混凝土搅拌时间较常温施工延长50%。3、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被冻裂的矿物质。4、增设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保温设施,缩短运输时间,减少中间倒运,严格监控混凝土的入模温度。5、混凝土浇筑前,先清除模板、钢筋上的积雪,冰凌融化干净,当温度低于-10℃时,要将直径不小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预埋件加热至正温。6、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要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埋件),进行保温防寒。7、对灌注完成的混凝土体,要立即做好防寒保温或加温设施,结构的边棱角,要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采取相应的防风措施。
本文标题:现浇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0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