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丁堂》编辑小组编辑出版『主题策划』旅游马丁堂Madingtng2007.10大理丽江凤凰欧洲目录CONTENTS蔡慧雯P3、P5白杨P8中国新闻、国际新闻校园动态学术名师曾文琪P10书目介绍李鑫P22主题策划合作与冲突: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郭立新老师P14湘行散纪欧丁P15游走在危险的边缘钟传芳P17忧郁的欧洲茉妮P18永不褪色的魅力张越飞P20版面设计:赵蕾钟传芳《马丁堂》编辑小组:白杨蔡慧雯李鑫欧丁曾文琪钟传芳马丁堂·巍巍马丁堂中国新闻文/蔡慧雯2007Oct4福建接连发现27处考古遗址今年七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福州、莆田、泉州等地市文博人员考察沈海高速福厦段扩建项目沿线后,发现了27处重要遗址。遗址中有1处宋代窑址、1处唐宋建筑堆积、3处旧石器遗址,其余大部分为新石器、商周遗址,少量为战国至汉代遗址。当中的3处旧石器遗址都发现数件以燧石为原料打制的“漳州文化”小石器,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年。据悉,福建博物院已挑选出遗存丰富的14处遗址,于近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From中国网)2007Oct8有史以来首本壮语文教材在香港公开出版发行最近,香港语言学会出版发行了《壮语教程:中国西南语言文化的田野记录及复兴》一书。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壮语文教材在香港公开出版发行。这本教材用英文写作,课文部分采用壮文、国际音标、英文对照的形式排列,目的是让人们特别是海外的学生通过国际音标和英语来学习掌握壮语壮文,以至能用壮语进行交流,最终能了解和研究壮族的语言文化。该教材在香港大学试用了3年,普遍反映良好。有关专家认为,该书不仅对语言学、民族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编辑学、社会学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启发意义。(From新华网)2007Oct9亚洲水稻栽培也许源自太湖流域亚洲海岸线范围内,最早的水稻栽培原来起源于中国太湖流域。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对太湖流域杭州湾附近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跨湖桥进行考古时,有了上述发现。相关内容的论文已被刊登在近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早在7700年前,聪明的史前人类利用烧荒筑坝的方式,营造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环境。有证据显示,古人也可能使用猪的粪便灌溉稻田。“当时人口不多,基本靠拾野果、打猎等方式谋生,水稻并非主食。研究也表明,出土的稻谷还处于半野生半驯化阶段。”研究人员介绍说,据推测,史前人类种植水稻的目的可能是用来酿酒。据悉,用烧荒的方式来开垦稻田,跨湖桥的祖先比邻近的河姆渡遗址早了约1000年。为了进一步探究文明起源,该研究团队已展开科考第二阶段活动,将进一步探寻人类文明的“蛛丝马迹”。(From东方网)2007Oct10北美古人类可能是云南元谋人后代近日,有研究者提出,北美古人类可能是从中国云南元谋人等亚洲古人类迁移而来。 辽宁省本溪的庙后山古人类及旧石器遗址是马丁堂·4巍巍马丁堂迄今发现的早期人类在中国境内到达的最北的地方。近年一直研究该地的辽宁考古研究所傅仁义教授说,庙后山遗址的时代被认为距今约30万年,正好将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和东西伯利亚及北美早期人类的时代连接了起来,在时间上构成了清晰的渐进进化序列。而在地理分布上,从中国云南到中国北方,经东北地区到东西伯利亚,再通过白令海峡到北美,也构成了一条清晰的地理迁移路线。这足以说明,北美洲古人类极有可能是云南元谋人等亚洲古人类的后代。同时,傅仁义认为,当时营狩猎生计的人类对北迁动物的追踪以及对火的掌握,都为早期人类向北迁移提供了理由和条件。(From东北新闻网)2007Oct10专家确认西汉阳陵随葬谷物中有花生史书记载,花生是明代从南美传入中国的。但最近,专家确认汉代阳陵陪葬坑出土的花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花生。此发现把我国花生出现的历史提前了1500多年。汉阳陵的发掘是在1990年。1991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进行了报道。相关照片引起美国一位玉米专家的注意,他认为出土谷物中含有玉米。为此,考古人员提取了谷物样本进行研究,未发现玉米,却发现了20多粒类似花生的东西。后来,考古人员将它们交至省文物保护中心,在多年的研究后,终于在近日证实它们就是花生。汉代随葬谷物中,花生还是相当罕见。这个鉴定结果把我国花生出现的历史从明朝提前到西汉。但到目前,这些花生的用途和来源还无法确定。(From华商报)2007Oct24日本学者:秦代文件传送原理类似电子邮件2200年前秦朝各级政府文书的传送原理类似于当今的电子邮件,日本爱媛大学秦文化研究专家藤田胜久在对湖南里耶出土的秦代简牍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2002年,在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的3.7万枚秦简震惊学术界。在已公布的简牍中,有两枚引起了藤田胜久的注意。这两枚简牍除正面刻有正文外,背面左右两侧还分别记载着收信、发信记录。藤田胜久研究后认为,这些简牍实际上并非用于实际上下级传递的文书实物,而是由县官府处理过的留底副本,作为档案资料而留存的。藤田胜久认为,县官府在传递文书的同时还将之整理并保存副本,这和当今电子邮件的收信、正文、发信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日前,他于里耶秦简发掘地举行的“里耶秦简和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布了自己的研究结论。(From新华网)[一句话新闻]2007Sep0:9月26日,捷克首家孔子学院在帕拉茨基大学正式落户。马丁堂·巍巍马丁堂2007Sep0:北京周口店猿人文物展9月28日到10月10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展。2007Oct4:安徽繁昌县荻港板子矶明塔地宫现场发掘出明代佛像、铜熏炉、瓷器、玉器、珍珠、玛瑙及其钱币等珍贵文物22件。2007Oct:考古学家袁仲一近日指出,在秦始皇陵园旁新发现的“秦陵第二大墓”,其主人很可能是秦第三代皇帝子婴。2007Oct8:全国首届汉藏、阿尔泰语系语言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0月4日至6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2007Oct8:日前,在哈尔滨开幕的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上,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李庆福教授和前往该校进修的女书传人欧阳红艳提交了论文《再论平地瑶的语言和文字》,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2007Oct10:围绕青年作者藏策的《超隐喻与话语流变》一书,天津市作家协会举办了相关研讨会。2007Oct12:首个完整的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近日在深圳盐田绘制完成。2007Oct16: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发现一处明末万历年间的畲族古墓,这是景宁迄今发现的畲族最早的古墓,对于研究畲族古代丧葬习俗具有重大意义。国际新闻文/蔡慧雯2007Sep24日本海域的“水下金字塔”1986年,日本与那国岛的一位潜水员在附近海底发现了一处具有金字塔形的结构的石质遗迹,此后,与那国岛的一个海角被非正式地更名为“遗迹点”。今年6月,研究此遗迹长达十数年的日本海洋地质学家木村政昭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认为,这个遗迹是一个古代文明的遗留物。不过,木村提出的“海底古城说”在科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个“遗迹”其实只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已。(From人民网)2007Sep26腕骨化石意味矮人是新物种2003年,科学家在印尼所属的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了大约生活在1.8万年前的史前“小矮人”化石。当时科学家将之作为一个新发现人种,命名马丁堂·6巍巍马丁堂为“弗洛里斯人”(Homofloresiensis)。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所谓“弗洛里斯人”不过是旧有人种中的畸形病人。9月21日的《科学》杂志上一篇报告称,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编号为LB1的化石样品的3块腕骨,发现这些骨头的形状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腕骨不同,而且带有更多猿类的特征。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化石可能代表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分支,它们会成为支持“弗洛里斯人”这一新人种存在的新证据。(From科学时报)2007Oct1趁好天气去旅行:尼安德特人迁徙新证据《自然》杂志上一篇文章报导,人类学家测定了一些四万年前人类遗骸中的线粒体DNA。测定结果显示,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样本的线粒体DNA序列,与欧洲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序列相近。这一结果支持了一个理论:尼安德特人曾趁着气候转暖,迁徙到了俄罗斯各大平原中。人类学家们根据这一结果推测,尼安德特人有可能走得更远,足迹甚至可能达到现在的中国境内。(FromNationalGeographyNews)2007Oct2理论与实践:探求古希腊人的实际知识体系唯物主义一向告诉我们,实践是知识的泉源。与这句话相呼应,最近由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针对科学与文学文献的研究指出,古代希腊工匠也许并不拥有精密的数学知识,但他们也能制造出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机械。研究者说,这些工匠并非到过柏拉图开设的大学去学习几何,但他们能在不断的试错与改进中取得实用的知识。这项研究试图以探求古代劳动人民脑中实际存在的知识体系,来弄清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知识在历史上的相互作用。(FromEurekAlert!)2007Oct12英美科学家研究结论:语言也存在“进化”语言的进化是语言学的一个经典论题。在10月10日的《自然》杂志上,英国雷丁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分别发表了关于语言进化研究的论文。前者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分析英语、俄语、希腊和西班牙语4种印欧语系语言中200个基本单词数千年的演变过程,发现使用较为频繁的单词在数千年间变化相对较少;后者则对英语动词作了全面分析,发现古英语中不规则动词的时态变化在长期演进中会逐渐地规则化,而一个动词的使用频率与时态变化规则的形成速度成反比。他们的研究通向一个相同的结论:使用越频繁的词语,越不容易在时间长河中被湮没或改变。由于这一结论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颇为相似,故其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语言进化论”。(From新华网)2007Oct12空间与政治:汤加人的空间概念与政治改革汤加王国从去年11月起,岛上王党与民主人士的冲突就渐趋激烈。对岛上的民主改革进程,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的人类学家乔万尼·伯纳多(GiovanniBennardo)根据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价说,汤加的西方民主化改革将会步履维艰。伯纳多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汤加人的空间概念。马丁堂·7巍巍马丁堂他发现,在描述物体位置的时候,汤加人不是以自己,而是以另一个具有重要自然或社会环境意义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在让他们绘画岛屿平面图时,不少人都会将岛上的主要城镇画在岛的中心处——尽管这个镇可能地处海边。伯纳多认为,对汤加人来说,其思维方式是集体主义的,个人不能超越集体。而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去适应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民主,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件吃力的事情。(FromNorthernIllinoisUniversity)2007Oct1种地只为有衣穿?农业起源问题的新观点对于人类历史上农业起源的问题,学界的经典观点是,人类发展农业是为了满足对食物的需要。然而,澳洲国家大学的伊安·吉利甘(IanGilligan)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人类发展农业是为了种植纤维作物以满足衣着的需要。他指出,在最近一个冰期的末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变化较大。在气候变化中,人类需要制作具有不同特点的衣服以适应环境。对衣料多样性的追求这就促进了纤维作物的种植,以及对可供毛家畜的驯化。相比之下,在南半球的澳洲大陆气候变化较平缓,当地居民不需要制作复杂多样的衣服,因此农业发展也就滞后。吉利甘认为,在那个野外食物资源丰足的年代,“食物推进农业论”并不太能站得住脚。(FromDiscoveryNews)2007Oct1过去并不在身后:艾马拉语言的时间倒置直到现在,世界上所有已被研究过的语言在表达时间方面,都将‘未来’置于我们本人之前,将‘过去’置于我们身后。但最近一期《认知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语言学研究报告指出,生活在玻利维亚、秘鲁和智利的安第斯高原的艾马拉人的语言脱离了这种“标准模式”。他们是第一个有文件记载的将时间概念倒置的民族。艾马拉人的语言在表达时间概念时的独特性早在西班牙最初征服这里的时候就已被西方人注意到,但以前还没有人细致分析过艾马拉人“对于时间的完全不同的理解”。(From中华网)[一句话新闻]2007Oct:秘鲁国家自然资源协会的生态学家在秘鲁阿尔
本文标题:主题策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