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2006至2010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福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凸显期”。中共深圳市委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任务,中共福田区委第四届四次会议提出实施“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改革创新是全面落实市委、区委提出的战略任务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根据福田实际情况,按照《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一、成绩与挑战(一)“十五”期间改革创新成就为未来五年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1、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新探索。进行了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了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减少了审批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建立了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窗口办公制度、定期评估制度、听取意见制度、举报控告受理制度和听证制度,健全了行政许可监督制度;进行了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八定”,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和功能及收支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全额、差额、自筹和企业化管理四类,整合了职能相近和交叉的单位,推行了职员制和雇员制;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网络和信息安全平台、政务服务平台、软件基础平台、应用级互联网主机托管中心和区级应急指挥中心,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建立了区政府采购中心,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了行政监督力度。2、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了新飞跃。出台文化体制改革的三个“15条”重要文件,探索公共文化场所实行委托经营的新路子,推行政府文化采购,通过招标、企业冠名等形式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市场运作的文化模式;进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将文化中心、影剧院、文化广场合并成立新的文化中心,新文化中心与文化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设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助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与经营,拓宽了文化投融资渠道。3、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突破。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职校重组,创新了办学模式;积极扶持有经济实力和办学经验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初步形成了多渠道投资的办学局面;改革学校人事制度,面向全国招调教师,实行教师和校长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岗位责任制和业绩考核制,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改革基建和财务管理制度,统一公办中小学财务核算,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行工程、设备招标和校长离任审计;建立了行政主导、社会承办、学校参与的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4、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成立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健全了卫生防疫体制;对街道医院进行调整、合并、转型,整合卫生资源,提高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一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使我区成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施一体化医疗服务管理体系,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实行全员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院(站)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5、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果。开放环卫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将全区清扫保洁业务全部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和末位淘汰制;实行环卫工作连带责任制,机关科室人员到街道挂点并对街道环卫工作负连带责任;完善环卫督察制度,实行巡查暗访制和有偿举报制;创新待建地监管办法,建立待建地和预留地档案;改革环卫作业模式,对市政道路由“每天一大扫加连续性保洁”改为“每天两大扫加连续性保洁”,将清扫保洁范围由市政道路扩展到沿街门店和公共场所,解决了“一条道路多家清扫”带来的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等问题;“城中村”全部引进专业化环卫管理。6、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实行环保信访投诉经办人负责制、接听电话AB角制,一日内转出受理投诉件,三日内到现场取证,七日内见处理结果,十日内结案,提高了投诉案件办理效率;建立重点信访回访制,从源头减少重复投诉率;将医疗机构环保工作纳入监管范围,定期跟踪,监测达标排污情况。7、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开创了新局面。建立了区安监局、街道安监站、社区安全专职干部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实施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相对委托执法权;建立安委会、执法部门安全监督联动协调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在领导巡视制度基础上,成立以街道安监站、股份公司、居委会的安全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全巡查队伍;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区安委办与全区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8、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走出了新路子。成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将街道党委改为街道党工委,实现“一社区一支部”,健全了社区领导体制;制定社区建设五年规划;按照便于社区管理、便于社区服务、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社区协调的原则,重新调整社区居委会;设立了社区工作站,实现“居站分离、职能分开”,完善了社区组织体系;在部分社区实行直选;实行居务公开;成立社区警务室;建立社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了社区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建立了区级社区学院和街道社区分院。(二)“十一五”期间改革创新面临的挑战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是“十一五”期间改革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20多年的改革,难度系数较小的改革基本完成,难度系数大的深层次改革任务还很艰巨;经济领域的改革硕果累累,行政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还刚起步。在政府管理体制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行政审批项目还比较多、审批程序还比较繁琐、行政行为还不规范、行政效率还不高、行政监督还不健全、政绩考核还不科学;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事社不分、事业单位过多、财政负担过重的现象,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重购置轻管理、重财政投入轻多头融资、重部门利益轻总体效益,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占用形态多样、产权管理不到位、运行效率低、运行成本高、资产监管不到位;在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农村城市化的居委会还没有与股份公司脱钩,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还不高,居委会直选率还很低,社区服务网络还没有健全;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开放程度还不高,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干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的绩效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环保、城管、安全生产领域的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长效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面对全市各区你追我赶的改革创新态势,对福田区来说是挑战更是动力。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终点。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不能走在周边地区前面,实际上就是投资环境相对弱化。改革创新是福田最大的资源,最大的发展动力,最大的投资环境。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区,改革创新应走在全市各区前面,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动力、资源和空间,向改革创新要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向改革创新要和谐福田和效益福田。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第四次党代会和区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树立“新特区”意识和“工兵”意识,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个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创新,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战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和国际化中心城区,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二)基本原则1、坚持转轨与完善并重。“十一五”期间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继续对还有计划经济色彩、具有较强垄断性的行业,如医疗卫生、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体制性改革,主要任务是“转轨”。另一方面要对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成熟,还不完善,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一些领域进行改革,主要任务是“完善”。坚持“转轨”和“完善”并重,建立更加规范、更加成熟和更具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管理体制。2、坚持宏观、中观、微观改革共同推进。宏观改革要统筹行政管理、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的创新,中观改革要对行业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微观改革要对市场基础、组织机构和市场主体进行创新,要科学统筹宏观、中观、微观改革,相互协调,共同推进。3、坚持把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摆在突出位置。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协调改革、整体推进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改革开始触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非经济领域,只有不断加大非经济领域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进一步深化。要通过行政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事业的运行效率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4、坚持循序渐进,注重改革实效。改革创新要务实、求新、渐进,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要坚持“半步”策略,积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建立改革成效评估机制,为改革方案的修正与完善提供科学参考。5、坚持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要由改革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单兵突破向全面改革、系统改革、整体推进转变。要制定改革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改革计划,改革方案出台前要进行专家论证,对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改革项目要召开听证会,对改革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对改革绩效进行科学评估。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也是对已有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一次重新调整,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和稳定。(三)总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改革管理方式为手段,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建符合现代行政管理与时代发展要求,有中国特色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头执法等问题,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形式多样、网络健全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纠纷调处机制、社会预警机制、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管体系。三、主要任务(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1、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和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经常性审批事项审查机制。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审批事项,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调节解决的,不设行政许可。----建立审批管理机制。规范许可标准、程序和时限,清理非行政许可类审批,推行非行政许可类审批法定化和标准化;加强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任何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将本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
本文标题:改革创新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