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育部补助推动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办公室
教育部補助推動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辦公室1教育部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期中報告□年度成果總報告補助單位:教育部計畫類別:□經典研讀課程■經典研讀活動執行單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計畫主持人:陳文豪執行期程:96.08.01-97.07.31日期:中華民國97年2月13日教育部補助推動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辦公室1目錄一、計畫名稱…………………………………………………1二、計畫目標…………………………………………………1三、導畫目讀…………………………………………………1四、研讀成果…………………………………………………6五、議題探討結論……………………………………………19六、目標達成情況與自評……………………………………23七、執行過程遭遇之困難……………………………………23八、經費運用情形……………………………………………23九、改進建議…………………………………………………24十、附畫目錄…………………………………………………25(一)「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網頁製作成果…………25(二)近代《水經注》研究論著目錄……………………………31(三)活動剪影……………………………………………56(四)讀書會開會通知………………………………………58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2教育部補助推動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辦公室1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一、計畫名稱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二、計畫目標構成歷史的要素為人、時間、空間。因此,地理被視為是歷史的舞台,學者也指出地理與職官制度對歷史而言,譬若車之兩輪,說明地理與歷史關係密切。本所籌備期間即計劃以歷史地理為主要發展方向,期望為臺灣歷史地理學發展略盡棉薄之力。本所成立迄今已三年,一直朝向發展歷史地理學目標前進,除安排歷史地理學相關課程外,並已出版《白沙歷史地理報》二期(第三期編印中)、舉辦「第一屆白沙歷史地理學術研討會」(第二屆預定於今年十月間舉行),相關成果已獲學術界同行肯定。為奠定學生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基礎,本所強調由基本史料入手,開設「中國歷史地理文獻專題研究」課程,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地理典籍,進而探討其內容。唯限於授課時間,對於中國歷史地理典籍的介紹尚不夠全面,有賴於課外時間加強輔導。參與輔導學生者,以本所專任教師為主,如能獲得校外學有專精學者參與,對學生而言則會有更大的獲益。三、導讀場次第一場《水經注》讀書會導讀人陳文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時間2007年9月28日(五)下午14時至16時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白沙大樓台文所B教室(左側地下一樓)參加教師陳文豪、蔡泰彬、莊世滋、顧雅文、曾賢熙、詹宗祐參加學生林佳儀、謝榮芳、沈育政、黃明超、李守正、王琳鏗、陳家君、林家禎、劉錦蓉、謝佳錦、徐鳳岡、胡培堉、黄世宇、郭子琦、郭秉賢導讀範圍《水經注》導讀內容簡介第一次讀書會開始,由主讀人同是也是此計畫主持人陳文豪老師首先說明成立此讀書會的目的、發展方向及研讀方式。主讀內容分為七個部分:一、《水經》以前的水利著作。二、《水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三、酈道元與《水經注》。四、《水經注》的版本。五、研究《水經注》的三大學派。六、《水經注》研究的趙、戴公案。七、《水經注》研究概況。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2《水經注》是酈道元為《水經》所作的注文,追本溯源,因此從《水經》開始講起。《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有專著,但作者歷來說法不一,一說是郭璞撰,一說是桑欽撰。酈道元的《水經注》之所以成為歷史地理經典典籍,不僅在於其河流考查比《水經》記載的更為清楚,而且繁徵博引,詳加考證,態度嚴謹,是為歷史地理、水利史、考古學等方面的重要文獻,也是魏晉南北朝山水散文中的佳作。《水經注》的版本極多,但舊本《水經注》經文與注文混淆在一起,字句脫誤不少,至明清以後才有學者做校訂整理的工作,並形成著名的三大學派,即考據學派(朱謀涯、全祖望、趙一清、戴震)、詞章學派(鍾惺、譚元春)、地理學派(楊守敬、熊會貞)。其中,戴震校勘《水經注》時,曾捲入抄襲趙一清成果的公案,更是引起後人的討論。場次第二場《水經注》讀書會導讀人蔡泰彬(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時間2007年10月25日(四)下午14時至16時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圖書館館多功能會議室(地下一樓)參加教師蔡泰彬、陳文豪、莊世滋、顧雅文、曾賢熙參加學生林佳儀、謝榮芳、林正倫、鄭宇哲、沈育政、黃明超、李守正、陳家君、徐鳳岡、胡培堉、黄世宇、郭秉賢、黄聲岳、蔡東杰、蔡坤倫(中興大學歷史所研究生)導讀範圍《水經注》,卷一,〈河水〉至卷二,〈河水二〉內容簡介第二次讀書會內容為卷一,〈河水〉至卷二,〈河水二〉主要談黃河河源及其上游水系。黃河,今人美稱為中國的母親河,然〈河水〉是《水經注》全書最長的一篇,總共有五卷,占全部《水經注》的七分之一。在卷一經文「河水」之下有一段注文說:「《風俗通》曰:『江、淮、河、濟為四瀆。』」其意思為江、淮、河、濟是四條著名的大河;而這裡所說的四條大河─江、淮、河、濟─都是專名,不是通名,但在古代,「河」是黃河的專名,「江」則是長江的專名。古人還沒弄清楚黃河河源,把河源延伸到新疆塔里木河支流和田河的上源,甚至更遠,而這種錯誤的說法流傳已久,《水經》也承襲了這種錯誤,雖然酈道元作注時查閱大量文獻,如卷一中所說:「余考羣書,咸言河出崑崙,重源潛發,淪於蒲昌,出於海水。」,又卷二的注文說:「河水的重源有三,非惟二也。」、「河水又東注於泑澤,即《經》所謂蒲昌海也。……東去玉門陽關千三百里,廣輪四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滅。其中洄湍電轉,為教育部補助推動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辦公室3隱淪之脈。當其環流之上,飛禽奮翮於霄中者,無不墜於淵波矣。即河水之所潛而出於積石也。」由於當時的記載皆如此,所以酈道元也只能以訛傳訛。場次第三場《水經注》讀書會導讀人曾賢熙(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時間2007年11月23日(五)下午16時至18時參加教師曾賢熙、蔡泰彬、陳文豪、顧雅文、詹宗祐參加學生林佳儀、謝榮芳、林正倫、盧啟民、鄭宇哲、黄聲岳、郭秉賢、劉錦蓉、蔡東杰、沈育政、王琳鏗、蔡坤倫(中興大學歷史所研究生)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總圖書館多功能會議室(地下一樓)導讀範圍《水經注》卷七至卷八,〈濟水〉內容簡介第三次讀書會內容為《水經注》卷七至卷八〈濟水〉,曾賢熙老師首先帶同學閱讀《水經》原文,同時配合大量的地圖(以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為主)作說明,清楚展現了濟水歷經各朝代的發展變化。濟水發源於王屋山,流經之地多為起伏平緩的黃淮平原,先入河、合流,但黃河下游河道經歷多次改道是眾所皆知,因此這部分曾老師也蒐集許多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資料,輔以地圖驗證濟水與黃河之交接、匯流。濟水至成臯出黃河東流,沿途有不少支流匯入,由於這地區長期有水利開發,因此各支流所串連之水道、渠名,水經注文中皆詳列靡遺。濟水流至定陶後往東北流,經乘氏縣分為二。其中一條往東北流,匯入鉅野澤,出澤後,往東北流入海。另一條往東南流,會泗水後,入於淮河,這是因為地勢低窪而影響了濟水分流後的路徑。濟水所流經的地方,是華夏文明最輝煌的地區之一(齊國的故地),留下的古蹟、塚墓特別豐富,在水經注文中皆有留下記錄,從考古發掘的角度看,濟水注文為不可多得之寶貴線索。此外,濟水注中所引用的文獻有多達30餘種,施蟄存從《水經注碑錄》卷二注文資料中,輯錄十七條碑名,均加案語或考證,有助於古籍校讀,相互考證,相互發明。場次第四場《水經注》讀書會導讀人詹宗祐(建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時間2007年12月28日(五)下午16時至18時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4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白沙大樓台文所B教室(左側地下一樓)參加教師詹宗祐、蔡泰彬、陳文豪、莊世滋、顧雅文參加學生林佳儀、謝榮芳、林正倫、陳家君、鄭宇哲、黄明超、沈育政、郭秉賢、胡培堉、黄世宇、郭子琦、王琳鏗、蔡坤倫(中興大學歷史所研究生)導讀範圍《水經注》,卷五,〈河水〉至卷六,〈汾水、澮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過水、晉水、湛水〉內容簡介第四次讀書會內容為《水經注》,卷五,〈河水五〉,主要敘述黃河自河南省河陰縣東流至海的內容,其所敘包含今河南省及山東省黃河所流經的中國精華區域;另外,卷六敘述汾水、澮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過水、晉水、湛水這八條河流,這些河流全在今山西省境內,其中最大的是汾水,它是黃河在今山西省境內的最大支流。全部《水經注》中記載河湖水系及其流域最詳細的是河南及山西二省,主要原因,一為河南是北魏的司州,是首都的所在,而山西則包括并州、肆州、汾州及司、恒及朔州的一部分,這是北魏發跡的地點,都是酈道元所經之處。今山西省因為是一片黃土高原,河流於上向四方流注,所以水系相當複雜,黃河從北向南流經它的西境,又折而從西向東,流經它的南境;故黃河支流包含西流入河支流和南流入河支流兩部份;此外,境內還有一些北流和東流的河流,它們則屬於海河水系。在這卷中所記的河流就六十餘條,大部分都是酈道元親自考察所得。場次第五場《水經注》讀書會導讀人陳識仁(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時間2008年1月23日(三)上午10時至12時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白沙大樓台文所B教室(左側地下一樓)參加教師陳識仁、蔡泰彬、陳文豪、顧雅文、詹宗祐參加學生林佳儀、謝榮芳、林正倫、陳家君、謝佳錦、鄭宇哲、黄明超、郭秉賢、胡培堉、黄世宇、郭子琦、王琳鏗、蔡坤倫(中興大學歷史所研究生)導讀範圍《水經注》卷三至卷四,〈河水〉內容簡介第五次讀書會內容為《水經注》卷三至卷四〈河水〉,陳識仁老師首先概述卷三、卷四所述之地理範圍:卷三始於北地郡富平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西南),終於上郡定陽縣(約今陝西省甘泉縣東);卷四始於河東郡北屈縣(約今山西省龍門縣附近),終於洛陽西北之鄧鄉(今河南省孟州市附近)。接著陳老師針對酈道元的水經注文提出幾個議題詳加探討,教育部補助推動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辦公室5如為何酈道元對「薄骨律鎮」的由來有詳細的敘述,「徙歷下民居此」之紀年考證,雲中城及其他水經注中關於築城與動物的神話,由廣德殿碑探討酈道元迂迴記載崔浩案的史事,以《洛陽伽藍記》記載之人物與酈道元之注文相互參照(劉墮)等等。此外卷三有相當多的北俗地名,特別集中在「又南過赤城東,又南過定襄桐過縣西」一段,這些北俗地名大多就是《魏書》中所說的「北語」,多為非漢族在使用,其集中的區域正反映了當時民族的分佈概況。而且這些北俗地名也為語言學提供不少的語料,足以進行當時非漢族語言的相關研究。歷史地理典籍:《水經注》研讀6四、研讀成果場次第一場《水經注》讀書會導讀人陳文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時間2007年9月28日(五)下午14時至16時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白沙大樓台文所B教室(左側地下一樓)導讀範圍《水經注》導讀研讀成果:一、《水經》以前的水利著作(一)《山海經》(二)《尚書.禹貢》(三)《史記.河渠書》(四)《漢書》的〈地理志〉及〈溝洫志〉二、《水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一)桑欽著《水經》(二)郭璞著《水經》(三)傳世本《水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三、酈道元與《水經注》(一)《水經注》成書年代1.賀昌群:延昌、正光間。2.岑仲勉:延昌、孝昌之間。3.森鹿三:延昌、神龜到正光五年(524年)4.陳橋驛:延昌、孝昌之間。(《水經注》記載中出現的最後一個年代是延昌四年〔515年〕,而酈道元被害於孝昌三年〔527年〕。)(二)《水經注》的寫作特點1.突破漢儒經師之舊習戒律。2.實事求是,重視親踐,於非直接經驗則重視他人之所親歷。3.不僅重目驗,亦不廢舊說,並重思考。4.師法司馬遷,不僅如經生之作傳注,而重國計民生,有心保存與傳流治水經驗。四、《水經注》的版本(一)北宋初期以前只有抄本,北宋至明代,抄本與刊本並行,明代以後抄本都已不存。(二)第一個刊本:宋成都府學宮刊本。(三)元祐二年(1087年)刊本。(四)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的黃省曾刊本。(五)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的吳琯
本文标题:教育部补助推动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办公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