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忠民县)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学鼻祖”。•孙武的先祖是陈国贵族,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时,孙武的祖父田书因功,赐姓孙。•青年时代,孙武因齐国内乱离开齐国,来到吴国。•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竭力推荐下,孙武得以晋见吴王阖闾,并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为吴国的将军。此后,辅助吴王经国整军,为吴国的强盛作出了很大贡献。伟大的“兵学鼻祖”——孙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武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也是一个军事实践家,使其理论在战争中得到了检验,这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如后来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尽管作者都参加了一些战争,但都没能够亲自指挥一些战争战役一部古老的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或《吴孙子兵法》。•最早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称作“十三篇”,与今本篇数相合。•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普遍认为,《孙子兵法》一书系孙武亲著,成书于春秋末期,但不排除在流传过程中有后人窜入的个别字句。春秋末期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渐过渡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个诸侯国都以武力逞强、称霸争雄,战争极为频繁,如齐鲁长勺之战、宋楚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等等著名战役。司马迁曾在《史记·自序》中描述其为“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七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频繁的战争迫切需要发展军事理论,而这时的战争实践又为军事理论的总结概括提供了条件。这样,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便应运而生了。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6100余字,却构成了一个十分精深而完整的体系,在战争理论、战略战术和军队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精辟的分析和杰出的贡献。其基本特点就是既能立足战争全局,从总体上把握各种战略要素,又能紧紧追踪战争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变化,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及战术原则。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武在《兵法》首篇《计篇》中总论战争全局,在《作战篇》中论述作战的利害条件与经济的关系,在《谋攻篇》论述以谋制胜及致胜之道,在《行篇》论述攻守形势,在《势篇》论述战争态势和奇正之变,在《虚实篇》论述实虚之变及争夺战争主动权,在《军争篇》论述两军争胜方略,在《九变篇》论述应敌制胜的策略,在《用间篇》中论述用间的作用意义和方法。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揭示了战争规律,无怪乎曹操,这位汉魏之际第一位整理注释《兵法》的大军事家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明代军事理论家茅元仪在《武备志·兵决评》中说“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这些都说明了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军事巨著,在军事学上的成就斐然。就战争的总体而言,这位生于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社会剧烈动荡时期的大军事家,对战争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突破了前人一贯认为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在《兵法》篇首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的著名论点,把战争与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明确指出了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武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根本性原则,例如进行战争首先要立足国家全局,分析“五事”、“七计”等条件,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就战争与政治而言,孙子在“五计”中首先提出“道”,并把“道”这个政治范畴的因素放在首位,即“道,天,地,将,法”,随后孙武又讲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说明孙武看到了政治对战争胜负的巨大作用,民心向背直接影响战争的结局和国家的存亡,即一切战争的共性——任何战争总是和国家的政治相关联的。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行篇》中孙武进一步提出“道”及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是孙武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战争研究的一大贡献,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孙武《作战篇》中指出:“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在《行篇》中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这些表明孙武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力量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另外,孙武还进一步指出潜在资源经济的重要性,“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即通过对“度、量、数、称、胜”等潜力的分析,可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这些都表明了孙武对战争与经济关系的深刻理解。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武的重战慎战思想及备战思想作为孙武战争观的两个主要方面在《兵法》中体现的也十分明显,在《火攻篇》中孙武提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名曰费留,故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怒而致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其中“非危不战”这句话最具代表性,说明战争的作用在于国家军队的安全不受威胁,利益不受损害,主要是为“挽危而战”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兴兵打仗。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武的慎战思想的目的是避免战争的破坏性,是基于保国为民考虑的,而不是害怕战争,不敢于战争,对于安国全军的战争他也是毫不推让的。在《九变篇》中孙武提出“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的备战思想,说明己方首先要做好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准备方能“有备无患”,立足于不败之地。在二战中,瑞士之所以能保持中立,不被德国入侵,与其充分的备战是分不开的。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武在《兵法》中揭示了一条战争认识方法,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并在《地形篇》中提出“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等观点,这是他研究认识战争的主要方法,预测战争的主要原则,深刻地揭示了“知”与“战”的辩证关系。对“知彼知己”的内容而言,就战争全局讲为“五事”、“七计”,就战场全局讲为“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对其方法而言,就战争全局讲为“上智为间”、“五间俱起”,就战场全局讲为“相敌”三十二法等。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武还精辟地论述了“知彼知己”与将帅才能的关系,提出“智、信、仁、勇、严”五方面要求及“通与九变”、“因敌变化”等才能和“将有五危”的忠告。如今“知彼知己”已成为认识战争的主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子兵法》的战略精髓是其提出的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综合战略总目标的全胜思想,现代的许多战略理论都脱胎于此,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美国柯林斯的《大战略》中的许多论点实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孙武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的发展和延伸。孙武在《谋攻篇》中讲“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即说明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的原则。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武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具体实施方法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如运用政治手段,瓦解敌人政治基础,实施政治攻心,使“其众不得聚,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得集,兵合而不齐”,运用经济手段“屈诸侯”、“役诸侯”使之困顿不堪,而在外交上争取盟国,使敌“交不得合”,在军事上,显示实力,削弱敌方的战争意志等等。这些都是发挥总体实力的威慑作用达到“不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孙子兵法》的战术运用原则一般说来主要有“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与人”,“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后求战”是其备战思想的重要指导原则;孙武强调“知己知彼”的目的也在于“先胜”,“古之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只有“知己知彼和“先胜后求战方能达到百战不殆,这是《兵法》“善战思想的精华和核心,至今仍为军界高度重视。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致人而不致与人”即要争取作战主动权。“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与人”就是强调调动敌人,使敌人在己方的掌握之中,而不能让敌人牵着鼻子走。同时,孙武也给出了“致人”的方法,“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能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是孙武战术原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我专而敌分”即要求集中兵力,以十对一,“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指出兵力的优势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因此孙武主张作战时集中己方兵力分散敌方兵力,同时孙武认为集中兵力要适度,“兵非益多业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避实而击虚”是孙武关于选择正确作战方向、打击目标的重要原则,其核心是捡弱的打。同时,孙武也给出了识别虚实转化虚实乘敌之虚的一些具体运用方法,如“乘敌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等。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因敌而制胜”主要体现了战争指导的灵活性,强调运用兵力和变化战术的问题。“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统帅的主观能动性。其具体的运用方法如:根据对象不同“利而诱之,……亲而离之”。(《计篇》)根据兵力强弱不同“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战争规律的军事杰作(《形篇》)根据兵力优劣不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些战略战术及具体实践中的应用都表明了孙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和学者都曾热衷于研究《孙子兵法》。自从这本书于法国大革命前夕率先译成法文(后来又译成其他西方文字),西方人破天荒第一次“发现”了古代中国震撼人心的兵法智慧。当世界进入20世纪时,西方人“重新发现”了孙子。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杰出的英国军事思想家利德尔·哈特就发现,“孙子的现实主义和中庸之道”与克劳塞维茨的“绝对”战争观念截然相反,而后者曾统治西方军事思想,并且在战争中,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流血。令中外后人赞叹的军事著作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约翰·柯林斯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孙子有更深刻的认识。《孙子兵法》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的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孙子兵法》的英译本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军事必修课。海湾战争中,不少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随身带着《孙子兵法》,军方还发出《孙子兵法》的录音卡带给兵士们用‘随身听’聆听。《孙子兵法》在美国备受重视《孙子兵法》的谋略内涵: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国方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用兵原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而击虚”的作战方法;强调能不通过武力交锋而达到战略目的才是最圆满的胜利,是战略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完美的境界。《孙子兵法》巨大的思想魅力《孙子兵法》的道德内涵:主张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非战不可时,要做到“有道”,强调开战要反映民众的意愿,指出这是五个制胜条件的首要条件。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的品格。《孙子兵法》巨大的思想魅力(二)《孙子兵法》巨大的思想魅力(三)《孙子兵法》的哲学内涵:关于军事问题的朴素唯物论与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分析战争中的彼己、攻守、速久、虚实、利害、安危、强弱、劳逸等一系列对立统一和转化关系,指出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这些转化的条件。这种重人谋而不信天命的主张,是我们所看到的对军事唯心论的最早批判。二战以后,日本掀起一股学习《孙子兵法》热潮,尝试用《孙子兵法》的理论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马来西亚孙子兵法学会会长吕罗拔教授说,《孙子兵法》所说的战争规律与做生意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孙子说“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做生意也一样要攻出去,守是痛苦的。《孙子兵法》更多地被运用于商战当中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对孙子顶礼膜拜,称孙子为“天下第一神灵”,要求公司职员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孙子兵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导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7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