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南开大学-工商企业管理1503
学习中心:奥鹏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姓名:学号:论文题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摘要: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后的利润增量最大化,即正的利润增量最大化。企业从事生产或销售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在信息经济时代,对企业来说谁对市场反应速度快,谁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竞争的结果最终将促使企业价值从市场竞争输家转移到市场竞争的赢家。怎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对此做了探讨。一、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和面临的现实困境1.最大化的含义经济学利润的涵义: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在经济学上,利润市场上决定进退的指标,只要有利可图,厂商就会继续经营,没有愿做赔本生意的。但是,利润在会计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是有差别的。经济学中的收益与成本和会计的收益与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使得利润有会计利润和经营利润之分。最大化是指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价格,但价格的变化必须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利润是总收益减去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收益是企业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既包括成本也包括利润。它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出卖产品量的积。总收益是出卖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是出卖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每单位产品是1,所以,平均收益就等于价格。边际收益是每多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当我们说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时,是用实物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当我们说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时,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这两种说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衡量的a东西相同,所根据的衡量单位不同。所以,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变化规律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一样。2.利润最大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利润最大化模型要求厂商按照MR=MC的公式取得最大利润,然而现实的企业运行中,即使满足了这一均衡条件,也不能保证企业达到了利润最大化的要求。1993年霍尔和希契在对38家企业定价决策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了题为《价格理论与企业行为》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企业并不是按照MR=MC的原则来做出价格决策,也不一定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因为企业很难获得关于耽搁产品的需求曲线的信息;企业对其产品定价实际上使用的是“成本加定价法”,即根据产品生产所耗费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幅度这个利润幅度相当于一个行业内部的平均利润或正常利润。他们还列举了厂商这样做的理由是,厂商考虑的是长期利润而非眼前利润,同时厂商也无从知道边际收益曲线,并且即使知道边际收益曲线,也不肯按边际分析原则经常调整产品价格。因此,霍尔和希契认为,在“成本加定价法”流行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只是一种偶然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经常追求的目标。1946年莱斯特通过美国南部430家企业的调查后发现,企业的产量决策和用工决策一般并不考虑边际成本或边际产品价值变动,因为企业难以估计这两个变量。这项经验研究成果也证明企业并不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事。二、企业存在的原因和利润实现方式的转变1.关于企业存在的原因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对原有的企业存在理论进行了批判。原有理论认为由于劳动的分工、资本的自合、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个人对控制的偏好选择等等原因导致企业的形式,而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所致,即企业通过内部交易可以达到成本最低。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组织生产的成本降低,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降低,长期合同的需要等等。由此可见,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成本最小化决定的。2.企业利润实现方式的转变虽然企业未将利润最大化作为根本目标,但是利润最大化也是企业所追求的,只是利润最大化是相对模糊的概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企业在具体运作时难以将其作为行动的具体指南,也难以以此为标准作出正确的决策。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究竟多少利润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了,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在相对确定的经营环境下,企业是具有相对明确的经营状况的,即具有比较明确的组织、人员、资金、经营模式、管理机制等等。决策者为追求更大利润所采取的扩张性手段,如扩大生产、强化销售、增加人员等行为,由于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操作会具有较大难度,对结果也难以预测。于此相对应的是,成本控制是易于操作和度量的,因此,在针对具体实践问题时,理性的企业决策者出于风险厌恶的原则,通常会将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化为成本最小化问题作为实际决策时的具体手段。决策所采取的成本控制手段会更具有可操作性,无论是对于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每一个环节的控制都会产生直接效应,其结果也非常直观。实际上成本的降低是易于实现和度量的,同样这些降低的成本又可以体现在利润中,并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在相对确定的经营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一个长期的、终极对于企业而言,在相对确定的经营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一个长期的、终极。企业总要使自己的产量保持在平均成本最低。平均成本最低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并不影响价格平均收益也等于边际收益。由此可以得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时企业就没有利润。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就是如此。竞争的结果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为零。但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为零,会计利润不为零。在完全竞争时,企业所赚到的是补偿机会成本的会计利润。然而,市场并不都是完全竞争的。如果有的企业规模相当大,它的产量变动足以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有的企业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利(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式进入权)而具有了垄断地位;或者有的企业创造出了某种有特色的产品或敢于承担风险,价格就会高于完全竞争时。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在现实中,完全竞争是少的,普遍的情况是竞争与垄断的不同程度结合,但在这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总具有不同的垄断势力,即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因此,这就可以引起企业通过产量控制或创新来使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利济利润。3.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可忽略的因素经济学家给出的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这种产量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这是根据企业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同时也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规律。假设一个企业生产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为80元。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赚了20元。这时,企业一定要增加生产它增加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没有把该赚的钱赚到。反之,如果边际收益为80元,边际成本为100元。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赔了20元。这时,企业一定要减少生产。它减少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也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赔了。当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比如都为90元)时,企业既不增加产量,也不减少产量,说明它对这种产量,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要成功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这就是“消费者主权”(或者“消费是上帝”)的含义。因此,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推出一种新产品或服务之前,必须进行需求预测。结论: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原则。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运用这个原理时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率最大化,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量最大化,有的企业更偏重短期利润最大化,有的企业会为了长期利润最大化而改变短期的好处。这些不同的目标既取决于企业自己的目的,尤其是企业决策者的偏好,也取决于它所处的市场环境。当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除了考虑成本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企业的目标才能很好的实现。
本文标题: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南开大学-工商企业管理15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0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