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登飞来峰》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境。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出示幻灯片)……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播放歌曲)二、初读古诗《登飞来峰》1、出示幻灯片,播放录音。2、全体学生齐读古诗。3、介绍作者:(幻灯片出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主持过“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三、了解古诗大意1、大家想想我们以前都是通过什么办法了解诗的大意的?(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根据书中的图片,和同学们讨论解决。)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弄懂诗的大意。3、生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指导。重点理解:飞来峰:一峰独立入云,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故称“飞来峰”。闻说:听说。缘:因为,由于。(“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我不怕浮云遮挡视线,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四、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主旨句,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五、质疑活动。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板书: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板书:登高望远小结:《登飞来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六、作业:1.背诵《登飞来峰》。2.拓展学习: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板书设计: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考链接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写作手法衬托象征景:塔高千寻——目睹之景(正面描写)鸡鸣日升——传闻之景(侧面描写)——美好的政治前程情:浮云——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最高层——政治的最高决策层进取精神: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理:登高望远寓情于景寓理于景1.江苏南通2005登飞来峰2.浙江金华2006登飞来峰3.四川广安2011登飞来峰江苏南通2005登飞来峰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浙江金华2006登飞来峰①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②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①指困难、挫折、障碍等。②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四川广安2011登飞来峰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2006年浙江省金华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分)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分)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6、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8、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9、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答案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4、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5、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7、“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8、千寻(见日升)铺垫9、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登飞来峰》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2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