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不自由毋宁死分析课文
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把握《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2.了解演讲的目的和演讲稿的基本特点。3.了解演讲中恰当的语气语调、表情和手势的作用。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归纳出演讲中增强说服力的基本方法。5.能在演讲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与听众交流。发展要求1.学习两篇经典的演说词,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2.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格。语言的力量,语言的魅力——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晏子将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同“嬉”,戏弄)也,寡人反取病焉。”积累字词:第一段:辩论缄口不言第二段:沉湎第三段:陷阱舰艇部署锻造桎梏枉然祈求轻侮缥缈诉诸武力第四段:单薄镣铐叮当第五段:铿锵戴锁链了解作者演讲之背景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1774年,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北美殖民地人民面临着历史性的抉择——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殖民地中的一些保守分子,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主和派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浏览课文,归纳大意1.发表演讲的原因事关国家存亡,不能缄口不语。2.我们应有的态度正视痛苦现实。3.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4.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战争才有希望。5.我的主张不自由,毋宁死!浏览全文,回答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准备战斗?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讨论怎么表达才能把意思传达到极致,并进行示范!演讲稿的特点1.观点鲜明2.逻辑性强3.针对性4.鼓动性5.感染力6.通俗易懂另外:演讲稿的写作还要注意文学性、技巧性。为了使演说词写得生动、形象,人们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甚至有时采用通篇用比的手法。为了加强演说词的感人效果和说服力量,还可以在文中适当地采用排比、反问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本文标题:不自由毋宁死分析课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3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