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最新整理新形势下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现状与措施.docx
最新整理新形势下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现状与措施摘要: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新的灾害事故也不断增加,给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新形式下抢险救援灾害事故的特点和消防部队在新形式下执行抢险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关键词:新形式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特点现状对策措施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了当前全世界的一个共同话题。美国“9.11”事件以后,人们对安全保障的要求更加强烈,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火灾、爆炸、化工、交通事故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防范和有效地处置暴力恐怖事件也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世界各国在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次次的沉重灾难,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事故的危害同步增长,社会的繁荣与灾难并存。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我国抢险救援应急工作的主要力量,在任务越来越繁重、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抢险救援能力,正成为重要的问题。一、新形势下抢险救援灾害事故的特点(一)种类多,涉及范围广。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除了风灾、水灾、地震、海啸等传统的自然灾害事故外,高层建筑火灾、大型超市、娱乐场、地下商场、化工泄漏、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现代灾害事故种类不断增多,涉及生活各个方面,而且毒气、核事故、恐怖事件也正在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并已经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二)突发性强,扩散迅速,伤害途径多。灾害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在瞬间发生。有的事故虽然有规律可循,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于诸多原因,社会的防范工作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交通、火灾等事故引发的次生灾害事故,敌人施放毒气,恐怖分子制造爆炸等破坏活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扩散迅速,在短时间内危害范围可达到数十甚至数百公里,造成大范围的污染。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楼突然遭到恐怖袭击,两架被劫持客机撞向大厦,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厦全部倒塌,共有近千人在恐怖事件中丧生,343名消防员在抢险救援时死亡或失踪。无独有偶,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特大火灾,于建筑物突然倒塌,造成20名消防官兵当场壮烈牺牲,2005年2月10日,江西省黄县黄坡村一村民因家中点蜡烛祭祖,引发火灾,造成六人当场死亡。(三)危害严重,政治影响大为了控制和消除重特大灾害事故所产生的严重危害,救援行动必将围绕切断事故源、对事故现场实施警戒、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并对污染区域进行洗消等工作展开。因此,必然造成局部地区企事业单位不能正常运转以及居民正常生活失衡,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在国际上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物质和财富不断增加和集中,城乡规模迅速扩大,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化学灾害事故和核事故还可能会形成长时间的持续性伤害,祸及子孙后世。例如1998年12月,印度博帕尔一家农药厂储存的45吨剧毒液体(异氰酸甲酯)因贮罐压力升高而外泄气化,造成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伤害,15万人接受治疗,善后处理长达5年之久,可谓流毒深远。又如1989年8月12日,山东青岛黄岛油库于雷电导致爆炸,造成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救援中,共有14名消防官兵和5名油库职工牺牲,60多人在参与灭火时受伤。(四)侦检不易,救援困难,组织指挥任务艰巨。仅就化学灾害事故来说,事故发生后,往往造成知情者伤亡或逃离现场,使救援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又因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要准确侦检的难度很大。包括进行现场警戒、切断事故源、抢救受伤人员、侦察检测、组织撤离、对污染区进行洗消等一系列的救援任务,危险性大、难度大、要求高。同时,为了有效地实施救援,还必须对参加救援的队伍实行统一的组织指挥,并认真搞好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物资、气象、生活等各方面的保障,组织指挥难度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事故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特别是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挫伤、骨折以及内脏出血、破裂等复合型伤,救援人员可能因对这类伤员的处理毫无经验或缺乏大量特效急救药品而不知所措。如1998年发生的长江抗洪抢险,动用抢险救援力量超过百万人,党中央、国务院亲自领导和组织了抗洪战争。又如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至少有三十万人有海啸中遇难。11个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泰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五个国家受灾最为严重,救援工作开展的相当艰难,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参与了救援工作,可见救援难度之大,组织任务之艰巨。二、消防部队新形势下执行抢险救援工作的现状(一)人员严重不足,不利于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消防部队编制人员逐年上升,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依然不能满足繁重任务的需要。于编制不足、警力不足以及抢险救援任务的日渐繁重,任务争警力的矛盾异常突出。就从广西桂林市消防支队了解的情况看,目前编制380多人,其中干部160多人,战士200多人。全市共有执勤中队11个,平均算下来每个中队的执勤战士不足20人,再除去其他的后勤人员、通信人员、以及探亲休假人员,不足16人。特别是到了每年一度的征退期间,执勤人员更是所剩无几,执勤力量严重不足,遇到小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还能应付,如果规模稍大,就难以做到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处置失误或出警事故。对于那些小支队来说,情况就更糟,个别中队还是单车中队,人员少,装备也有限,处置起来难度更大,有些灾害根本谈不上处置,只能“望灾兴叹”。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灾害事故的规模、危害和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消防部队救援任务异常复杂和艰巨,如此少的抢险救援力量,用于控制已经勉为其难,如果要实现彻底完成任务的目的,显然不合实际。所以,最近各地消防部队相继出台跨区域增援方案,政府出台联合处置预案,来缓解任务与抢险救援力量的矛盾。但是,与消防官兵相比,其他社会力量在技术战术、专业性、战斗力和装备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加之缺乏必要的协同训练和演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人员素质偏低,训练手段落后。于消防部队实行的是兵役制,人员来源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文化程度。干部来源也大多为基层战士考入军校后分配,主要是中专和专科学历,虽然部队增加了大量士官,使技术骨干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但于士官的来源主要还是士兵,虽然他们的服役年限有所增加,经验和知识有所提高,但从本质上说,消防部队整体文化知识结构较低的情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难以尽快转化为实际战斗力,造成训练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巨大反差,难以真正达到现代条件下“贴近实战”的战略目的。近年来,不断有地方大学生充实到部队来,人员素质偏低这一现象有所改善。同时,我国消防部队在训练手段上,于受经费、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训练装备、特别是模拟训练设施的限制,除开展一些简单的训练外,对于复杂艰巨的化工、有毒、有害、洞室、隧道、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抢险救援专项训练的处置不能有效地开展,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达到“练为战”的目的,有时只能是“练为看”。(三)经费不足导致专业器材装备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消防部队是一支公安现役部队,业务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当地财政情况的好坏,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对消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消防业务经费的投入比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消防的投入非常有限,导致装备器材不能满足现阶段抢险救援的需要,这就局限了特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质量。所以,从国内各地的情况来看,于地区经济差异比较大,存在消防装备器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不足为怪了。即使是发达地区,随着灾害事故的复杂化,装备发展也难以跟上形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技术装备缺乏的现象更加典型。灭火救援需要的技术装备、工程机械品种繁多,数量难以估算,于经费的限制、管理、技术和效益等多方面的原因,消防部队不可能按需求配齐、配全,只能配备一些常用的车辆装备,专业的技术装备和工程机械必须依靠社会的支援,协调,难以做到尽如人意。例如20xx年广东汕头市发生的“6.10"华南宾馆特大火灾,就是因为装备不足无法正常开展救援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重大原因。(四)灭火救援社会协同体系尚未形成近年来,各地虽然相继成立了政府牵头,消防承办,各支力量参加的抢险救援组织,并组建了指挥、通信、消防、医疗、公安等协同战斗小组,也制定了预案,但是于救援力量结构不尽合理,运行不够顺畅,很少组织必要的协同训练和演练,导致指挥部和各救援队伍之间缺乏协调能力和信息沟通渠道,联合机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有关部门组织的联合作战演练中出现力量调动、通信联络、现场协调等方面的纰漏,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不加以改进,一旦发生大的抢险救援事故,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的最大效能,难以形成救援合力。三、新形势下改进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对策和措施自参与抢险救援行动以来,消防部队在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既给我们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消防部队应该认真研究灾害事故的特点,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从实践中去摸索抢险救援的规律,改进训练、装备和组织指挥方式,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灾害事故处置程序要加以熟悉,并应用到实际的抢险救援行动中,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一)加大消防投入,增加救援器材现代条件下的抢险救援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装备的高、精、尖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装备是消防部队形成战斗力的基础,是灭火制胜的前提,是灭火战术形成的条件,没有必要的器材、装备,仅凭勇敢的精神去执行抢险救援任务,非但不能成功,反而会导致损兵折将,带来严重后果。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工具,就说明了装备的重要性。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实际上就是现代灾害与现代装备之间的较量,要想打赢现阶段的灾害事故,除了勇气与智慧外,还必须要有装备。为了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必须加大投入,落实装备建设,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加大特种装备的比例,加强首战车辆的功能和性能,从根本上改变“长规武器”打天下的局面。同时,中队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增加消防队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安全系数为目的酌情配备抢险救援任务所需的装备器材,并加强对装备器材的管理和使用,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加强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既能有效地搞好个人防护,又能圆满地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切忌器材装备成为摆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从实战出发,提高人员素质,改革训练内容抢险救援的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从事灭火的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抢险救援工作,可以说,素质已成为最重要的战斗力资源,成为战斗力生成及其水平的最主要标志,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训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培训教育系统,加大培训的力度,要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培训。同时要加大从地方院校大量选拔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力度,充实干部队伍,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并要做好内部培养,大胆给干部压担子,送优秀干部到基层锻炼,或选派到其他部队或地方部门见习,把高学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培养经验丰富、知识丰富、适应性好、能力过硬的复合型抢险救援人才。在训练内容上,目前很多消防中队在进行训练时依然是“一节拉梯,两盘水带”的传统方式,与实战严重脱节,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抢险救援训练工作,应当贯彻“练为战”的指导思想,深化岗位练兵,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大力加强针对性训练,使岗位练兵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做到训战一致,要在深入研究抢险救援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熟悉掌握各种灾害事故起因、特点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处置对策;要了解掌握各种抢险救援器材的工作原理、性能及防护要
本文标题:最新整理新形势下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现状与措施.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4260 .html